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悟空霸榜,家长焦虑:孩子能“游戏自由”吗?

童行书院育儿 2024-08-30 02:04:08

写在前面:

8月20日,国产第一步3A游戏大作《黑神话 悟空》上线,当天5条热搜霸榜,20日晚steam单平台同时在线223万人,超越魂系神作艾尔登法环,登顶steam热销游戏榜。

同时新华社放出制作人冯骥及主创团队的独家专访,央视新闻,长安街知事等分别发文报道,官媒盖章,朋友圈刷屏,妥妥上线即出圈。

那是不是孩子就可以实现游戏自由了呢?

Steam已售超过300万份,算上PS5等其他平台目前已经超过200万份,按照每份268元(标准版)的定价,卖出15亿,随着话题的爆火和后续更多玩家加入,长期销售有望突破1000万份。

同时,各路联名纷纷上线,一向嗅觉灵敏的瑞幸同步联名款上线即脱销,一大波周边正在赶来的路上,经济效益不必多言。

江湖传言,各路挖掘人才的橄榄枝已伸向游戏科学公司内部,资本已冲向国产3A游戏赛道,国内单机游戏圈冷落多年的春天来了。

一方面暑假余额不足10天,娃们纷纷进入疯狂补作业的“收心模式”,一边是游戏圈不断吸睛刷屏。

游戏圈是否该让娃早接触,早融入,赢在起跑线,又成了老母亲们的选择题。

1

孩子游戏入迷时,他们喜欢的是什么

游戏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家有大龄娃的爸妈们多少会遇到娃拿着手机或平板停不下来,要多次提醒甚至爆发冲突才能使娃放下设备。“再玩一盘”、“打完这把”也成了娃争夺手机的口头禅。娃沉迷游戏不肯放下,耽误时间影响学业,而长期遭到家长的抵制。

娃们沉迷游戏时,沉迷的是什么?或者说,家长们抵制的是什么?

首先,网游为了吸引用户在线,会巧妙设计奖励机制,正如网络短剧中的冲突和反转等“钩子”,诱使用户玩下去,刺激多巴胺分泌,满足爽点,长此以往,大脑被“驯化”地习惯了持续刺激,会失去专注力、耐力和想象力。这也是一些孩子无法放下手机,被强制放下手机后又烦躁易怒,无法专注学习的原因。

为此监管部门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提出了实名注册,限制游戏时间,权限和消费管理等要求。就是防止低端游戏对青少年大脑实施“定向爆破”。

而破圈的《黑神话:悟空》属于端游(在电脑、PS5等平台游玩),有一定上手“门槛”,也相对于手机便于家长的监管。

此外这类游戏属于“买断”型消费模式,即一次购买即可游玩,不依赖用户的在线时长和不断氪金充值,从开发端来说并没有把用户长时间“粘在网上”的需要。

看,电子产品从来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需要找到适合孩子的产品,利用它们的趣味性、益智性,发挥它们本身的优势,能让孩子学也学了,玩儿也玩儿了,亲子关系还更融洽了。

满足孩子社交需求

游戏可以说是当代孩子的社交利器。

我娃自从暑假引入《蛋仔派对》以来,已经添加到了十几个线上好友,包括朋友、同学、同学的同学、课外班认识的小伙伴、线上匹配到配合默契的小伙伴、皮肤超酷的大佬…等等。

我是不止一次回家发现娃正在和朋友在手表电话上和朋友相约上线,进行组队闯关等集体活动。

现在的城市娃都相对比较孤独,越到高年级越是各有各的安排,老母亲发动所有人脉也未必能凑到几个孩子一起玩耍,一到暑假更是天南海北,一不小心就落单。

这个时候,娃和小伙伴线上约战,一起游玩20分钟~半小时,到时候就算娃依依不舍也会有对方家长催促下线,双方家长两头拿捏,比单方面让娃放下平板容易得多,实测有效。

除此之外,也可以成为孩子朋友圈“社交资源”之一。

在校时玩奥特曼的和玩皮卡丘的孩子各有各的圈子。在朋友圈话题中掌握潮流主动权和参与权,也是娃发展社交能力的途径。

2

那么,让娃敞开玩,可行吗

无脑冲,肯定不行。

刚才提到,很多质量不高的游戏(或者低质量短视频,网剧,网文等)设计的奖励体系,专门针对大脑刺激-奖赏机制,使人陷入“多巴胺陷阱”,特别是大脑功能还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陷入低级满足感之后尤为难以摆脱。

然而根据我这个暑假对娃的观察发现,适当放松游戏限制,娃起码能发展出以下这几项能力:

时间管控和自控力

有自由才有自控。

如果事先和娃约定好,完成什么任务后可以游戏,以及每天游戏时长,他通常会执行。

由于是双方都同意的规则,娃这一侧阻力小很多,而且他还会用计时器计时,如果我在他游戏时间用完之前支使他做这做那,他会立刻果断拒绝,因为“这是他的时间”。

打游戏的前置条件,如暑假作业,体育锻炼(跳绳,仰卧起坐等),根据检查他也基本能过关。

因为被要求事后返工会“打断他的游戏体验”。

自驱力这不就来了。

培养“运筹帷幄”和抗挫力

玩过主机端游戏,甚至魂类游戏的家长都知道,玩家获得的资源是有限的。

拿3A大作《艾尔登法环》为例,随着剧情推进,升级需要的经验值以每级10%递增,而待升级的指标种类繁多,包括体力、精力、敏捷、智力、信仰、感应等,对应战士、刺客、魔法、祷告等一系列不同的能力。

我娃暑假短暂入坑老头环,由于魂系死亡惩罚较重,于是他初始只敢在新手区杀杀小怪,回报有限的情况下没多久就力不从心,被迫在“稳妥但低受益”和“高回报但可能死”之间选择并承担后果,在复杂的系统中验证自己的选择。

是不是和财商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艾尔登法环升级系统(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就算准备万全,也仍然可能被boss虐上几十遍。娃从摔手柄大声宣称退游,到面无表情复活再战,也就隔着一个boss的距离。

培养娃的抗挫力不需要没苦硬吃,而现代社会给娃提供的锻炼机会又少得可怜,而让娃懂得分析战术,上网查资料找出路,对失败总结复盘,这个过程中,娃逐渐脱离了多巴胺的简单快乐,从而进入内啡肽的成长享受境界。

毕竟——菜,就多练,是游戏世界的不变真理。

培养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

不知多少娃问过家长“学好数学究竟有什么用”?

我娃上星期突然跟我申请支出30块压岁钱,想要蛋仔派对里的一个皮肤。我开始也没在意,让他自己看好买单品还是买套餐就给他冲了,然后20分钟不到,发现娃一个人在角落悄悄抹眼泪。

一问,他想要的皮肤,没抽到。

娃一心想要的断罪骑士限定皮肤

到这里,必须感谢文化部在2016年发布,要求网游运营方在抽取和合成虚拟道具时须公布概率。

和娃一起打开他再次宣称“再也不玩了”的游戏界面,果不其然,在盲盒商店不显眼的地方找到他想要的“断罪骑士”皮肤抽取概率,获得皮肤需要升六级,总之规则很复杂。

娃听着听着,竟抹干眼泪,自己划着翻看规则,并记笔记,看不懂的地方还跟我要解说讨论,然后默默算了起来。

概率按道理说是小学六年级才主要学习的知识,他一个三升四的弱数娃,竟然凭自己的兴趣大致搞明白了抽取概率的复杂规则,还拿个草稿本算出获得断罪骑士需要花费大约790块钱,是他压岁钱包不可承受之重。

咱不管他算得对不对吧,冲娃这认真劲30块也值了。

唉,学好数学有什么用?反正数学不好容易成为韭菜,他算是体会一次了。

复杂的抽取规则

学习和游戏一定是可以结合的,专业性和趣味性相辅相成了,孩子才会愿意自驱去思考,去深入了解。

童行的四大核心课程也是这样的理念,学习知识和深入思考,就在开心的玩乐中。在「共学营」,就可以1元体验哦~下方扫码即可了解!

总结

从以前的“成瘾陷阱”到央媒盖章刷屏,可以看出,官方对游戏的态度正在改变。

孩子不会活在真空里,游戏是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家长,搞清游戏吸引力真相,分辨良莠,为娃的虚拟世界把关已经是义不容辞的任务。

同时,游戏佳作精良的画面,曲折的剧情,深邃的表达,甚至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形态。

完成一场游戏,就像经历一次人生,而娃在游玩过程中的所得,要靠我们家长的正确引导。

未来的爆款主创,头部玩家,视频大号,也许就是咱娃,谁知道呢?

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方向吧,少年总要成长,正确的引导必不可缺。

看看童行秋季的「少年成长计划」线上课!

“好玩儿”和“专业”是这些所有计划的宗旨。

作者 | 棱镜核心已经点亮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学员,家有9岁男娃的海淀老母亲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读完了本文,你对“孩子玩游戏”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郝景芳:学习压力大,我们怎样做,能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青少年手机成瘾和矫正专家高秋凤:谈谈孩子玩手机那些事儿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