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第4近卫攻击航空兵团接装了4架全新的苏-30SM2战斗机。这是苏-30SM2的首次亮相和装备,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关于苏-30SM2,外界的说法不少。但就当前接收的苏-30SM2而言,它并非“最终版苏-30SM2”,很多变化媒体也没有提及,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跟大家简单说说苏-30SM2的现有变化。
△接装画面以及军工界的消息都说明刚交付的苏-30SM2尚未使用苏-35S的117S发动机,这说明苏-30SM2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发动机暂未更换
外界大家都知道苏-30SM2将换装苏-35S的117S发动机,不过这是未来时,刚接装的苏-30SM2战机上我们并没有看到117S,依然是老的AL-31FP发动机。据俄媒报道,苏-30SM2和117S发动机的整合需到2023年底。
俄罗斯作为军用航空发动机的顶级玩家,换发尚且需要这么长的周期,可见战机换发并不是那么简单,就117S而言,由于该发动机的控制系统直联飞控计算机并有中央计算机控制,苏-30SM则是独立的发动机计算机,这种种差异背后都让换发需要经过重重试验。
从动力角度也可以看出,现在接装的苏-30SM2还不是最终版本,后续可能还会有变化。
△外界认为苏-30SM2的升级会以苏-35S为目标,这个说法虽然没错。但苏-35系“原生”的苏-57前期试验平台,除非苏-30SM重新设计,否则其整体航电架构是苏-30SM无法通过升级达到苏-35水平的
航电大幅升级
航电部分是苏-30SM2升级的核心,此前有消息称苏-30SM2将采用苏-35S上标志性的“雪豹”-E型“终极”机载无源机载火控雷达,在已交付的苏-30SM2上尚不能确认这点。但苏-30SM2的襟翼上的细节或许说明飞机雷达有较大变化,苏-30SM2的襟翼内有类似苏-35的4283大型敌我识别天线。
大型敌我识别天线的出现或许可以从侧面说明2点信息:其一,苏-30SM原来使用的“雪豹”雷达上有寄生的敌我识别天线,有了襟翼敌我识别天线后,原则上新雷达就不再需要有寄生的敌我识别天线;其二,需要用到大型敌我识别天线,说明新雷达的探测距离有较大提升。可以说,苏-30SM2即便没有换装“雪豹”-E,新雷达相比老“雪豹”的探测威力等关键指标都会有较大提升。
△苏-30SM2航电可见的一些升级,蓝色箭头为OSNOD天线、红色箭头为敌我识别天线、绿色箭头为干涉仪天线阵(通过相位差测向)、黄色箭头为雷达告警天线
苏-30SM2在襟翼上与敌我识别天线相邻的其它新增(干涉仪天线阵)和改进型(雷达告警接收天线)天线也非常显眼,他们几乎与苏-35S上的电子侦察/雷达告警系统一致。老苏-30SM上的雷达告警设备从外形上看与我国海军苏-30MKK2几乎没有区别,应该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苏-30SM2若用上苏-35S的电子侦察系统,那么将有2方面的巨大提升:其一,更强大的告警性能和丰富的数据库,让飞机雷达告警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告警频率范围由Ku波段进一步拓展至Ka波段,达到国际主流;其二,对辐射源的定位能力有大幅提升,襟翼内的干涉仪测向天线阵能够实现对辐射源的高效、快速定位,这对于电子对抗、防空压制作战以及战场感知都有不小的帮助。如此的话,苏-30SM2的威胁感知和电子侦察能力将有大幅跃升,进而改善战场生存能力。
△“猎人”等无人机已经成为俄军未来重点,苏-30SM作为俄军唯一款相对有升级潜力的现代化双座战斗机,在引导无人机领域有潜力可以挖掘
此外,据官方说法,苏-30SM2将拥有全新的通信、数据交换、导航以及识别系统(OSNOD)。这是一种大容量的多通道通信和战术信息分发系统,苏-57也有类似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陆、海、空装备之间的便捷数据交换。研制单位称,这可以为苏-30SM2和苏-57在未来一起控制“猎人”等无人机创造条件,或许这也是苏-30SM2作为俄军可见未来唯一一款双座主力战机的潜在价值。从外形上看,新交付苏-30SM2的机首、机背和尾椎上都有新增的天线,这些应该就属于OSNOD系统。
一系列新航电升级的同时,苏-30SM2也将采用更强大的的任务计算机,相应的座舱会如何改变相信很快也会有相关的影像披露。
△苏-30SM2尾椎下方的UV-50干扰弹发射装置非常显眼
武器有多处变化
虽然细节尚不得而知,但整合最新的对空、对面武器装备必然也是苏-30SM2升级的重点。已知的有两个有趣细节:
其一,交付的苏-30SM2已经看不到R-27导弹挂架,可见俄军战机正逐步实现晚到的“中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自由”;
△武器挂架在俄军战机上属于相对固定的配置,红框处为R-77-1中程导弹的发射挂架,飞机没有早期苏-30SM上相对固定R-27导弹挂架
其二,苏-30SM2用于自卫的干扰弹发射装置发生了变化,公开画面显示苏-30SM2的尾椎下新增了出现了2个14联装的干扰弹发射装置,这应该是和苏-35一样的UV-50发射装置。老苏-30SM有7个14联装的干扰弹发射装置,全部位于机背处的尾椎及附近区域,之所以把发射装置下移,应该是考虑带动力曳光弹在飞机大攻角飞行时易与飞机碰撞的问题。苏-35S的情况与苏-30SM2非常像,其原型机也是将全部干扰弹发射装置布置在机背尾椎附近区域,但量产型飞机中2个发射装置就被下移到了尾椎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