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图片来源于长宁区生态环境局,澎湃新闻。
上海罕见的红脚田鸡在外环林带现身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外环林带是个好地方啊!这里的水生态完善,植物茂密种类繁多,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来此栖息,尤其是各种野生鸟类,它们总能最快发现这样的优质栖息地。因此近年来,在这类区域发现珍稀动物的新闻中,大部分报道的主角都是各种鸟类。
近期,人们在长宁区的外环林带就有发现了一种罕见的我国三有保护动物(指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根据上海野鸟会的确认,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有观鸟爱好者首次观察并记录到了红脚田鸡出现在长宁外环林带,这个消息就足够值得振奋了,但好戏还在后面呢!在6月份的时候,又首次发现红脚田鸡在外环林带有了繁殖记录。这说明它们已经把这里当成长久的栖息地了,这是对该区域环境的肯定。
红脚田鸡红脚田鸡听起来像是民间俗称,但这还真是它的正式中文名!我知道很多人看到标题还以为是某种青蛙呢,不过青蛙被称为“田鸡”其实是沾了鸡科动物的光,因为以前人们认为青蛙肉口感像鸡肉,又在田间活动,于是就叫“田鸡”了。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还不清楚田鸡是啥意思,我妈的一个朋友问我要不要田鸡,我还以为是在田地里跑很快的小鸡仔呢,就说:“要”!结果第二天,她带了3只田鸡给我之后,我看着袋子里黏糊干瘦的青蛙,吓得语无伦次,至此开始就变得很怕蛙类。是的,我作为一个动物博主,很怕看到活的蛙类。
书回正题,红脚田鸡又被称作红脚苦恶鸟,是秧鸡科、小田鸡属的中等体型的鸟类,其体长可达28厘米,跟寻常秧鸡差不多那么大。其羽毛主要是橄榄褐色的,但头侧是蓝灰色,远看就像是留了大背头,其颈侧和胸也是蓝灰色的;鸟喙跟基部是黄色的,在暗淡的配色下十分显眼;雌鸟跟雄鸟差不多,只是体色更暗淡些;雏鸟则完全是黑色的。
它们的脚趾特别长,这是因为它们喜欢栖息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芦苇或杂草丰富的沼泽,水稻田,池塘等等区域,这样的脚趾可以方便它们踩在植被上觅食。
红脚田鸡罕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警惕性极高,白天总是在植被茂密的区域内活动,听到不对劲的声响就直接逃走,躲进草丛中,有时候被逼急了,还会进行短距离快速飞行。因此普通人很难观察到它们,顶多就是看到一眼,然后就消失了。
它们是杂食性的鸟类,各种肉食,比如昆虫、小鱼、软体动物,甚至是小老鼠和青蛙都吃,也会吃各种水生植物的嫩茎和根,草籽和果实;甚至偶尔会吃点砂砾来帮助消化食物。
每年的5-9月是它们的繁殖期,它们会将巢穴建设在非常隐蔽的杂草或灌木丛中,一般会比较靠近水域,这样方便觅食。然后雌性会产下4-6枚卵,雌性和雄性一起轮流孵化卵,最多20天,卵就会孵化;然后雌性和雄性也会一起照顾幼鸟,并带领它们一起活动学习觅食和躲避敌人的技巧。
后记红脚田鸡的警惕性高到什么程度?至今其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不过我国估计的红脚田鸡在中国种群规模估计约为100-10,000个繁殖对,而台湾省的种群规模则低于约100个繁殖对。
在发展初期没有统计清楚它们的数量,现在环境变好了,它们的种群数量肯定有所恢复,于是因为栖息地改变对种群规模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它们的种群趋势更难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