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巨擘,其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理性和自由是核心命题,他通过对历史、精神、文化的思考,提出了“绝对精神”和“历史辩证法”等重要观点。然而,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他也对世界各地的哲学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其中包括对中国哲学的看法。黑格尔曾在其著作《历史哲学讲演录》中指出,中国的哲学“只是一些道德教条,而不是思辨的哲学”。这一观点引发了学界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对于黑格尔来说,中国哲学在其“思辨的哲学”框架中似乎并未占据应有的位置。本文将探讨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批判及其背后的哲学思考,并进一步分析这种批判的哲学内涵及其对今天我们理解中国哲学的启示。
一、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评判,首先可以从他对西方哲学理性传统的理解中找到根源。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高度重视思辨理性,他认为哲学的真正任务是对世界进行辩证的思考,通过思维的运动来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在这种哲学视野中,历史和哲学的关系至关重要,哲学不仅是理论的构建,它是历史的体现,是“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
而中国哲学,在黑格尔看来,缺乏这种历史的、辩证的思考。黑格尔认为,中国文化和哲学更多的是停留在道德教条和伦理规范的层面,强调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的实践,而非哲学意义上的深层次思辨。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强调“仁”“义”“礼”“智”这些道德原则,提倡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但在黑格尔看来,这些道德规范并不涉及深刻的本体论和存在论问题,也缺乏对世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思考。
具体来说,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中写道:“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极端保守的文化,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哲学也仅仅是一些道德教条的集合,无法进行真正的理性思考。”他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虽然具备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但这些内容只是单纯的社会实践原则,无法引发关于存在、自由、历史和精神的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二、中国哲学的“道德教条”与“思辨哲学”的对立在黑格尔的批判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道德教条”和“思辨哲学”之间对立的理解。在他看来,哲学的核心任务是追求理性思考,揭示抽象的存在问题、自由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历史性。他的哲学体系建立在理性和自由的辩证关系之上。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停留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层面,而是要通过思辨的方式,探讨世界的本质、历史的运动和自由的实现。
然而,中国哲学的主流思潮,特别是儒家思想,更多地侧重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儒家哲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强调“仁者爱人”,“礼尚往来”的道德原则,追求的是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尽管儒家哲学中有诸如“天命”“道”这样的概念,但这些概念更多地是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来理解,而非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存在的本质。黑格尔的批判实际上反映了他对“思辨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的根本分歧。他认为中国哲学没有进行足够的抽象思维,也没有深入探讨历史和精神的辩证发展。
三、黑格尔批判的背景和哲学内涵要深入理解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批判,我们需要考虑黑格尔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所倡导的哲学观念。黑格尔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那个时期的欧洲哲学正处于启蒙时代的高潮,而后又进入了德国理想主义的辉煌阶段。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西方哲学逐渐从神秘主义和宗教哲学中脱离出来,开始强调理性、自由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黑格尔的哲学,特别是他的“辩证法”和“绝对精神”的概念,体现了对理性和历史发展的高度关注。在他的框架中,哲学不再是单纯的道德教条或规范的集合,而是要通过理性的辩证思考,揭示历史的合理性和精神的自由。这一观点对他理解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黑格尔看来,中国哲学的最大缺陷正是缺乏这种理性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精神的自由。
然而,黑格尔的批判并非毫无根据。中国哲学的确与西方哲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儒家哲学以人伦关系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义务,而西方哲学则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和理性的普遍性。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推崇的是历史的辩证运动,认为历史是理性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中国哲学更多的是通过伦理道德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侧重实践而非抽象的思辨。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黑格尔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的思辨哲学本身具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色彩,未必能够完全适应其他文化和哲学体系。特别是中国哲学,它在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流派的哲学思想,虽然与黑格尔所倡导的理性哲学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思维深度和哲学内涵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四、中国哲学的内涵与思辨性虽然黑格尔将中国哲学视为“道德教条”,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中国哲学同样包含着深刻的思辨性,尽管这种思辨性可能与西方哲学的形式有所不同。中国哲学的核心之一是“道”字,它既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原则。在道家思想中,“道”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超越一切的存在,它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贯穿整个宇宙与人生。道家哲学强调自然、无为、反思与内在和谐,这种对“道”的思辨,既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探讨,也是对人类精神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儒家哲学虽然侧重道德伦理,但它同样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儒家倡导的“仁爱”并非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而是与人类的社会性、历史性、道德性密切相关的精神实践。在儒家思想中,“天命”与“人事”之间的关系,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体现了人类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因此,中国哲学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同于西方的“思辨哲学”,但它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正如近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所说:“中国哲学并非没有思辨性,只是它的思辨性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哲学。”
总结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批判,是基于他对西方哲学理性和历史辩证法的深刻信仰。他认为,中国哲学更多地停留在道德教条的层面,缺乏对历史、自由和精神的深入思考。然而,这一批判忽略了中国哲学的深厚内涵和独特思维方式。中国哲学的道德伦理虽然侧重实践,但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思辨元素,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的哲学智慧。因此,理解中国哲学的真正价值,不应仅仅通过西方哲学的标准来进行衡量。我们应当更加宽容和开放地看待不同文化和思想体系的异同,挖掘其中的智慧和深度,而不仅仅是从某一哲学传统的局限出发进行评判。
有一些道理
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的,不证自明的(不变现象),无法证明的(全称命题/可证伪)。古希腊哲学对真理(科学知识)的理解——真理是不变的现象。地球上流水现象千变万化,水往低处流现象不变,如同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不变,都是有用的知识/确定性/知道。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电荷守恒,1+1=2,绝对时空,相对速度,……都是不变的普遍现象。居然有人号称人人不知的空间弯曲是真理,还胡编人人可知的时间是虚幻!!当然都是缺德笑话。几何学与微积分方法符合绝对时空/可微可积,弯曲不均匀空间可积分吗?面积与面积等效吗?科学/哲学追求确定性(知道)是生存的必须,鼓吹不确定是鬼迷心窍❌,科学不是假说证明不是解释稀奇是观测归纳。所有物质100%由带电质量体/粒子构成(不变现象,本质),电子质子结合成中子,正负光子结合成中微子。……不显电性的中子,中微子,穿透材料/等离子体/微观电磁结构的能力强大,中微子极其微小,必然是穿透物质材料的冠军——惯性运动天才。电子质子光子都带电,穿透力当然不行。——物体材料边缘亚原子尺度正负电场密集分布,带电光子电子受引力斥力作用,分裂成双缝干涉条纹,边缘衍射条纹,奇怪吗???
他只接触了儒的平庸教化和保守教化,连老庄、墨子、孙子兵法都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