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联合国回来的名媛,纷纷嫁给了阿联酋王子!为了流量真的拼了

尘心若水淡 2024-12-11 18:04:11

联合国名媛风波刚刚过去不久,没想到一小部分“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早就更新了流量密码。

在近期的互联网上,中国、阿联酋两国之间,突然“提升了跨国婚姻的频率”:一群又一群中国女性,纷纷晒出了自己的阿联酋老公,不是分享身怀六甲的惊喜,就是阿联酋老公有多爱自己。

就像这位脖子上挂着三只金猪的中国女子(这可太不清真了),她不光分享了自己怀了阿联酋王子的骨肉的喜讯,还一个劲夸赞阿联酋老公有钱有颜,甚至让自己后悔这场跨国婚姻没有落实得更早一点。

有意思的是,对于拍视频这件事,这些中国女子的“阿联酋老公”都没有抗拒。

那边厢披挂三只金猪的中国女子坐在奔驰V级一个劲分享喜讯,这边厢也有“下嫁阿联酋王室”的中国女子果断入乡随俗,只见她很是识趣地戴上了中东女子常见的头纱,还坐在敞篷超跑上头,表示自己很高兴怀上了“阿联酋王室”的骨肉。

然而不管身怀六甲多不容易,不管阿联酋老公多爱自己,这些“嫁到阿联酋”的“当代王昭君”,却似乎一点都不在乎阿联酋老公那边能出多少彩礼,而是和当代互联网常见的套路一样,只要稍微搞出了一些流量,就顺势做起直播带货。

譬如这位刚刚“出嫁阿联酋王室”的女主播,脖子上挂着三条翡翠项链很是耀眼,左下角的留言区,挤满了各路网友组合的消息,别看右上角显示的场观只有区区438个,但六块八毛八的长筒袜也能卖出251件。换言之,这些“阿联酋太子妃”的直播间,真的要人气有人气,要转化率也有转化率。

不知道是不是担心大部分围观的网友买不起GUCCI和LV,随便打开一个“阿联酋太子妃”直播间的商品橱窗,都能看到她们带的货便宜到让人破防。

无论法国香水抑或英国洗衣液,无论blingbling的吊坠抑或氨基酸沐浴液,但凡能上“太子妃”直播间的货,几乎每一样售价超过50块钱。

此情此景仿佛是在暗示,虽然人家卖的货真心便宜,但要打上“阿联酋王室甄选”的标签,也值得成为广大消费者首选。

总而言之,虽然不少集美都很羡慕她们能嫁给“富得流油的阿联酋王子”,但在集美面前,“太子妃们”仍会通过这些高性价比的好物拉近与集美们的心理距离。

可刷多了这些视频,稍有一点网感的路人,自然也会怀疑视频内容的真实性。毕竟互联网打破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差,眼尖的网友看了也会觉得,如果真有这么多中国女子连夜出嫁阿联酋王室,那自己也可以是秦始皇转世。

这股“连夜出嫁阿联酋”的风波,虽然是在最近些天才被各路自媒体争相讨论,但早在11月初甚至更早时候,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团队发现了这样的流量密码。

如今风波正起,为避免树大招风,大多数晒过“阿联酋老公”的账号及其内容,也早已在各大平台人间蒸发。如果不是热心网友提前取证存档,让来迟了的网友也有机会一睹这样一种互联网怪现象。

然而,相关账号、视频的人间蒸发,并没有熄灭网友们了解这一现象的热情,随着阿联酋老公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各路博主也从中嗅到了流量机会。

暂且不说一些营销号连夜剪辑视频深度总结,一如既往请来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发表评论,因为这样的现象,也和去年“日本生可乐”事件一样,引来了一众充满表演天赋的博主的隔空致(chao)敬(feng)。

当互联网上都在讨论如此怪现象的时候,照样也有一些团队有样学样。

譬如在电商行业一向发达的浙江,也有做手表电商的团队开始蹭“阿联酋老公”流量:黑黝黝的“迪拜王子”,确实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请不起中东演员,为了避免被封号,他们也会老老实实在左下角提醒我们这是剧情表演。虽然流量数据不好看,但直播间排名也能位列钟表赛道第7名。

既然“远嫁阿联酋王室”能够成为流量密码,也有团队尝试炒作“被假王子骗婚”的戏码。

如果人家真是阿联酋王子,或许离婚的那一刻也不会在乎这一丁点家产,毕竟对人家主播来说,这一丁点家产,可是她留给家人们的精选好物。

从十块钱的四件套,到五块的高定毛衣,再到十块钱的限量单肩包,这位“受骗女主播”使劲呼唤家人们来直播间抢购,要不这个“假王子”要把它们统统带走。

短视频平台与互联网直播的飞速发展,给了更多具有表演天赋的素人一个可以快速变现的大舞台。

然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舞台上表演的那些剧情,其实也和没有短视频没有直播的时代尤其相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换了一种媒介,复刻当年早已烂大街的营销招式。

如果屏幕前的你,完整经历过21世纪以来国内广告营销行业的飞速发展,相信也能从有限的记忆里,发现不少与阿联酋老公类似的怪现象。

比如早些年的一些广告,一定要请来白皮肤老外充当专家,为自家产品卖力宣传,比如这位长相酷似乔布斯的老外,就被包装成“来自法国的睡眠专家”,为某国产床垫品牌背书12年,直到2021年证监会向该品牌所属的上市公司发函问询,这场“假专家真演员”的闹剧,才被推向广大消费者面前。

而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那些年,也有不少自称“洋猴子”的老外专门跑到各大楼盘的开业仪式圈钱。

只要开发商给的钱足够多,他们可以扮演外企高管,也可以扮演保安,哪怕五音不全,也能假装自己会吹黑管。

△纪录片《梦想帝国》剧照,该片以2010年至2014年西南房地产市场变迁为背景,讲述Yana作为“白猴子”经纪人的故事

说起“白猴子”、“洋猴子”的有趣回忆,当年引来年轻人争相二创、恶搞的金坷垃广告也是不得不提。

如今打开B站,也能看到有年轻人三不五时前来品鉴回味,用一种抽象的方式致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从“金坷垃”到“阿联酋老公”,房地产行业的下行与电视购物广告的衰退,也没有砸了“洋猴子”的饭碗,只要还有那么一小部分消费者还没有对洋人“祛魅”,自然也有品牌与商家愿意给“洋猴子”赚钱的机会。

所以,马克·吐温就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不难发现,那些诞生于Web2.0早期的亚文化,也在移动互联网的存量时代出现了轮回。

或许未来也会有类似的怪现象流行开来,有人从中赢得宝贵的流量,也有人通过对调侃此事打发碎片时光。因而这些怪现象存在的意义,莫过于让我们发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