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汝读邮:编号49-52红旗渠(收藏版)

驿路荟会 2024-02-25 13:01:15

一、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1960年2月,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使用简陋的工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1969年7月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

它全长1500公里,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县乡镇,形成引、蓄的全县水利网,一举改变了千百年来严重缺水的状况,解决了全县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问题,是世界上最长的山区灌溉系统。

被称为“人工天河”,可谓“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是靠中国人民的智慧自力更生建起来的。”——周恩来总理

(一)为什么要修建红旗渠

水是生活之基、水是生命之源,而十年九旱却是林州历史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自明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林州就曾发生旱灾达100多年次。旱灾频发致使林州民生凋敝,很多人为逃水荒而远走他乡。

土薄石厚、水源奇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林县县志曾记载:民国初,桑耳庄村300多户人家,常年到4公里外的黄崖泉担水吃。1920年大旱,黄崖泉的泉水小得只有香火头那么粗。

大旱、大旱,特大干旱!缺水、缺水,严重缺水!一担水的倾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尊严,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

水,是林州人心心念念的心灵期盼,似乎没有什么比水更能让他们心绪难平!

为彻底解决缺水困难而修筑的引水工程的红旗渠在新中国应运而生。

(二)红旗渠精神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红旗渠构筑在风景如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地处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它是战天斗地的无畏与豪迈!

它是定叫山河换新装的荡气回肠!

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兴建,修建红旗渠时,祖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经济、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红旗渠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时代内涵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石砌水渠,而是一条写满了初心使命、承载着价值追求、凝结着勇气智慧、蕴含着创新创造、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精神丰碑。

它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是对“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拿命换来的”生动注解。

它是新中国朝气蓬勃、重整河山的一个缩影,是愚公移山、干事创业最生动的说明。

红旗渠精神铸就于历史,更属于现代、属于未来。

开渠的盛景

二、邮票

1972年12月30日,为了广泛宣传河南林县人民改造自然,兴修水利的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精神,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了《红旗渠》邮票,全套4枚。

(一)特点

1、本套邮票为影雕,邮人之钟爱

以雕刻版的线条和点子,作出松树山石的轮廓形象和主要层次,辅以影写版的色彩和层次的细部变化,产生了英姿挺拔、瑰丽多彩的印刷效果。

但是这样混合套印的手段是把两种性能截然不同的印刷方法结合在一起,在工艺上,特别是在印刷套印准确度上难度是很高的。

2、红旗渠邮票是建筑、工程类邮票中的代表作。

邮票充分运用雕印的线条、写实的技法,再现了修筑红旗渠的壮举和山水渠桥洞的美丽风光。

第1枚为"愚公移山",体现林县人民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

后3枚邮票图案反映了红旗渠工程的主要部分,红旗渠上的桃源桥,是一座七孔石拱桥,桥面下设渠道,交通与过水两用。

3、文革期间首套山水风光专题邮票

为了广泛宣传河南林县人民改造自然,兴修水利的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精神,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了这套邮票。

由于水渠的自然景观难以用宣传画形式表现出来,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设计出了这套红旗渠山水风光邮票。这在“文革”期间,是首次发行。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二)欣赏

(49)为“愚公移山”。

画面描绘了林县人民正向愚公那样,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劳动场面。再现了民工们在悬崖绝壁上凿洞修渠的壮观场面。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列子•汤问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愚公不怕苦累,不怕讥笑,以顽强的毅力,终于挖掉了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的故事。

毛泽东于1945年6月11日在中共七大的闭幕词中引用了这个故事,用以激励全党,要向愚公那样毫不动摇,团结战斗革命到底,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最后的胜利。

(50)为“青年洞”。

画面通过巨大的洞口从里往外看去,但见洞外峭壁矗立,远处天空上的色彩似云似山朦胧依稀。阳光照耀着碧绿的渠水,倒映出洞内的石壁与洞外的天空,把光映射在洞壁上,金光闪闪。渠堤上行走着背筐的村民。整个画面显得宁静而又富有生机。

青年洞位于漳河南岸的悬崖上,是引漳河水入林县所穿过的第一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是林县青年突击队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打通的。

(51)为“桃源桥”。

画面描绘了近处两岸山势陡峭、一桥横卧,在宽阔的大桥上行人车辆往返穿梭,高大的石拱桥下河水波光鳞鳞;远处则是层层叠叠的雄峰远影。整个画面色彩绚丽、层次分明。

“桃源桥”为红旗渠跨越桃源沟的著名工程,是一座7孔跨径8米的石拱桥,桥长10米,高24米,宽6米。洪水桥下流,渠水桥中过,桥面行人、驶车,一举三用,设计巧妙,是一座成功的综合利用桥。

(52)为“人间天河”。

图中红旗渠宛如天上的银河玉带,盘崖缠壁、蜿蜒伸展,云动物静、山青水绿;渠堤上有两人,其中一人肩杠锄头,仿佛在欣赏着这人间奇观。

“天河”又名“银河”,即当晴朗无月的夜晚,在天空中看到的那条云状的光带,它实际上是由很多恒星组成的。

由于水渠的自然景观难以用宣传画形式表现出来,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设计出了这套红旗渠山水风光邮票。这在“文革”期间,是难能可贵的。

(三)详情:

【49-52】红旗渠

1972.12.30发行 全套4枚 发行量770万套

(49) 8分 愚公移山(770万枚)

(50) 8分 青年洞 (770万枚)

(51) 8分 桃源桥 (770万枚)

(52) 8分 人间天河(770万枚)

邮票规格:27×40毫米

齿孔度数:11度

整张枚数:56枚(7×8)

版别:影雕

雕刻者:孙鸿年(49、50图)、高品璋(51、52图)

设计者:杨白子、许彦博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作者:柯汝

本文为驿路荟萃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简介

柯汝,历史专业本科(史学学士)、法律本科、民商法研究生毕业。

自幼酷爱集邮,历经风雨痴心不改。

多年潜心学习文化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将偶得付诸邮票研究,以独到之视角解读邮票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