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批次2113件/组“珍宝”回家多件出土自陕西

陕西杂谈 2024-11-12 10:52:40

意大利罗马,当地时间10月28日,菲乌米奇诺机场。和煦的阳光中,CA940航班载着一批特殊的“乘客”冲上云霄,踏上归途。它们是意大利查获并于近期返还中国的56件文物艺术品中的一部分。

该批文物艺术品主要应为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出土文物

经过入库、点交、鉴定等诸多程序后,11月9日,国家文物局向公众通报了这些珍宝归家的历程——

2022年10月、2024年4月,意大利文物宪兵分别向我国通报3件和53件其查获的疑似中国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根据专家鉴定和法律研判结果,向意方提供了翔实的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并通过外交渠道向意大利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意方决定返还上述56件文物艺术品。

据专家介绍,该批文物艺术品主要应为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涵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以及马厂类型,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

截至2024年11月,已实现48批次2113件/组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此次与意大利的成功合作,展现了中意两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推动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的国际责任。国家文物局将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门就返还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修复、研究展示开展后续合作,以文物为桥梁和纽带,促进中意文明交流互鉴。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

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

曾几何时,一批批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心头的伤痛。翻开中国近代史,大量文物四散飘零的命运,令人扼腕。

如今,青铜“虎鎣”亮相国博、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重返故土……一声声“归来”的呼唤,已一次次化作现实中最美好的重逢。

遥想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郑振铎等老一辈文物工作者,需要通过建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等方式,在国计维艰之时为国家追回大批珍贵文物。“秘密”二字,透出了无尽的艰难与坎坷。他们“惟必须十分的机密,十分的小心慎重”,方能“以免有坏人钻空子”。

今天的回归之路,已有新格局。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成立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这项工作有了专业队伍;多部门联动,形成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合力……

今天的回归之途,正探新路径。

流失文物追索不仅牵涉极其复杂的法律难题,还往往涉及民族情感和国际关系,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

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同时,还上线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为追缴被盗文物及海外流失文物依法追索提供依据。“非法流失文物应返还原属国”等理念也成为牢固的国际共识,为广大文物流失国和现持有国之间开展追索返还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文物保护法修订

加强文物追索返还国际合作

据介绍,海外文物回归主要有三大渠道:购回、捐回、追索。

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新增了对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的条款,即国家加强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于因被盗、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时效限制。

今年初,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

2023年10月25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收澳方向中国返还的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一件古生物化石。其中部分为澳方在海关入境环节截获,另有部分为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友人捐赠。

此外,“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也曾轰动一时。这是中国民间通过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开创性案例。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2015年在匈牙利被发现,随后中国村民在荷兰和中国提起诉讼,尽管荷兰法院以诉讼主体资格问题驳回了起诉,但此案例开启了中国民间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途径。 据新华社、央视网

来源:新华社、央视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