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是研究历史极为重要的凭证。
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不少战争的洗礼,不少文物都流失各地甚至是海外,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者侵占北平之后,他们却没有对故宫进行洗劫,究竟是何原因?难不成是因为他们心慈手软了吗?还是日军有怎样的顾忌?
1、突如其来的浩劫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让全国都陷入了抗日战争的对抗之中,抗日统一战线也在这之后正式形成。作为当时首都的北平也毫不例外的陷入了危险之中。
当时,日军以丢失士兵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县城内查看但遭到了守城将士的拒绝,之后便以此包围了宛平县城,但由于敌我悬殊太大,中国军队很快就不敌日军的猛攻,北平周边的区域都逐渐沦陷。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日军就向北平发起攻击。此时的中国驻军还沉浸在梦乡中,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吓了一跳,立刻慌张的穿衣集合,进行防守。
为了攻下北平,日军可以说制定了十分周密的计划,而相比较之下,中国驻军的兵力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几个回合下来,驻军已经损失大半。但为了保护好当时的首都,他们仍拼死抵抗。
“咱们实在受不住了,他们攻势太猛了,撤吧!”
“不行,我们撤了老百姓怎么办,这是我们的北平,必须守住!”
随着领军将士的一声令下,所有驻军拼死搏斗,面对残暴的日军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但最终,北平还是失守了。
战胜的日军第一时间呼喊着打开了北平的城门,进入城内烧杀抢掠,洗劫一空,也对当地的古迹进行了大肆的破坏,引得老百姓四处逃窜,犯下的恶行可以想见。
当然,他们也进入了故宫。一进去,他们就傻眼了,原本堆满奇珍异宝的故宫已经看不见一个文物的影子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就这么结束了。
直到八年后,这个一直被我们看做首都的地方才重新被中国军队夺回,可以说是一次罕见的耻辱。
2、事先的预判
其实,北平已经不是第一次沦陷了,早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北平就已经陷入过他国之手。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有三次了。
在前两次时,侵略者在面对那么多的金银财宝时,自然要洗劫一番,以至于到今天,有很多文物依旧没有要回来。但为什么这一次的日本却没有这样做呢?
原来,是早已有人进行事先预判,将文物转移到别的地方了。
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各种文物的保存成为各学者的头疼之事,尤其是故宫里的那些,那可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于是,出于对战争的预判,南京政府就命令相关人士将各地的文物转移到南方一些军事基地中,以此来避免中国文化的断代,史称“文物南迁”。
为了安全的将文物顺利的运送到指定地点,政府决定,将文物分5批运出,先是到达上海,之后送往四川、重庆。
就这样,在经过辗转运输之后,故宫文物才得以重新出现在今天的人们眼前,而为此牺牲的护送人员也一直被人们所铭记。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恶行自1931年开始就从未改变,他们每侵占一座城市就好像扒了一层这座城市的皮一样。
比如说侵占南京后的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以及北平沦陷等等,但这一次他们却格外反常,除了南京政府的事先预判,将文物事先转移之外,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2、反常的原因
首先,就是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当时的清政府虽然已经灭亡,但封建残留依然还在,并且为了能够安抚民众和就是的清朝余孽,日本也曾将末代皇帝溥仪扶上伪满洲国的皇帝宝座。
作为皇帝,溥仪怎么可能允许日本侵略者将自己从小生活的家毁掉。而且,如果让那些清朝时期就跟随溥仪的臣子知道了,那还不再次起来反抗?
日军实在没办法一边镇压旧朝余孽,一边又攻城略地。话又说回来,留着这些旧臣就是为了日后好把控整个中国,把他们都镇压了于后边的大计也不利。
所以,日军只好保留着故宫的样子和器物,没有进行洗劫。
除此以外,那就是为了树立形象了。虽说日军的恶行已经人尽皆知,但他们还是要保持表面上的礼貌,不能让民众为了这件事对他们的天皇有所诟病。
再者说,当时日本侵略的时候打的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如果对故宫洗劫一空,那估计就共荣不了了,所以,就算是做样子也得做到底,不能对故宫有一丝破坏。
于是,出于多种方面的考虑,日军并没有对故宫的文物进行洗劫破坏。
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精神的象征。虽然,中华民族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和苦难,但对文物的珍视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不仅对人民,对国家也具有重大意义。
而之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这些文物,都要归功于当时那些转移文物的人,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几十年过去,历经风雨的北京城已经难以看到当时战争留下的伤痕,但无数没有生命的文物,或者照片,文字,都无一不在书写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的罪行。
尽管在今天的日本,仍有人不承认当时的恶行,但我们相信,历史终归会归于明朗,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