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许攸降曹是压垮袁绍的最后一根稻草?

娇洋看过去 2024-04-11 15:02:34

公元200年10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邺都运来一万余车军粮,囤积在官渡大营以北40里处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境内)、故市(今延津城北十里铺一带),他吸取上一次粮草被曹将徐晃焚劫的经验教训,特遣大将淳于琼率一万精兵驻扎在那里严加保护。由于上次大将韩猛(韩荀)负责监押的数千车粮草被曹军焚烧、劫走,一度造成前线袁军给养的困难,因此谋士沮授特别提醒袁绍,要他另派一员将领率领一支偏师驻防在淳于琼部的外侧,以防曹军的包抄、偷袭,给乌巢屯粮加上一道“双保险”。多谋寡断的袁绍竟未采纳。

袁绍麾下的另一位谋士许攸则认为曹操兵少,而且其主力大都集中在官渡一线与我军对峙,其后方必定空虚。因此,他给袁绍献上一计,建议袁派出一支轻装骑兵,衔枚疾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许都。曹军倾巢而出,许都空虚,必能一鼓而克之。遗憾的是,盲目自大而又首鼠两端、顾虑多疑的袁绍并不重视许攸的正确意见,反而以骄傲的口吻说:“不必劳师远征,我一定可以在此生擒曹操”!

许攸是个聪明人,他感到袁绍如此骄傲轻敌,在以用兵诡诈著称的曹操面前,还有这样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最后一定要失败。因此,他的思想发生动摇。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他的家族有成员犯了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拘捕并准备严加惩治。许攸知道后非常气愤,救又救不得,左思右想,无计可施,干脆一跺脚背弃袁绍,去投奔曹操。

就在袁、曹两军相持于官渡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因自己屡屡提议均遭老袁扼杀,倍感生不逢时,千里马不遇伯乐,更无用武之地,又逢家人犯事被审配收押,一肚子鸟气化为仇恨的冲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离开袁营投奔曹营去了,据说袁绍得知许攸背叛自己转投曹操,顿时感到浑身乏力,差点瘫倒,大有悔不当初之感。许攸足智多谋,又深谙自己的底细,他这时降曹不就是想做第二个刘备吗? 当初刘备走投无路,前来投奔自己,一到就将曹操的虚实以及曹军的军事部署滔滔不绝地娓娓道来,事无巨细和盘托出,让自己平添胜算,在这官渡决战即将拉开帷幕的紧要关头,许攸愤然拂袖离去,对于袁绍来说,真是凶多吉少啊!

曹操与许攸是旧相识,彼此早有交情,他对许攸的才智很是欣赏,早就有“挖角”之心,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他做梦也没想到,就在曹、袁两军僵持对峙的关键时刻,袁绍的重要谋士许攸竟然主动来投,他欣喜若狂,甚至感动落泪,光着脚就奔出帐外迎接,从曹操的失态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地兴奋,以至失了礼数。

曹操拉着许攸的手嘘寒问暖,许攸在袁绍那里倍感冷落,此时却受到如此厚待,心里一热,颇为感动,当即下决心要为曹操效犬马之劳。曹操折节待士,执礼甚恭,奉许攸为上宾,许攸也不含糊,当上献上了一份大礼。《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记载了两人间的一段对话:

“(许)攸谓(曹)公: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

“曰:尚可支一岁”。

“(许)攸曰:无是,更言之”。

“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

“(曹)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

“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草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烧)其聚集,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操听许攸这么一说,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得知袁绍有粮万余车屯在乌巢,眼睛顿时放出光来,这乌巢劫粮之计确实是个妙招,但曹操麾下的将领、谋臣都怀疑许攸使诈,纷纷劝阻,曹操见左右对许攸心存疑忌、芥蒂,并不以为意,他是很了解许攸的,况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要当机立断,否则黄花菜都要凉了。他力排众议,决定断然采取行动。

再说袁绍这边,之前韩猛押运粮草,却被曹军偷袭,烧的烧、抢的抢,遂使军中缺粮,袁绍便再派重兵从冀州运粮至官渡前线的乌巢粮囤。负责此次任务的是袁绍麾下大将淳于琼,他率万余将士护送辎重,因为这次必须万无一失,这批粮草若失,短期内再也无法筹集这么多军粮了,前线的10万袁军就要饿肚子, 必不战自溃,后果不堪设想。

沮授心细如发,担心曹操会故技重施, 再次派兵劫粮,遂向袁绍建议加派人手在淳于琼的外侧严加保护,以防万一。袁绍不仅傲慢,还不长记性,认为加强警戒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就将沮授的提议当耳旁风,置之不理,很快他就自食恶果。

曹操预料到此次截击袁军粮草对于两军来说,都是攸关成败之事,不能掉以轻心,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他命曹洪和许攸留守官渡大营,亲率5000步骑,趁夜出发,抄近路,出奇兵,直扑乌巢而去。

临行前,曹操命士卒换上袁军衣甲,打上袁军旗号,沿途骗过了好几处袁军哨卡与巡逻队,悄无声息地逼近乌巢。

曹军突击队人手一束干柴, 悄悄抵近乌巢粮囤,点燃柴草,熊熊大火迅速吞噬粮仓,烈焰腾空,映红天际。淳于琼也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他竟然毫无戒备,在帐中呼呼大睡。睡眼惺忪的袁军士兵被惊醒后,惊慌失措,摸不到武器,找不着战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哪里还想得到扑灭大火。

淳于琼片刻镇定下来后,立刻纠集士卒发起攻击,却发现曹军早已乔装打扮,难分敌友,只得率众退回营中,准备待机另做打算。正在委决不下时,袁军援兵闻讯赶来 , 与曹军近在咫尺,曹操胸有成竹,并不慌乱,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仍然督众猛攻淳于琼,最终在袁绍派来的救援队伍赶到前抢先攻克了乌巢。

火烧乌巢,使袁绍煞费苦心征集到的万余车粮草灰飞烟灭,也是整个官渡大战的重大转折点,由于有了许攸献上的“投名状”,是曹操意外获得一份大礼,知道了袁绍军中最机密的情报——粮草囤于何处的信息。这正是曹操梦寐以求的一项破敌之策。毕竟兵力不足尚可放手一搏,而如果粮食不济,那么士气下降以至军队哗变、溃散、叛降就会随之而来,曹操知道缺粮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与其说焚烧乌巢的胜果是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取得的成功,不如说是袁绍在用人方面出现重大失误所导致的一连串失败。

袁绍的一意孤行也直接促使许攸的背叛,人心向背再次决定了战争的走势。火烧乌巢粮囤这样一个战争当中的致命转折点为曹操的胜利带来了曙光,也为实力强大的袁绍敲响了丧钟。

因为许攸的缘故,战局为之大变,曹操由被动变主动,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而袁绍,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等待他的是土崩瓦解、兵败身亡的悲惨结局。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