他六年从公社主任升至副省长,58岁成上将,果真是“虎父无犬子”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3-08-30 00:59:06

刘源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一个出色的父亲他的孩子也不会是平平之辈。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对革命伉:丈夫是戎马一生、位至国家主席的革命先驱刘少奇,妻子是新时代传奇女性之一王光美。

两人的儿子刘源亦不愧将门虎子之称,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不依靠父母,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37岁出任河南副省长,58岁晋升上将。

那在他传奇的人生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呢?或许用酸甜苦辣,尝尽人间滋味来说并不过分。

父母都是革命功勋

父亲刘少奇,1898年出生于湖南宁乡,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广州、武汉等地领导工人运动。

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他历经过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为中国的革命立下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时出任国家副主席,在位期间为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61岁当选为国家主席,一直也是兢兢业业,致力于国家的建设。不愧为革命功勋。

刘少奇

刘源的母亲王光美也大有巾帼不让须眉态势。她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是众人眼中的大家闺秀,也是众人惊叹的“数学三王”之一。

说起刘少奇和王光美两人这段婚姻,在当时军中也是一段佳话。

1946年已经得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资格的王光美,接到了共产党方面出任北平军调部翻译的邀请。

王光美在家国与个人面前,便毅然放弃了个人的发展,选择为国家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可以说这个决定也改变了她一生,之后她在这里结识了刘少奇,最后两人因革命事业走到了一起。

王光美

她在革命道路上恪尽职守,一直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给刘少奇带了很大的帮助。1951年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最小的儿子刘源。

早年的刘源

在很多人看来,刘源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而出生于这样家庭地位的孩子,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刘少奇夫妇并没有这样去溺爱孩子,而是时刻给予刘源严格的要求。

刘源自小生活还是非常朴素的,这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小时候有一次刘源把在学校没有吃完的红薯带回了家,刘少奇看到后很严肃的对他说:“国家现在的状态很困难,你现在可以吃到红薯已经不错了,千万不能浪费了。”

在穿着方面,刘源与其他人家孩子一样,普通寻常。小时候的刘源也会对着同学骄傲的说自己的父亲是国家主席。

当同学看到刘源满是补丁的衣服、上着普通的学校时,得到不是羡慕而是同学的嘲笑声。因为没人相信国家主席的儿子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刘源从出生到1966年都生活在中南海。当时刘少奇一家和朱老总、杨尚坤等领导人一起住在中南海的大院子里。

刘源曾回忆说:那时候,一会这个叔叔给我刻一把枪,一会那个叔叔又给做一柄刀,自己则成天在院子里杀啊!冲啊!叫喊着。在这些老革命家的影响下,刘源也对于军队生活极为向往。

父亲也为了好好磨练这个儿子,后来就让刘源进入了部队,13岁的他成为中南海警卫队里最小的列兵。

因为表现好,后还被选入了国旗护卫队,可就在即将要参加那年国庆阅兵仪式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是1967年,因为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已经不允许接近刘少奇,刘源因为年纪小,偶尔还能和父亲见上一面。

最后一次与父亲见面是在这年的9月。刘源看着一脸疲惫不堪的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帮着父亲洗洗东西,刷刷碗。

然而不幸并没有就此结束,9月13日,家里又来了几个不速之客,带走了母亲王光美。就在当天刘源和妹妹、姐姐也相继被赶出了中南海。

被赶出来后的刘源无家可归,只能漂泊在外。那个他度过了一段极其黑暗的日子,当时很多高干子弟都遭到了牵连,甚至有人因不堪折磨选择了自杀。可想而知当时他们遭遇的痛苦。

但刘源却一一克服了过来,不少与他父亲相识的人告诉刘源:你父亲是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你们作为他的儿子一定要坚强,不要害怕困难。

刘源确实也做到了,他坚强的挺了过来。

1968年中央发起了知青下乡的号召,很快在各大城市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刘源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年仅17岁的他来到了山西省白坊村,这一待就是七年。

这是刘源第一次来到农村,当时的农村环境比较艰苦,但他并没有抱怨,做起事来也是不怕苦不怕累,而且还一直抽空坚持学习。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股子韧劲,这是难能可贵的。

1972年的8月,他得到批准回去看过一次母亲王光美,看着母亲憔悴的样子,想到这些年母亲遭遇的痛苦和自己这些年来经历。

刘源再一次哭的像个孩子,在母亲面前卸下了所有的坚强。而此时的刘源也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男孩了。

投身国家建设,不愧为伟人之后

1975年秋,在周总理的一番努力下,将在白坊村改造的刘源接回了北京,安排在了一个起重机厂的工作。

刘源在这里兢兢业业做了两年,当得知国家恢复了高考时,刘源打算加入高考,以更好的报效祖国。随即去报了名,却因为身份敏感问题被退了回来。

刘源无奈之下给当时刚复出不久的邓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亲切的称邓公为小平叔叔,说自己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表达了自己想参加高考的愿望。

在经历了一番漫长的等待后,正当刘源以为申请信石沉大海之际,邓公的批准信下来了:“同意!”拿到获准高考批准的刘源兴奋不已,百感交集。

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刘源于1978年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这一年母亲王光美也得以释放,父亲刘少奇重新得到了人民和党的认可。这让刘源在心里更坚定了对党的信任。

为此刘源在师范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厚生活,对母亲说到自己要回到农村去。他说:想回到基层去,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百姓的生活。

母亲王光美也表示支持,之后刘源被安排了河南新乡七里营工作。随行而来还有一叠书、一只破旧帆布箱。

他在七里营经常想起之前在白坊村的那七年,即便生活比较贫苦,但他心里没有一丝后悔,反而心存感激,他觉得那七年让他学到了很多。而这也是自己为什么选择回到乡村的原因之一。

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这是真正的共产党革命战士。为人民服务正是党员的宗旨,刘源无疑是忠实的实践者。

刘源在七里营出任了公社管委会副主任,很快和当地百姓打成了一片。并且不断带着大家在经济上取得发展,而这成就的背后是刘源夜以继日的来回跑车间调查,探索致富之路的辛苦付出。

几年的努力,刘源又带领群众在新乡建起了一家起重机维修企业,带动了周边汽修配厂的发展。因为政绩做到不错,刘源陆续得到升迁,一直做到郑州的副市长。

不久后又被选为河南省副省长,年仅37岁。所谓职位越高肩上的责任越大,刘源也深知其理,为了能不辜负百姓对自己的信任,自己更加尽心尽力的去做每一件事情。

出于组织的需要,刘源被调任到了解放军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队做政委,当时这称得上是最艰苦的部队。

刘源没有选择抱怨,而是迅速了解了部队的情况后开展了多项工程的建设,像建三峡、下海岛等。

当时因为水电部都是需要自己去跑市场,对接项目的。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刘源亲自在北京和宜昌来回跑了数十次。有时候为了能见上负责人,堵在人家门口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就这样最终完成了项目的对接。

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有时候他亲自跑到工地上去帮忙,搞得自己蓬头垢面的,皮肤晒得黝黑,但他总是乐在其中。

身边的同事调侃说:“他完全不像一个领导,倒像一个工人”。

后来刘源又被调到解放军总后勤部,出任政委。历经了大裁军,参加了部队整顿和移交的工作。

58岁被授予了陆军上将军衔,在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直到2015年,才卸下了军职,如今作为中央委员会会委员,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发挥余热。

纵观刘源上将这一路走来,可谓是历经了不少的坎坷,尝尽了人间百味。

然而就如我们说的:苦难是人类成长的基石,正因为刘源受到这些挫折的磨练,最终才更好的完成了蜕变。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是一个不靠父辈、顽强拼搏、充满党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他确实不愧为革命伟人之后。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尽管卸下了一身戎装,但依旧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也正是因为有像刘源上将这样为国家发展奋斗不止的国人,我们国家势必会在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

1 阅读: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