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三国之中,有一些人物,在正史、演义或者后世的推崇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组合称谓。
今天,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那些存在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合称。
五虎上将(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这个是最广为人知的组合,是三国演义中的武力担当。
正史中五人也是合为一传,但是赵云排在末位。
出处:《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早期顺序都是“关张马黄赵”,直至到了毛本的《三国演义》,才最终定型成为“关张赵马黄”。
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正史中,这五位是曹营外姓中的佼佼者,统军作战能力十分出色。
出处:《三国志》
河北四庭柱一正梁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
前四人是四庭柱,韩猛则是正梁。
出处:《评话三国》张国良,正梁是来源于民间传说
蜀汉四相(四英)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这四位都是治国的能臣。
前三人死后都有谥号,分别是忠武侯、恭侯、敬侯,董允没有,一方面是他没有官居要职,另一方面,他多少得罪过刘禅。
出处:《华阳国志》
东吴四英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后世更多是称之为东吴四大都督。
但实际上,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鲁肃均未担任过都督的职位;而吕蒙在正史中也未担任过大都督。
出处:最早是《辩亡论》将四人放一起,称为东吴的股肱之臣,后来《容斋随笔》并称东吴四英杰
曹魏八虎骑(八虎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
这八人在《三国志》中并列同传,都是曹氏宗族的骁勇之将,能力不俗,战功赫赫。
出处:来自后世广大网友的推崇尊称
江表之虎臣(江东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这十二位都是东吴相当能打,而且打出卓越功勋的将领。
陈寿把他们合为一传,称之为“江表之虎臣”。
出处:《三国志》
吕布八健将张辽、臧霸、曹性、魏续、宋宪、成廉、郝萌、侯成
是的,吕布八健将中没有高顺,因为高顺的地位比他们均要更高,统领着陷阵营。
出处:《三国演义》。主要还是后世网友的推广形成的,在那之前并无八健将的称谓。
马超八健将(韩遂八健将、西凉八健将)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
比起吕布八健将,西凉这八位相对来说水平比较一般,更多都是炮灰型选手。
出处:《三国演义》,与吕布八健将类似,都是后世网友逐步推广形成的组合称谓。
燕南三士关羽、张飞、赵云
其实这个说法中的“燕南”,无法将这三人联系到一块。
因为燕南一般指代河北省南部,而关羽则是山西人。
出处:《续后汉书·卷二》(郝经)
曹魏五谋臣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刘晔)、郭嘉
其实荀彧、荀攸、贾诩、郭嘉这四位基本是没啥争议的,如果再塞进一位,程昱或者刘晔都是合适人选。孰高孰低,不好评判。
但是这个最早的出处《隋高祖论》里记载的是“刘煜”,事迹是刘晔的事迹,想必就是笔误。
因为,如果是按照《隋高祖论》的官方说法,那么曹魏五谋臣就是荀彧、荀攸、贾诩、刘晔、郭嘉。
不如干脆叫曹魏六谋臣好了,皆大欢喜。
出处:《隋高祖论》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司马家族的几个兄弟,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鹰视狼顾的司马仲达。
出处:因为这八人的表字里均有个“达”字。
江夏八俊(荆襄八骏)刘表、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绪〕恭、刘祗、田林
这八人据说是因为人品高尚,经常玩到一块,所以被人们这么称呼。
出处:《三国志》
马氏五常马良、马谡、马伯常、马仲常、马叔常
马氏五兄弟就马良和马谡知道名,其他三兄弟由于没啥知名度,名字未见于史料之中。
出处:《三国志》
十八路诸侯袁绍、曹操、孙坚、袁术、公孙瓒、马腾、张杨、张超、陶谦、张邈、鲍信、孔融、袁遗、乔瑁、王匡、孔伷、韩馥、刘岱
十八路诸侯是演义的说法,正史中没有这么多,孔融、陶谦、马腾、公孙瓒和张杨这几个均没有参与讨董联盟。
出处:《三国演义》
西川四将张任、泠苞、邓贤、刘璝
这四位都是在抵御刘备集团的入川之战中,先后战死殉国。
特别是张任,正史记载的忠勇与演义大差不差,都是誓死不降的典范。
出处:《三国演义》,还是被后世广大网友推崇尊称的结果。
夏侯四杰夏侯霸、夏侯惠、夏侯和、夏侯威
虎步关右的夏侯渊其中的四个儿子,相对比较出息的。
出处:《三国演义》,还是被后世广大网友推崇尊称的结果。
徐州四杰简雍、孙乾、麋竺、曹豹
这四位算是典型的小人物影响历史进程的典型代表。
出处:《三国志》,还是被后世广大网友推崇尊称的结果。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华阳国志》等)
以上,就是三国之中,18组人物合称。既有演义,也有正史,还有后世网友的推崇衍生。
你还知道其他与三国相关的人物组合称谓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关羽是山东人?
八俊 八顾 八及 八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