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后,热搜上的两位非典型考生,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态

樊稠说育儿 2024-07-18 03:34:38

当孩子没考好,考验的其实是父母的智慧,你的责骂只会让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

比起试卷上单薄的数字,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

作者 | 可乐妈

前两天,期末考试结束后,儿子的班级召开了一次家长会。

由于这次数学考试,有两道大题比较绕,所以除了班里那一两个学霸依旧保持着高分外,大部分孩子的成绩单都不太好看。

儿子的班主任一向负责,在会上,她再三强调暑假里家长一定要起到监督作用。

不仅如此,家长会结束后,班主任还特意让几位孩子成绩不太理想的父母留下单独谈话。

其中一位妈妈,恰好跟我们住邻居。

到了晚上,她一开门就开始数落孩子,恨铁不成钢地说:

“一天到晚也不知道你在学校干什么,考这点分数,把我的脸都丢光了。

之前还说带你去北京玩,现在哪儿也别去了,就给我在家上课……”

不一会儿,对面又传来了孩子哭泣的声音。

一时间,吼声、哭声、劝架声交织在了一起,让我也陷入了沉思。

老实说,这次期末考试,我儿子的分数也不好看,连他一向擅长的英语都只考了80分。

然而,正当我打算叫儿子过来,跟他商量要不要多报几节网课时,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最近刷到的两则新闻。

这一刻,我好像对儿子的成绩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最近,高考成绩公布,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网上似乎随处可见600、700分的超级学霸,但同时,也有两则“格格不入”的新闻夹杂在“第一个满分出现了”、“分数高到被屏蔽”之类的话题中。

第一则新闻,是妈妈开心晒女儿高考438分。

高考出分后,山西一位妈妈,开心地晒出了女儿的高考成绩——

文科438分。

很多人不理解,对这个成绩不屑一顾,但妈妈却解释说,这是女儿从来没考过的分数,之前模考的成绩基本都是380到400分之间。

为此,妈妈骄傲地表示:“我女儿把最好的一次成绩给了高考。”

在妈妈看来,与其拿孩子跟别人比,倒不如让孩子跟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会有成长,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超越自己也是一种成功。

说话间,她眼里满是对女儿的骄傲和赞赏。

第二则新闻,是男孩查分后默默去做饭妈妈秒懂。

出分后,河北保定的一个男孩默默跑去厨房做饭。

妈妈早上起床后,看到这一幕,便猜测儿子可能是考砸了,果然,儿子只考了397分。

得知分数后,妈妈有一瞬间的失望。

但看着儿子忙碌的背影,妈妈最终选择了释怀,她表示:

“高考虽重要,但不代表所有。”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孩子生而优学,而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他们也很努力,也曾披星戴月地追赶过,可成绩,却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当尘埃落定的那一刻,他们需要承受的,却是别人的成功反衬出自己失败的羞耻,是父母的满眼的失望,更是对自己十年寒窗的无法交代。

这一刻,自责、内疚和不甘已经将他们填满了。

所以,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还要去责怪他们吗?

想到这一点后,我意识到:

接纳孩子的平凡,或许是大多数父母要用一生去解答的第一个的课题。

还记得那篇曾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我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吗?

作者凡小西和丈夫都是985大学毕业,一个硕士,一个博士。

两人在最佳生育年龄,按照最科学的方式生下了一个儿子,一心准备将他培养成人才。

可当儿子上小学后,纵使夫妻俩绞尽脑汁,儿子的成绩却不进反退。还因过度劳累,小小年纪就架上了厚厚的眼镜。

这一刻,她终于承认,儿子确实资质一般。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

在全国,只有前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读985的只有0.79%,能读211的只有2.41%,想读清华北大,你必须进入全国的前0.03%。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些金光闪闪、一飞冲天的别人家孩子,本就是凤毛麟角。

而这世界上,90%的人终究会归于平凡。

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非要盲目鸡娃,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伤了孩子,也伤了亲子关系。

前段时间,奥运冠军杨威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和妻子都是体育天才,自己5岁进运动队,曾是奥运会体操全能冠军;妻子是前中国体操女队队长,拿过奥运铜牌。

然而,生了三个孩子,却个个体弱多病,毫无运动细胞。

一开始,杨威不服输,想让孩子们能继承衣钵,登上奥运的赛场。

结果,在杨威的“魔鬼训练”下,老大转而爱上了高尔夫,老二牙磕掉了,膝盖摔破了,手和头也受伤了,老三则是患上了支气管炎加肺炎,住进了医院……

好在最后,杨威终于接受了现实,三个孩子虽然清瘦,但快乐就好了。

平凡,才是我们大多数人最终的样子。

接纳孩子的普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父母的焦虑和痛苦自然就少了。

或许有人会问,孩子平凡难道我们就只能两手一摊,什么都不管了吗?

当然不是。

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个生命在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具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精神胚胎。

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来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他的特长,帮助他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辽宁一个读初三的14岁男孩,平时成绩很不理解。

每次老师和家长让他写作业,他要么不配合,要么过一会儿就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一提起男孩的学业,父母就直摇头。

为了激励男孩好好努力,爸爸决定带着他去闷热的工厂体验一下生活。

可没想到,在学习上不开窍的男孩,在厂里干活却干得心应手。

再复杂的仪器,也是一教就会。

看着儿子熟练操作器械的身影,父母沉默了。

后来,连妈妈也不禁感叹道:

“虽说读书是通往成功最近的路,但孩子不是那块料,强求也没有办法。孩子有一技傍身,将来应该也不会差哪儿去。”

美国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说:

“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父母总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比起一味盯着孩子的成绩,考不好就责骂、吼叫,将孩子贬低得一无是处。

我们更应该做的,其实是找到属于孩子的舞台。

画家蔡志忠就是如此。

女儿数学考零分时,他不仅不生气,还请女儿吃牛排,夸奖女儿道:“哇,考零分呢,好厉害。这就像走过一公里地雷区,连一颗都没有踩中。”

因为他发现,女儿的特点就是兴趣丰富,什么都想要尝试。

为了让女儿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他从来不限制女儿的学习,也不逼迫女儿上补习班和兴趣班,更不会拿女儿跟别的孩子比较。

结果,非但没有把女儿养废,反而让女儿变得格外独立、优秀:

12岁时,蔡志忠的女儿便一个人从加拿大飞到日本旅行;17岁时,女儿独自一人去美国参加面试,并通过了4所知名大学的面试;进入大学后,她又用5年时间攻读了两所学校,拿下了双学位。

其实,不是只有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才是父母的成功。

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国土的国王,按照自己喜欢并擅长的方式过一生,也是教育的胜利。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讲过自己参加女儿家长会的一段经历。

一直以来,女儿的成绩都不错,只有数学有些拖后腿。

有一次考试后,女儿的数学又考得不太理想,女儿拿到成绩单后,备受打击。

尹建莉见状,觉得不能再批评女儿了,于是对她说:“老师说你这几次数学虽然考得不是很理想,但她觉得你在数学方面其实是很有潜力的。”

听了她的话,女儿很是惊讶,觉得自己考得这么烂,怎么老师还会觉得自己有潜力呢。

见女儿不信,尹建莉又以过来人的经验继续说服女儿:

“你的老师数学教得那么好,教了一届又一届,凭她的经验和感觉,应该知道哪个学生有潜力吧,要不她怎么会这样说呢?”

随后,她趁热打铁,给女儿提了一些在学习方面的建议。

就这样,女儿一扫沮丧的状态,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了学习当中。

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

哪怕是高考,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一生。

所以,越是没考好的孩子,越是需要有人告诉他们:

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漫长的马拉松,真正的勇士都是在失败中成长。

想到这里,我默默推开了儿子的房门,发现他正坐在书桌前一边背单词一边抹眼泪。

其实,考试不理想,儿子已经很难过了。

他也会不甘心,也想要变得更好。

所以,我没有再提给儿子报班补习的事情,而是对他说:

“儿子,妈妈很高兴看到你能对学习这么上心。

一次的失利没关系,因为这世间,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所有优秀背后,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和努力。

加油,妈妈永远相信你!”

听了我的话,儿子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其实,每一次考试,考的不仅是孩子,也是父母。

好在,这次考验,我及格了。

最后分享个小故事。

山东潍坊,有个小男孩,平时学习成绩一般。

考试后,爸爸本想好好教训男孩一顿,可他当参加完儿子班级组织的联欢会后,却突然改变了想法。

因为他发现,儿子虽然学习不好,但在班里很受欢迎,遇到问题同学们都愿意主动帮助他。

不仅如此,儿子还懂得回报他人,经常带零食到学校去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同学。

意识到这些后,爸爸感慨到:“他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是啊,比起成绩、荣誉、分数这些单薄的数字,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自己优点和潜力的孩子。

所以,成绩出来后,如果孩子考得不好,也请不要发脾气。

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做一顿他喜欢的饭菜。

无论怎样,孩子的人生都才刚刚开始。

点个赞吧,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接纳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