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科举舞弊案真相如何?虽然是被冤枉的,但他本人也确实太作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8-29 00:58:04

唐伯虎有一首《桃花庵歌》中有“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之句,大有视功名复富贵如粪土之势,然而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首诗里处处透露着一个“酸”字。

都说越是鄙视的东西越是内心想要得到的东西,唐伯虎人生的最初梦想是要通过科举考试进而跻身官僚集团,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唐伯虎的命运发生了一百八十大转折,这就是明中期著名的“己未科会试舞弊案”。

过于高调的解元郎

唐伯虎30岁的时候,顺利考中应天府解元。解元是指各省乡试中的头名,乡试由于是在各省举行,所以解元这一头衔不具唯一性,远不能与状元相比。

但是唐伯虎的解元含金量很高,应天府(南直隶)向来是科举大省,明代总共出了24814名进士,其中有4146名来自应天府,比例高达17%,明代88名状元中又有23名出自应天府,同样也是高居第一。

所以应天府的解元考取进士的难度并不大,事实上明代88名应天府解元中就有62人考取进士,比例达到70%以上。唐伯虎被视为不可多见的奇才,进京参加会试之前已小有名气,按说考个进士对他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与他的一位好朋友徐经如期至京,徐经即徐霞客的高祖。据说徐经家里很有钱,进京赶考的时候居然带了一大帮仆人和娼妓,并且以金钱开路,到处拜访京师权贵。

唐伯虎也是个桀骜不驯的人,多少也有点恃才傲物。如果说唐伯虎跟着徐经在京城挥金如土、高调游玩也就罢了。可是他们在京师到处打点,找到一些曾经担任过会试主考官的官员们来当老师。

时任礼部右侍郎的程敏政当过几任主考,而且他与徐家又是世交,徐经带着唐伯虎去拜会他。程敏政早闻唐伯虎大名,非常欣赏,悉心指导了一番,还为唐伯虎的诗集题了字。

不久,朝廷宣布了这科会试的主考官人选,巧得很程敏政再次担任主考。徐经、唐伯虎两人更加得意,逢人就说他们对主考官非常了解,只要是他的出的题目就没有考不上的道理。

程敏政本人也是个才子,他23岁就考中了一甲二名榜眼。为了显摆一下自己的学问,他在会试中出了一道有违常规的考题,还扬言说今年这道题恐怕没人能答得上来。

考生们被整懵了,大部分人考得确实不理想。在阅卷时,程敏政发现了两份考卷,观点新颖、大气优雅,他忍不住向其他考官说:“这两份考卷很精彩,我看只有唐伯虎、徐经这两位大才子才有如此才华。”

出了考场后,很多考生垂头丧气,只有唐伯虎、徐经两人兴高采烈,说此次必中进士。

阅卷尚未开始,就说自己必中进士,这无法让人不产生怀疑。户科给事中华昶上了一道奏疏弹劾程敏政,怀疑他将考题事先泄露给唐伯虎、徐经。

孝宗皇帝马上下旨剥夺了程敏政的阅卷资格,并将三人下狱隔离审查。在礼部、刑部的审讯下,程敏政不承认自己出卖考题。而徐经是个富二代,经不住刑部的逼问,而且他确实也给程敏政送过钱,于是便供认自己花钱买通了程敏政的书童,窃取了这次的会试考题。

唐伯虎也招供,自己用一枚金币买了程敏政的一篇文章,不过这是拿去送给去年乡试主考官的。明代官场上,这种情况很常见,是文人之间的小游戏而已,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就很难说清楚了。

很快,刑部的初审意见出来了,基本上坐实了三人受贿卖题的事实,就等皇帝亲自定夺了。

会试舞弊案真相大白

就在刑部准备请示孝宗的时候,案情出现了转折。内阁首辅李东阳带人亲自复查了程敏政所阅的考卷,发现录取名单中并无唐伯虎、徐经二人。也就是说,程敏政在考场上大力表彰的那两份考卷另有其人。

程敏政等三人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翻供,还要求与华昶当场对质。结果华昶在对质中并没有真凭实据,只是说御史言官可以风闻奏事。

孝宗很愤怒,下旨将华昶等一众御史、言官下狱,后来这些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按说案件到了这个程度,足以洗涮程敏政等三人的清白,可是李东阳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十三份可疑考卷,认为是事先得了题,但这十三份考卷都不是程敏政所阅。

作为主考官出现舞弊情况,不管是本人原因还是他人原因,都要受到严厉的惩处。孝宗权衡之下最终做出了裁决:程敏政不避嫌疑,有辱斯文,勒令提前退休;唐伯虎、徐经破坏科场纪律,废除举人功名,终生禁考,还罚做小吏赎罪。

程敏政出狱后的第四天就因毒火攻心发病身亡;徐经也老老实实去了浙江充作小吏,希望有朝一日新皇登基能够赦免前罪;唐伯虎则耻于为吏,从此开始了他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卖字画为生。

从“己未科会试舞弊案”中,其实并不难发现,唐伯虎没有事先得到考题,他是被冤枉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唐伯虎、徐经作为读书应举的士子,说话行事过于高调,颇有不作不死的嫌疑,他们被孝宗废除举人功名,总的来说其实也不算冤。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