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掠夺中国文物360万件,11件已成“日本国宝”,价值难以估值

琴瑟和鸣雅韵 2024-12-10 19:16:4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快看张同学

文物是国家故事的历史记录,文化的传承者,精神的标志,这些物品静静地讲述着往日的往事,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相连,对于中国而言,文物流失海外的痛楚,如同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时刻提醒着那段屈辱的历史,也激发着追回文物的坚定决心。

那么日本为何要这么做呢?未来追回海外流失文物的工作会是怎么样的呢?

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罪证

此时的掠夺还只是小打小闹,如同顺手牵羊般,并未形成规模,真正的浩劫始于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巨额赔款,也标志着日本对中国文物掠夺的系统化和规模化。

他们不再满足于零星的劫掠,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搜刮中国文物,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的文化宝库,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日本的行为尤其猖獗,掠夺得更加厉害。

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日本在中国大地上肆意妄为,对中国文物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掠夺,博物馆、图书馆、私宅,全都遭遇了不幸,他们不仅抢夺馆藏文物,甚至连普通百姓家中的古董字画也不放过。

日军为了获取珍贵的金丝楠木,竟然将雍和宫前的楠木大柱替换成水泥柱,并将原柱运回日本建造房屋,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暴行,是对中华文明的野蛮摧残,是对人类良知的无情践踏。

日本博物馆藏的中国宝物

如今,散落在日本各地的博物馆和寺院中,依然可以看到大量中国文物的踪影,它们如同被囚禁的游子,静静地躺在异国的展柜里,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被掠夺的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这座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

而其中中国文物的数量竟高达上万件,从远古的良渚玉器,到唐朝宋元的美瓷,再到明清的书画瑰宝,咱们国家古代文明的精华几乎都能在这些宝贝里找到,在这家博物馆展出的143件顶级中国文物里,有45件来自宋朝。

这似乎表明,日本人对宋代文化有着某种特殊的偏好,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也极为丰富,奈良的正仓院,因藏有好多唐代宝贝而特别有名,这座古老的宝库,保存着大量来自中国的珍贵文物,它们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也见证了中日两国曾经的友好交往。

除了国博,日本私人和寺庙里也有很多中国古董,京都的这家邻馆,三层楼里摆满了中国的宝贝,数量多得让人惊讶,据说乾隆年间留下来的琉璃瓦被用来盖了个亭子,但它的来路却不为人知。

福冈市博物馆则以收藏汉代的“汉委奴国王”金印而自豪,他们甚至为这枚小小的金印专门设立了两个展厅,京都东福寺珍藏着南宋的《无准师范像》,京都知恩院则收藏着西魏的《菩萨处胎经》,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宝。

这些散落在日本各地的中国文物,如同一个个无声的控诉,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期盼着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据统计目前共有11件中国文物被日本列为“国宝”,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王羲之的《丧乱帖》,这幅“书圣”的真迹,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宋时期,李生的《潇湘卧游图卷》、李迪的《红白芙蓉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等,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然而如今它们却成了日本的“国宝”,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除了书画作品,一些中国的青铜器和瓷器也被日本列为“国宝”,这些宝贝不仅艺术价值超高,还藏着不少历史故事,没有它们,中国文化史将是不完整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日本国内,也有一些正义之士在为中国文物的回归而奔走呼吁,他们深知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真相,也明白文物回归对中日两国关系的重大意义,日本公共博物馆在展示中国文物方面挺开放。

东京国立博物馆内有“东洋馆”,里面陈列着很多来自中国的藏品,他们较为客观地介绍了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甚至承认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有很大影响,日本的私人收藏家则显得较为保守和封闭。

京都有邻馆虽然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但却严格限制对外开放,而且对文物的来源讳莫如深,这让人难以弄清楚文物的真实出处,也加大了文物回归的挑战,在日本民间,也有一些团体和个人在积极推动中国文物的返还。

一些人在推动“中国文物返还运动”这件事上挺努力的,他们认为即使文物暂时无法返还,也应该公开文物的来源信息,让世人了解真相,日本历史学者藤田高景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些被掠夺的中国文物是日本的“历史负资产”,应该归还中国。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历史,是一段沉重而屈辱的历史,我们始终没丢掉找回文物的信心,我们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公理终将得到伸张。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归祖国怀抱,让中华文明的瑰宝重新焕发光彩。

信源:

新华网2015年08月27日《二战日本从中国掠10万件文物 有的已成日本“国宝”》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