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生于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一生如流星般璀璨而短暂。
年少时,孙策便展现出非凡的气质。其父孙坚是一代豪雄,在平定黄巾起义等战争中声名远扬。孙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自幼胸怀大志。15 岁时,周瑜慕名而来,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后在周瑜建议下举家迁至庐江。初平二年,孙坚受袁术命令攻打荆州,不幸死于黄祖箭下。年仅 17 岁的孙策一夜之间长大,肩负起家庭的重任。他将孙坚安葬于曲阿,开始三年守孝。
守孝期满后,孙策投身袁术帐下,讨要父亲旧部。袁术起初不舍,孙策便为袁术东征西讨。袁术对孙策的勇武十分喜爱,常感慨自己无此子。兴平元年,孙策成功讨回父亲旧部,并请缨攻打扬州牧刘繇。袁术虽知孙策欲脱离自己,但认为其难成大事,便放他离去。这一决定,让孙策如虎入山林、龙入大海。
孙策极其能征善战。在周瑜的帮助下,他先后消灭刘繇、王朗、严白虎等盘踞在江东的势力。他的统一江东之路充满了挑战与艰险。攻打刘繇时,孙策一路势如破竹。刘繇在曲阿附近的牛渚迎战,却被孙策带领父亲昔日的手下程普和黄盖,以及好友周瑜一举击溃。随后,刘繇调集笮融拦截孙策,孙策巧用计谋,斩杀笮融一千多人。最终,刘繇败走,曲阿被孙策占领。
在攻打会稽太守王朗时,孙策起初并不顺利。后听叔叔孙静之计,绕到查渎小路,出其不意,斩杀王朗手下周昕,长驱直入,王朗投降。此后,豫章华歆、庐江刘勋等地方势力也被平定,江东归于统一。
孙策统一江东的壮举,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他不仅善于用兵,还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用人。他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豁达,兵士和百姓都愿意为他效死。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孙策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依附于袁术的小将,成长为江东之主。他的传奇人生,成为了三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的命运却在辉煌之时戛然而止。建安五年,孙策在打猎途中被许贡门客伏击,面颊中箭,最终不治身亡。他的英年早逝,给江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后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倘若孙策不死,或许三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写。他的英勇善战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孙策之死的历史记载(一)正史中的孙策之死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孙策是被许贡门客所杀。
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因许贡向汉献帝上表,称孙策骁勇冠世,放任其势力坐大,对朝廷将终成大患,提出以皇命征召孙策进京的主张。此事被孙策截获后,孙策找许贡对质,许贡推说没有上表,孙策于是命令武士将许贡绞杀。许贡被孙策杀害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的是一匹快马,护卫的骑兵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时忽然碰到了三个人,这三人都是被孙策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三人欲为许贡报仇。见到许贡的门客后,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 孙策说:“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 说完,孙策向其中一个人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余下二人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箭。在对射之中,孙策的面颊中了箭。这时,后面的护卫骑兵寻找到孙策,将刺客全部杀死。同年,孙策病逝后,将江东交给了孙权。
然而,这简洁的记载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多的故事。孙策作为江东之主,其安全必然备受重视,为何会在打猎时轻易被许贡门客伏击?护卫骑兵为何会被远远甩在后面?这些疑问让人不禁思考,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孙策的死亡。
(二)野史中的孙策之死野史中关于孙策之死有着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曹操是幕后黑手。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曾在孙策渡江准备袭击许都时,精准预测孙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当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如果孙策渡江袭击许都,曹操的防御必然崩溃。然而,曹操阵营却没有在军事上对孙策做任何防备,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行刺孙策的行动是否与曹操阵营有关。
有观点认为,曹操与许贡关系紧密,许贡能站在朝廷或曹操角度考虑问题,给孙策挖坑,还提出将孙策召回朝廷任职的主张。若孙策拒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此外,曹操在官渡之战时面临孙策威胁,孙策正北上进攻广陵郡,一旦广陵失守,曹操将腹背受敌。所以,曹操有足够的动机派人刺杀孙策。
还有一种说法是孙策被于吉诅咒而死。传说孙策在年少时好勇斗狠,曾经杀死过一位叫于吉的方士,方士于吉死时诅咒孙策,我于吉死了鬼魂也不会放过你孙策。孙策被刺客射伤面门后,在家静养,一天独自一人无聊,拿起镜子想看看自己的伤势恢复的如何,却在镜子看到了于吉的面孔,孙策大惊失色,情绪失控,导致伤势复发,最后一命呜呼了。当然,这种说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可信度不高。
这些野史中的说法虽然不能被视为确凿的历史事实,但却为孙策之死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也让后人对这位江东小霸王的命运充满了感慨和叹息。
三、孙策遇刺过程分析(一)打猎遇刺的蹊跷之处孙策打猎遇刺,其中存在诸多蹊跷之处,令人不禁对其背后的原因产生诸多疑问。
首先,孙策打猎遇刺时手下大将不在身边,这一点着实令人费解。按照常理,作为一方之主,孙策出行打猎,身边理应跟随众多护卫大将。然而,此次打猎,孙策的马非常快,手下大将根本追不上,因此无法护卫孙策。这一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孙策自身性格所致。孙策年少有为,英勇善战,自恃武艺高强,可能对自身的安全过于自信,从而在打猎时选择了一匹快马,将护卫甩在身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意外情况的发生。或许是在打猎过程中,孙策突然发现了猎物,一时兴起,纵马追赶,导致与护卫拉开了距离。
其次,孙策宝剑剑刃断掉这一情况更是让人疑惑。孙策常年征战,身为一方之主,其宝剑质地理应非常好,不应该轻易断掉。对于剑刃断掉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孙策用力过猛。在面对刺客突然袭击时,孙策惊慌之下,用力过度,导致剑刃断裂。二是宝剑被人做了手脚。但考虑到孙权那时还小,只有十几岁,不可能会做手脚。也有人提出剑是掉了,不是断了,但孙策拔剑时,剑柄在手,对于武将出身的孙策来说,握剑的力度应该很大,不太可能是剑掉了。因此,剑刃断掉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最后,孙策箭囊无箭也让人感到奇怪。古时候,一斛箭一般是三十支,孙策打猎,最起码也得带两斛箭吧?六十支箭,在遇刺时身边居然没有一支箭。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箭被孙策射猎物射完了。孙策在打猎过程中,可能过于投入,将箭都射完了,以至于遇刺时无箭可用。第二种是箭都在手下人那里。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在孙策遇刺时,手下人无法及时提供箭矢,也是导致孙策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刺客身份与动机刺客明确为许贡门客,他们为报主仇刺杀孙策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许贡被孙策所杀,其门客对孙策心怀怨恨,伺机为许贡报仇。在当时的局势下,孙策统一江东,势力日益壮大,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许贡作为吴郡太守,在江东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他的门客们为了维护主人的尊严和荣誉,决定刺杀孙策。
这一事件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孙策的遇刺使得江东局势陷入动荡。孙策作为江东之主,他的突然离世让江东的政治、军事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孙权在孙策去世后继承了江东之主的位置,但当时孙权年仅十七岁,经验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次,孙策遇刺也影响了当时的三国局势。孙策原本准备偷袭许都,如果成功,将会对曹操造成巨大的威胁。然而,孙策的遇刺使得这一计划落空,曹操得以专心应对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占据了优势。最后,孙策遇刺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代,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采用刺杀等极端手段。
四、孙策之死的原因探讨(一)性格因素孙策被称为 “江东小霸王”,其骁勇善战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他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孙策年少成名,在战场上屡战屡胜,这使得他逐渐变得目中无人。他自恃武力过人,对自身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孙策诛杀了许多英豪雄杰,虽然展现了他的果断和勇猛,但也为自己树敌无数。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怨恨,为他的遇刺埋下了隐患。
孙策的性格急躁,行事冲动。在处理问题时,他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容易被情绪左右。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例如,在对待许贡的问题上,孙策没有充分考虑到许贡在江东的影响力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就轻易地将其绞杀。这一行为不仅激怒了许贡的门客,也让其他对孙策不满的人看到了机会。
孙策的目中无人和急躁冲动的性格,使得他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防范意识。他经常独自外出打猎,不携带足够的护卫,这给了刺客可乘之机。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给江东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可以说,孙策的性格因素是他易被暗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外部因素许贡门客:许贡门客为报主仇刺杀孙策,是孙策之死的直接原因。许贡作为吴郡太守,在江东有一定的势力和人脉。他被孙策所杀后,门客们心怀怨恨,决心为他报仇。这些门客经过精心策划,在孙策打猎时找到了机会。他们利用孙策的性格弱点,成功地实施了刺杀行动。许贡门客的刺杀行动,不仅是为了报主仇,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门客为主人报仇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行为。因此,许贡门客的刺杀行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曹操:曹操在孙策之死中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曹操与孙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一方面,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面临着袁绍的强大压力,他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对自己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曹操有动机派人刺杀孙策,以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曹操也可能通过与许贡的联系,暗中支持许贡门客的刺杀行动。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曾精准预测孙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曹操阵营在孙策之死中扮演的角色。此外,曹操与孙策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促使其他势力对孙策采取行动。例如,曹操与江东的一些势力可能存在着暗中勾结,共同策划了对孙策的刺杀行动。
(三)孙策之死的后果孙策死后,江东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孙权在孙策去世后继承了江东之主的位置。当时孙权年仅十七岁,经验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孙权需要稳定江东的局势,安抚人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重用孙策的旧部张昭、周瑜等人,招揽人才,加强对江东的统治。其次,孙权需要应对外部势力的威胁。孙策的死使得江东的实力受到了一定的削弱,其他势力可能会趁机对江东发动进攻。孙权需要制定合理的战略,加强军事防御,以确保江东的安全。
孙权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他重用鲁肃、陆逊等人才,制定了 “榻上策”,明确了江东的发展方向。他通过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了江东的地位。孙权还加强了对江东内部的治理,发展经济,提高了江东的实力。
孙策之死对东吴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孙策不死,东吴的发展可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孙策的死也为孙权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孙权在继承孙策的基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东吴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势力,与魏、蜀两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