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最近换了新领导班子,开始在国际事务上频频表态,试图让新西兰在亚太地区扮演更活跃的角色。不过,这种积极追随美国的姿态,刚刚开始就已经显现出不小的尴尬。
新政府的上台,带来了一波非常鲜明的亲美政策。新政府的立场似乎非常清晰:紧跟美国。为了拉近和美国的关系,政府甚至对引进战略核潜艇表现出浓厚兴趣,似乎想把新西兰变成美国在南太平洋的核潜艇基地。面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新西兰迅速开始行动,打算加入美日澳三国的军事合作框架,企图刷存在感。
新西兰派出了他们的“奥特亚罗瓦”号补给舰,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军舰一起在中国近海进行巡航。结果中国海军对此行动几乎没有反应,只是一路将三国军舰“护送”出境,三国军舰“满怀期待”地离开中国近海,仿佛是为了证明存在,但最终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说首次的联合巡航只是一场平淡的军事配合,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将新西兰推上了全球的“头条”。10月5日,新西兰海军的“马纳瓦努伊”号支援舰在萨摩亚附近竟然一头撞上了珊瑚礁,直接搁浅。要知道,这艘船并不是普通的军舰,而是一艘专门用于侦察和水下测绘的舰船,按理说应该对海底情况十分熟悉。可结果呢?这艘专注水下作业的船居然撞上了暗礁,陷入搁浅窘境。
这种罕见的事故立即引发了全球的关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更是“群嘲”新西兰海军,有人调侃道:“看来这艘船的声呐系统是装饰品。”甚至新西兰国内媒体也不客气,质疑政府和军方的能力。这次触礁事故暴露了新西兰海军在操作上的漏洞,也让新西兰新政府的“亲美路线”陷入了一场彻底的尴尬。
在“马纳瓦努伊”号搁浅之后,新西兰政府面对的不仅仅是国际舆论的压力,更是如何解决这艘船的问题。萨摩亚依靠旅游业生存,如果军舰的燃油泄漏,必然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灾难性影响。可惜的是,这艘船的吨位和沉没位置让打捞难度极高。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和中国两国具备技术条件完成这一救援任务。
美国愿意帮忙,但高昂的救援费用让新西兰望而却步;而中国确实有打捞能力,但新西兰本身就是来中国“偷情报”的,现在转头向中国求助,多少有些尴尬。新西兰政府内部也为此争论不休。军方倾向于寻求中国的帮助,但政府顾忌“面子问题”,担心向中国求援会被视为打脸行动。因此,这艘船依旧被困在150米深的海底,新西兰政府进退两难,难以下定决心。
甚至有不少网友出主意,建议直接搞个海底沉船旅游景点,这样既不用捞船,还能赚点收入,简直是两全其美。
新西兰新政府对美国的“忠诚”策略看似在亚太地区扩展影响力,但实际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实际上,新西兰的军事实力有限,难以与美日澳等国家并肩作战,但却希望通过靠近美国来提高自身地位。然而,这种投靠大国的做法,往往带来的是更多的风险与代价。美国对于新西兰的战略合作,更多是“利用”而非“真心接纳”。
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实力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新西兰的轻率选择不仅未能增强国际地位,反而使其成为国际笑柄。新西兰的军事支持行动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凸显了他们的“尴尬处境”。此次军舰搁浅事故,就是新西兰“追随美国”带来的沉重代价之一。
不在家好好喂牛出来瞎溜达不才怪了
别人家的屋檐再大,不如自己有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