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切安好,身体比在家中时好了不少,你们不用担心,战争很快就结束了…”
这是年仅23岁的远征军女兵周会云写给父母的家书,这时的她已经伤口感染多日,时常陷入昏迷,这也成了她的绝笔信!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中国远征军在遥远的缅甸战场同样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在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中,有一位来自湖南的女兵周会云,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何为忠诚与奉献。
周会云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乡村,自幼聪慧独立的她很早就能够分担家庭的重担。
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周会云还有一个哥哥叫周云翔,哥哥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偶尔书信来往。
直到有一天家中收到阵亡通知书,才知道哥哥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这也加深了妹妹周会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在国仇家恨交织的悲痛中,她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投身于抗战事业。年迈的父母还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中,面对女儿的离开,虽然有万般不舍,但是理解女儿的心情,最终还是支持了她的决定。
1942年,周会云跟随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战场,作为一名医护兵,参与对日作战。在异国他乡,条件十分艰苦,环境也异常恶劣。
她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但周会云从未退缩,救治了无数受伤的战友。
周会云常说:“我们虽然是来打仗的,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为了让更多的人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在异国他乡作战,非常辛苦,在战火的洗礼下,受伤也时有发生。一次,周会云在前线救治伤员时,不幸被弹片击中大腿,伤口出现严重感染。然而当时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抗生素更是无比稀缺和珍贵。
抗战时期,盘尼西林的珍贵程度堪比黄金,它不仅被视为救命稻草,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当时,中国所需的盘尼西林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有限。一支盘尼西林的价格相当于一两黄金,有时甚至有钱也买不到。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周会云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她隐瞒了自己的伤情,将宝贵的抗生素留给了那些受伤更严重,濒临死亡的战友们。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周会云强忍着伤痛,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战友们见到她面色苍白,行动不便,都劝她休息。但她总是微笑着说:“我没事,只是脚崴了一下,过几天就好了。”
就这样,她硬扛了37天,直到伤口完全感染恶化,高烧持续不退,最终牺牲在那片遥远的战场,年仅23岁。
然而就在牺牲前几天,她还强忍着伤痛,写了一封家信给日思夜想的父母。信中她告诉家人自己的身体比原来在家中时好了很多,让他们不用担心,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这份报喜不报忧的家书,也成了她留给父母最后的念想。
周会云的英雄事迹不仅展现了她的高尚品质,更体现了中国远征军女兵的坚强和勇敢。
在当时,女兵上前线的还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从事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医疗救护等后方支援工作。
然而,她们在战时所发挥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周会云的故事证明了国家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女性同样能够肩扛重任,救国于水火之中。
只可惜,战争结束后,周会云的父母没有等到女儿的归来,只收到了一纸象征荣誉的荣哀状。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还有无数像周会云这样的英雄儿女,为了祖国的尊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缅北的青山绿水间,那朵曾经绽放的玫瑰虽然凋零,但她的芬芳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作者|游尚
参考资料:《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抗战三部曲》、《缅北之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