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宴被“差评”抹黑谣言来自附近同行

掌上青岛 2024-07-26 06:58:50

青岛晚报2024年07月26日版面

造谣崂山区东乌衣巷村死鱼的霍某被崂山警方抓获。

算法、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互联网和相关产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商机。然而,混杂在其中的网络谣言,也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在看不见的网络空间,公安民警一直在重拳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听民警讲述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的故事。

恶意抹黑的“差评”,竟来自同行

刘先生经营着一家农家宴,为了吸引顾客,他在某社交平台注册账号并发布内容,向游客推荐自家农家宴的美食。

今年4月,刘先生发现,他发布的美食内容下方开始出现“差评”:有的说他家饭菜质量不行,口味不好;有的说他家菜不如网上宣传的那样,有的评论里甚至在推荐附近的另一家餐厅。刘先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便向公安机关报警。

崂山分局立刻展开调查,很快发现这些“差评”都和李某有关。李某承认,“差评”里推荐的另一家餐厅就是他开的。为了把游客们吸引到自己酒店,李某专门编造“差评”抹黑竞争对手。目前,李某已被依法行政处罚。

“有些人为了牟取不当利益,竟然在网络空间造谣抹黑他人或者企业,以此抬高自己。”民警介绍,外地也发生过针对企业的网络谣言案例。根据公安部公开的典型案例,2023年4月,陕西李某通过编造谣言信息向西安某商业场所王经理实施敲诈勒索获利6000余元。经陕西公安机关调查,李某曾多次以编造网络谣言的方式进行敲诈勒索,共获利4.5万余元。经陕西公安机关调查,李某对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陕西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李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对其造谣网络账号采取关停措施。

大数据推送的消息,要注意辨别

“网络谣言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真伪难辨、蛊惑性强。”崂山分局民警告诉记者,人们在浏览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平台时,经常能看见指责个人或者单位行为不端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信息。类似的信息会利用受众心理加速传播。“这种信息往往真伪难辨,如果是编造的谣言,会对个人乃至单位名誉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办案民警称。

民警介绍,根据公布的典型案例,今年5月,杨某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利用AI软件自动抓取外地“学生被泼开水烫伤欺凌”信息,嫁接至常州金坛某中学进行炒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扰乱公共秩序。杨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互联网传播手段在不断发展,网络谣言也悄然变异。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伊始,崂山警方迅速行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指挥,确保各警种部门紧密协作联动,形成整治合力,对网络谣言发起凌厉攻势。

崂山警方今年已侦办49起网谣

在崂山区,一边是5A级风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一边是金融中心和众多高科技企业,无论是旅游市场还是营商环境,都可能受到网络谣言的危害。今年以来,崂山分局精心组织,多警种联动,发动警民共同参与,以打开路,以防促打,网上线下宣防全线发力,并通过举办讲座、张贴海报和户外大屏播出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

民警介绍,公安机关从6月开始围绕涉及高考的网络谣言进行了重点宣传。根据公布的典型案例,今年6月,外省某市的韩某、顾某等人听说有人轻生,在未经核实真伪情况下,主观臆测与高考成绩公布有关,便在网上编造散布“特大新闻,××桥那里一个十八岁的,没考上大学跳河了”谣言信息,后被单某等人积极转发,导致相关谣言广泛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扰乱公共秩序。韩某、顾某、单某等5人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共侦破各类网络谣言案件49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力净化了舆论环境,公安机关下一步将陆续公开本地典型案例。

■警方提醒

注意辨别信息,不要“好心办坏事”

“越是遇到突发事件,大家越要注意甄别信息,不能传谣。”办案民警提醒,灾害、极端天气、交通事故或者案件,容易引发关注。大家在短视频平台或者社交软件上遇到相关图片、文字或者视频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切莫轻信,更不要随意转发。

民警向记者介绍了近期外地公布的典型案例:今年6月,查某某等人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对外地洪涝灾害和本地食品城货物装卸视频进行剪辑,造谣称“无锡已成重灾区,应急物资已送到”,导致网上大量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扰乱公共秩序。查某某等2人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公安机关提醒,近期降雨天气频繁,相关部门在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公安机关将严厉打击那些为了博关注、蹭流量而恶意编造发布谣言、混淆视听的行为。公安机关也提醒市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吴红静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