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投资,印度收手?

理想吕 2024-10-27 07:34:44

前言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大变局已经发生10多年了,包括越南、巴西、印尼、墨西哥在内的国家都是受益者之一。

印度也是受益者,不过由于自身的一些习惯,导致国际资本更愿意进入印度的股市和楼市,而印度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国际资本反而在不断流出。

2024年喜提第三个印度总理任期的莫迪很着急,在大选期间,莫迪向印度民众反复强调的愿景之一就是:在他的第三个总理任期内,印度GDP总量要进入全球前三名,这意味着5年内印度要超过日本和德国。

没有制造业资本和产业的流入,这个愿景只能是痴人说梦。

印度工厂

(一)大国的烦恼

2024年10月24日至26日,德国经济界高层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议,重点是德国总理朔尔茨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的第七轮德印经济与贸易磋商——这次大概率会敲定一些具体的产业转移和德国投资,因为双方的需求都很迫切。

2024年对于印度来说,有一个好消息,它终于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目前是大约14.4亿的总人口,而且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拥有足够多、足够年轻的劳动力人口——总量不低于9亿。

随之而来的就是印度国内能否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毕竟全部依靠海外劳务输出是不现实的,作为当前全球劳务输出第一的印度,常年保持1800-2000万人的海外劳工,这已经是极限了。

印度劳工

这个极限并不是印度劳动力不够,即不是供给不足,而是需求不足。在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背景下,全世界对外国劳工的需求其实是逐渐下降的,而且能够提供低端劳务输出的国家很多,仅南亚还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嗷嗷待哺。

而且要想实现印度GDP总量质的飞跃,只靠印度股市和楼市是不行的,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太多,尤其是亚洲的反面教材多得数不完。

只有实体经济,尤其是既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才是印度解决自身难题的不二选项。

印度工厂

但印度的首选不会是东边的邻居,而是更希望是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国家中的制造业强国,只不过最近10多年间,墨西哥、越南、印尼以及巴西等国家,通过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新秩序,已经占据了美国等国家大部分市场空间,所以印度很头疼。

而德国目前的朔尔茨政府,2025年10月就要开始大选,即使朔尔茨本人不想连任(可能性不大,没有政治家不想继续施展自己抱负的),也要维护自己所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比如它的执政地位以及在德国联邦议会拥有足够数量的席位。

很明显,朔尔茨自2021年12月就任德国总理以来,“运气”很不好。

受伤期间的朔尔茨

欧洲安全问题上很被动,开始时因为援助乌克兰的速度慢、数量(金额)少被欧盟指责,后来由于援助乌克兰的金额、种类过多,又被国内的右翼势力抨击。

国内的基本盘全靠经济发展来支撑,结果2023年德国意外收获负0.3%的经济增长,德国经济家们毫不客气地质问朔尔茨政府,面对这种技术性经济衰退,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伏笔是在2022年就落下了。当时德国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就对外坦言,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德国经济在印太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德国经济多元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某品牌汽车工厂

(二)累累“硕果”

为什么直到几乎迫不得已才选择印度呢?那是因为印度在某些方面的知名度,实在是太高了,比如印度在国际上的招商引资是有套路的:左手挥舞优惠政策,右手准备相应罚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对来自全球各国的外资企业陆续进行过税务审查、天价罚款、账户冻结甚至直接查封,在这一点上,印度是很公平的,真正做到了无歧视、无差别的伤害。

印度工厂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大国的谷歌、IBM、保乐力加、沃达丰、亚马逊、诺基亚、凯恩能源、壳牌、沃尔玛等等;东方大国的小米、小米、OPPO、VIVO等等,就连欧美背后强力加持、横行全球投资界的韩国三星也难逃印度的重罚。

‌比如沃达丰‌,2007年被印度罚款21亿美元,后来又追加到51亿美元,逼得沃达丰上诉至国际仲裁法庭并且胜诉了,但印度马上修改国内法律继续追溯税款,最终沃达丰不得不缴纳罚款。‌比如‌微软在2013年被印度罚款70亿卢比,约合6亿人民币。

莫迪在2014年首次当选印度总理后,这种情况不仅没有遏制,反而变本加厉了,尤其是莫迪的第二个总理任期,即2019年至2024年。

招商引资,我是成功的

比如沃尔玛‌在2021年被印度罚款13.5亿美元,一气之下沃尔玛在次年果断退出印度市场。比如2022年,印度一口气罚了韩国‌三星2.12亿美元、亚马逊‌1.72亿美元、谷歌2.75亿美元、OPPO5.5亿美元,就连小米也被印度冻结了48亿的人民币存款——这可是企业自己的银行存款。

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印度最喜欢用的理由有三个:逃税、违反印度财务规定、违反印度反垄断法。如果外资企业选择打官司甚至到国际上打官司,那好,印度会根据官司的进展和结果适时修改国内法律,做到量身定制、毫厘不爽。

当然,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从2022年到2023年,仅仅两年时间就有超过3000家外资企业撤离印度。

而流入印度的国际资本大都不是做企业、做实业的,只想在印度的股市、楼市和汇市中投机,并且往往与印度国内资本强强联合,让印度政府想罚也罚不着。

(三)绝对“正确”

在这方面,德国是被动的,如果有得选,德国只会集中在东方大国进行投资与深度合作,其次会将部分资本和产能交给越南、印尼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家。

为什么没得选呢?那是因为曾经充满思辨能力的哲学型德国,变成了现在的屈从型德国。

首先需要明确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与我们一样:尽管德国科技先进、工业发达,但却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约8500万人的德国,无论人口总量还是市场容量,都无法承载其巨大的工业产能。

这种经济模式,必然永远寻找两条生命线:更广阔的市场、更廉价的成本(尤其是土地和人工)——不然一战、二战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德国汉堡港

结果强大的德国制造现在面临的现状是,墨西哥被美国友岸外包、近岸外包;越南、印尼被英法等国发展成稳定代工厂;巴西的农业、畜牧业和矿业早就被美英法等资本占据。

要想解决潜在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和代工厂基地等难题,德国只剩下印度可以选择了。原本欧洲的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还不错,这些年一直是德国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的中下游生产基地,但在俄乌战争中,这几个国家经常与欧盟唱反调,所以德国也只能调整。

墨西哥的某品牌汽车工厂

至于能源尤其是天然气,早在2022年欧洲冲突爆发后不久,由于前些年养成的对廉价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给德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带来了严重问题,德国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能源来源国的调整。

2022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就说过大实话:在美国、欧盟不断激化与东方大国贸易争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业非常担心自己会受到连带冲击——还是政治家有前瞻性,看看2024年的现状,德国果然被欧盟和美国拖累,进退两难。

德国之所以一步被动、步步被动,原因在于既要实现国内的能源安全;又要附和美国发起的全球供应链调整;还要保证自己不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最好还能压制国内的右翼势力并维护好中、左翼的基本选情。

这么多的顾虑和包袱,德国的任何经济政策和外交动作必然会变形和被动——当然,作为有严重负面历史的德国,此时此刻也不可能一身轻松、毫无顾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两德从分治到统一等等,美英等国家也是下过血本的。

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两位党魁——目前是双党首

(四)无他,唯手熟尔

德国在印度的投资,会不会得到印度的格外照顾——印度会管好自己喜欢罚款的手呢?答案是肯定不会,最多蜜月期长一点、开始时力度轻一点而已。

印度已经养成了对待外资的传统习惯,更重要的是印度的生产要素是与种姓制度高度关联的,比如大部分土地主要掌握在印度各邦、各县市的刹帝利手里,刹帝利种姓才是印度最大的地主阶层。

恒河洗浴和朝圣

印度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主要掌握政治、金融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权力,是种姓制度的顶端。

而刹帝利的位置次之但也很尊贵,主要职责就是世代守护婆罗门,按照婆罗门典籍的记载,刹帝利专门掌管土地、军事等重要资源。

印度各地的刹帝利们,既是经济层面上的地主也就是甲方,又掌握或者强关联着依附于自己的农民,这就涉及到任何制造业最重要的两种需求(生产要素):土地,用来盖厂房和物流园区;工人,大都来自当地或者附近的农民。

种姓之外还有妇女基本权益的难题

在这种局面下,外国实业、国际资本在印度即使吃了大亏,吠舍种姓出身的莫迪总理其实也没有好办法解决,如果想解决,也不会出现在自己的前两个总理任期内,外资企业被罚得更狠、跑得更快的现象。

印度的营商环境只能用呵呵来形容

结语

当然,德国也不是没有任何准备,这么多年下来,国际资本对印度的实际情况心知肚明,传统套路是先把资本、生产线和就业岗位拉进来,至于以后,再慢慢盘算。

所以德国在印度投资是肯定的,但投资力度其实非常谨慎,以2022年为例,德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约为250亿欧元左右,仅为德国对东方大国投资额的20%。

印度最感兴趣的产业之一就是德国钢铁

至于未来,德国给了印度一个远景,即本世纪20年代末,德国对印度的投资至少不低于对东方大国投资的40%,这是一个很有技巧、很有诚意的远景,尤其是时间节点是本世纪的20年代末。

因为印度总理的一个任期是5年,莫迪总理的第三个任期是2024年到2029年,正好是20年代末,这是要给莫迪在经济上做好业绩保障与选票基础,帮助他可能发生的第四个总理任期。

当然,德国汽车工作也是印度的最爱

可以预见的是,德国在对印度加大投资和转移部分制造业产能的同时,一定会维护好与东方大国的稳定与合作,动辄几百亿欧元的投资,哪怕是一个欧洲经济强国也会留个后手:反正印度距离东方大国足够近,如果印度做得太过分,那就全部搬到印度的东边去。

江苏太仓:德国工业园、居住区已经沉淀很多年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