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倒马有雄关

听芹聊情 2024-09-21 04:19:37

小的时候,父亲骑车从涞源、灵丘去换粮食,回来经常提起的一个地方就是倒马关。老家的口音里把倒字的上声读成去声,于是“倒马关”就成了“盗马关”,乡亲们还说杨家将孟良盗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虽然倒马关距老家只有五十里,在那个交通极为闭塞的年代,我一直没有去过倒马关,但透过这些传说,便在我心里树起了一座历史悠久而雄伟的关城!就像烟盒上的大境门、天下第一关一样吧?

真正的见到倒马关,是在上班以后。1994年我从师大毕业到涞源县报到。客车沿着唐河边的保涞公路蜿蜒北行。在唐河的一个胳膊肘弯处,迎面而来的是一段沧桑的古城墙。客车几乎是破墙而入,车驶入一个普普通通的村镇,临街都是太行山里最为普通的半旧的瓦房。售票员高声报站:倒——马——关,有下车的没有!哦——这就是倒马关,一座早已立在童年记忆的雄关,竟然是这个样子,没有高高的城楼、长长的的城墙,只是在村边残存着一段段残旧的城墙,像一位从历史的战火硝烟里走来的老兵,刀锋顿挫,铠甲残破,步履蹒跚。我的心里充满了深深的失落!

此后,往返于涞源和家乡军城之间,走马观花地了解这座古老的关城,也在各种文献中搜寻倒马关的史料,才知道倒马关设置关较早,《战国策》里称其为鸿上关,《水经·滱水注》载: “滱水又东历鸿山,世谓是处为鸿头,疑即《晋书地道记》 所谓鸿上关者也。”汉改称常山关,倒马关西行三十里是大茂山,清以前是北岳恒山,汉代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称常山,而鸿上关也于公元前179年改名为常山关了。北魏改称“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才通称倒马关。明朝马中锡《倒马关诗并序》中说:“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故名。”在历史的文字里,我读出了这个残破的关城厚重的历史底蕴,这底蕴就积淀在倒马关那几段沧桑的城墙中。在这厚重的底蕴加持下,倒马关在我的心里渐渐地高大起来。

一个雪花飘飞的下午,我驱车从涞源回军城,在倒马关水关前驻留。水关的城门保存完好,用青石筑成,两侧的城墙都已坍圮,只有拱形的城门孤零零地与苍茫的群山对视。透过城门,但见唐河淌淌,沿着河谷由西北向东南流淌,在关城外围拐过一个山脚,折向西南,而关城就筑在这个拐角上,我瞬间懂得了古人要在这里筑关的原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太行山起到了阻遏游牧民族进入华北平原的作用。游牧民族翻越太行需要通过著名的太行八陉,在太行八陉都有重兵驻守的情况下,而沿着唐河而下的灵丘道便成了一个西北的游牧民族进入华北平原的不错选择。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战国时期的鲜虞人这次跨越太行,在唐县的北城子建立了中山城,他们是否是通过这个鸿上关而来到这里的呢?也正是这个原因,明朝修筑了内长城的时候,在燕山上修筑了居庸关,在太行山上修筑了紫荆关和倒马关,这三关被称为长城的内三关,就是为了阻挡着蒙古铁骑,从侧翼护卫着北京城的安全。

从水关沿着城墙的遗址向西拾级而上,但见由青石砌成的城墙被历史的烽烟打磨,倔强地保留着曾经的过往。城墙遗址之侧,有一块复制的汉白玉质地《倒马关建城碑》,记载了1465年倒马关修建的情况——关城分上下两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后改名上城口;下城即今天的倒马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关城为条石和自然石加青砖筑成,东西二门上有城楼,明朝的兵部尚书马中锡有诗云:“山上重关结构同,戍楼相对隔西东。”外以沟壕环绕,西面依山,东临唐河,城垣上列敌楼台七座。如今上关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而倒马关依然沧桑地静对着这片山河,聆听着唐河畔的阵阵水声。

继续拾级而上,在山顶上又见一块复制的石碑,上面写着“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1520年明朝为纪念杨六郎立下此碑。碑旁有一座杨六郎的雕像,但见他跨马提枪,凛然而立,遥望着连绵的太行。父亲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宋朝时候,杨六郎驻守倒马关,和辽国萧天佐打赌,说我一箭射到哪里,哪里就是大宋的边界,从此两国罢兵休战。萧天佐想,纵你神力,能射多远?于是应允。杨六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去,箭入云霄。宋辽士兵同去寻找,终于在白石山西找到这只插入巨石中的箭。谁曾想到这一箭竟然射了六十里,一箭定乾坤,宋辽从此实现了和平。从那时起,那里便被命名为插箭岭,成为了宋辽的边界。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我一直喜欢这个射箭定界的传说,这个传说虽说找不到一点历史的依据,但是杨六郎凭借自己的勇力,换来了两族的和平,这就是倒马关最丰厚的历史底蕴吧。虽然倒马关不像雁门关那样,闪烁着汉匈两族的刀光剑影;也不像山海关那样,有着甲申年改变历史的细节;还不像平型关那样,有着抗日健儿与日寇的搏杀……但我还是喜欢这座家乡的关城。

我站在关城西边的山顶,俯瞰倒马关。但见雪天茫茫,关城轮廓清晰,东西两侧的城墙在山脊上一直蜿蜒到唐河岸边,像伸出的两条胳膊拥抱着古老而年轻的关城,关城两侧的山脊上,还能隐约看到长城的些许痕迹。此时群山静寂,天地苍茫,眼前的雪、古老的长城砖、铁青的条石,像是一个个苍凉的音节,共同演奏出一曲属于这片山河的交响乐。这曲子苍凉而悠远,回响在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的上空。此时,我觉得倒马关不在残破,而是高高地屹立在蜿蜒的唐河之滨!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