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就是一个伪命题。不过前两天在别人的视频里面回复“空战用激光制导???”
没想到,到今天回复回复的人还挺多,大家各持一辞,那么今天咱们就聊聊空对空导弹的“激光制导”。
说激光制导空对空导弹的很多人还会举例子,但这个例子往往都是说百度百科上空对空导弹的条目里面写着有激光制导的:
但说真心话,像是百度百科这种“民科”聚集的平台大多数的数据并不准。如果拿百度百科做证据的话很难有支持性。
咱们先说下激光制导:
我们常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特种作战小队深入敌后,操作一台设备用这个设备发出的激光照射一个建筑物。
这就是激光制导很重要的一环。利用带有激光制导导引头的弹药可以通过导引头所探测到的激光光点让弹药归航命中目标。
步兵所使用的激光照射器实际上和咱们的激光笔没太多的差别,都是以射出一束激光为目的而生产的。
和激光笔不同的是为了观测激光照射效果,往往还带有光学监控和观察设备。
当目标被激光照射后,在武器的视场中,就有一个被标记得很明亮的小光点,智能弹药就会调整自己的飞行参数,保持这个光点在自己的视场中剧中。由于弹药是向目标不断接近的,最终也就完成了命中目标的目的。
除了特种小队(渗透、空降兵),会使用激光照射指示器对目标进行照射,一些战机也会携带激光制导吊舱。
将激光投射到地面目标进行照射,让自己或者其他友军携带的激光制导弹药命中目标。
和步兵用的手持设备不同,大部分机载激光器都是复合功能的,可以进行对目标的照射、跟踪和测距。这里面就有一个算法了——为了让激光能够持续照射目标,机载激光吊舱往往会带有陀螺仪用来稳定和补偿飞机飞行所带来的偏移。
除了陀螺仪获取战机的空间姿态姿态变化信息之外,机载激光吊舱还会通过激光测距原理不断的去获取自身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信息。这两种数据汇合到一起就可以驱动激光吊舱上的导引头始终指向目标。
而具体要指到哪个目标则需要靠飞行员或者武器官在飞机上进行操作,调整光束的指向。实际上指目标的动作就是操作者给激光吊舱在陀螺仪之外额外的发出一个补偿信号,让激光束向预期的目标移动。
这已经是激光制导的全部内容了。
这种系统很难智能化,全得依靠操作员人脑判断该指哪个目标。和拿一个激光笔逗猫没什么本质区别。
而猫恰似激光制导弹药。
明白这一点,你会发现激光制导弹药实际上是和目标没有任何关联的。能不能命中目标全凭操作员的手速和手稳。
因此,对于激光要照射的目标选择性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往往都是会选择静止或者低速目标。例如一座建筑物或者一辆正在行驶的车辆。其原则在于你的手速是可以跟得上目标移动的。
回到开头的话题,为什么激光制导空对空导弹是不存在的呢?
第一,在空战中两架飞机的位置、方位角都在剧烈的变化。
飞行员的手速无法跟上对方飞机方位变化的速度,同时即便是偶然照射到对方的战机,也会因为下一步对方战机的动作导致无法跟踪持续照射。
如果用激光制导武器去打击一架低速(匀速)飞行的大型轰炸机或运输机是可以的,但如果在空战中对方任何规避运动都可以导致导弹脱靶。激光制导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第二,可替代“激光制导”空对空导弹的的弹种很多。红外、雷达制导都有很多,没必要在战斗机上整一个“专门”打轰炸机的弹药增加战斗机的重量。
第三,咱们提到雷达制导导弹了。有一种雷达制导导弹叫做“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就有点像“激光制导空对空导弹”了。是依靠飞机上的火控雷达用窄幅照射目标,让导弹接收到对方飞机反射回来的雷达波导航的。
但是,这种雷达波其实幅面相当的宽。
依旧是一个很大的范围,跟踪对方位置只需要飞机摆正并保持姿态就好了,而如果是激光,难度就上升了几万倍。所以也没有必要搞一个高价而低效的东西。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在战场上还的确有报告的激光制导武器空战的案例。
海湾战争期间一架美军的F-15E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了一架刚刚起飞的Mi-24直升机。
注意飞机驾驶舱下的五星标记。这是F-15E唯一取得的空战记录。
但实际上这次击杀还是和之前说的激光制导炸弹的特性有关,地面低速目标,虽然这家被击毁米-24直升机当时已经起飞到了200米高度并开始以185km/h的速度飞行,但在高空飞行的战机来说,还相当于地面低速目标。而这次击杀最大功臣当然是后座操作员的“手速”了。在真正的实战中并没有太大推广意义,只能作为酒桌上的段子传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