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霅溪有一个叫吴封翁的人,封翁不是名字,是因子孙有官职,朝廷对家属的封典,不是实职。活着的称封,已故的称赐。
吴封翁很富有而且心地善良。他有两个儿子,都很孝顺,也乐于帮助别人。乾隆丁未年间,江淮出现严重饥荒,他的两个儿子都拿出钱粮来帮助那些挨饿的人,在外面四处赈灾。
而吴封翁没有什么事情做,就在家里静养。家地处山林空旷处,他就坐在院中亭子里守屋,防止有人盗窃。
除夕那天要吃年夜饭了,傍晚时分,家里喊他进屋吃饭,此时他带着两个女仆从亭中走出,手里拿着蜡烛走在前面。
忽然间他抬头看到树影里隐约有一个人,就停下了脚步,告诉两个婢女:“你们把蜡烛留在亭子里,回去告诉夫人,我习惯了安静,不想去热闹的地方。我可以自己在这里喝酒吃饭,这样更合我的心意。”
夫人了解他的脾气,就让人把酒菜搬到他那里去。吴封翁就让家人全都离开,然后对着树上的人喊道:“树上的朋友,这里没有别人了,下来聊聊吧?”
树上的人听到后,吓得差点掉下来。吴封翁温言安慰道:“我不会抓你送官的,别害怕。”那个人下来后,跪在地上说自己犯了死罪。
吴封翁一看,原来是是自己的邻居少年。他请邻居进亭子,说:“这里有酒菜,先喝三杯暖暖身子。告诉我你需要多少钱,我可以帮你。”
邻居哭着说:“我家有老母亲,今年收成又不好,没有粮食过年,我们已经饿了好久了。我知道你家很有钱,所以才做出这种没脸的事情,万望你原谅我!”
吴封翁说:“我没有照顾好邻居,以致让你做了错事,这是我的错。你先吃饱饭,我会给你二十两银子,除了过年,还可以做点小生意,足够你和母亲过日子了。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别人不会原谅你的。一旦成了盗贼,就会被官府追捕,一辈子都洗不清,还会连累你的母亲,那可怎么办?”
邻居更加感动,不停地磕头。吴封翁给了他银子,还包了一些食物带给他母亲,让他从墙边离开,说:“把这些给你母亲,你还是从这里出去,别让我家人知道,保留你的颜面。”
邻居就顺着墙走了。家人回来看到酒菜都吃完,吴封翁好像喝了很多酒吃了许多饭菜,平时他可不是这样子,大家又惊讶又高兴。
十多年后,他的大儿子考中了进士,当了巡抚。小儿子也当了官员,任提督学政,吴封翁则被封为二品官员。
后来有一年吴封翁去世了。葬礼那天,来了很多客人,门外川流不息。
突然间,灵隐寺的方丈大和尚来了,带着很多侍从僧众,又献了许多祭品,他在灵前行礼,好像感触极深,哭得非常伤心。
吴封翁的大儿子安慰他,却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交情。和尚悄悄告诉巡抚:“我以前是你家邻居,曾经做过小偷想你们家偷钱粮过年,蒙受封翁的恩惠,不仅没有追究我的罪,反而给了我二十两银子,让我能够养活母亲。母亲去世后,我就出家为僧,专心修行。现在成了方丈,都是老人家的恩德。我不敢忘记,所以特来告诉你真相。”
吴家人直到这时才知道此事。
故事就至此结束,我想要说的是;行善很容易,但是帮助了别人,不让任何知道这才是极不容易的事。有些人付出滴水之恩却满世界叫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是极无品德的行为。
一是有损受助人的尊严,让对方抬不起头;二是显得自己浅薄,因为张扬的善行不是出自天性,而是出自博取名声的私心。更重要的,是阳德阴德之分,众人知道的善行,自有阳光下的回报;众人不知的善行,自有苍天奖赏。
所以往哲先贤早就说过:善欲人知,即非真善;恶巩人知,即为大恶。不是真善谁还奖赏你?
吴封翁帮助了邻居,连全家人都没一个知道,可见他纯粹出自天性而为,耐心地教导别人改过自新,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即是阴德。他的子孙显贵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者,感情因亲友亡故而升华,升华……(灵隐寺的方丈在灵前行礼,哭得非常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