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师丨博世向氢能终点占位疾驰

AutoR智驾 2023-07-18 09:06:59

像博世这种又大又老的国际行业巨头每每度过经济激荡的激流险滩,靠的是在每次行业转型时都要把握准未来的方向,在领航性的技术上持续强投入,才能始终站在行业的潮头不倒。

文丨智驾网 钟师

各汽车大国都纷纷对不同的技术线路下注,十几年激战下来,中国汽车业在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下游产业链上捷足先登,得以大面积收割国内外市场。日本在乘用车氢燃料电池技术上拔得头筹,却一时半会儿在国内外市场上无法收割。

那么全球汽车业在商用车的未来技术线路上如何下注?常年占居“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首位的德国博世集团现在已给出明确的答案。

与燃油车鼻祖奔驰汽车几乎同时成立的博世在燃油车时代享尽行业尊荣,当汽车行业正值全面转型时,传统行业老大还想坐稳首席就必须祭出技术新杀器。

7月13日博世在德国斯图加特-费尔巴哈的动力总成工厂,举办了一场隆重的“2023博世科技日”,邀请数十家国际媒体、德国联邦政府和有关州政府参加。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和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这些年来博世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核心技术上作为主要供应商一直在国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与各大车企紧密合作,当下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份额必须稳占,博世最重要的是对未来投资,驱动未来。

博世认为氢能是未来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能率先大规模商业应用氢能的必定在商用车上,而非在乘用车上,未来还将扩展到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氢燃料电池技术是氢能应用中最广泛的技术线路,所以“2023博世科技日”主要呈现博世在氢燃料电池未来在商用车上应用的蓝图。

博世预计到 2030 年全球范围内每五辆重达六吨或以上的新卡车中就有一辆配备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博世正围绕氢能全价值链开展业务,并开发供给端与应用端的氢能技术。博世乐观估计到 2030 年其氢能技术将可实现约 50 亿欧元的销售额。

博世计划在 2021 年至 2026 年期间对氢技术的研发与制造投资约 25亿欧元,目前,博世已有超过 3000 名员工从事与氢能技术相关的工作,其中超过半数在欧洲。博世在德工厂已开始量产氢动力模块。该模块将首先搭载在美国 Nikola 公司的燃料电池电动卡车(8 级卡车)上,该电动卡车计划于 2023 年第三季度在美国市场首次亮相。该氢动力模块不久将在中国重庆的合资工厂投入量产。

哈通博士所表示的“博世全面掌握氢技术,同氢能产业共发展”,意指博世牢牢掌握除了在燃料电池电堆等最核心的技术外,围绕氢能全价值链开展业务,在氢能产业链上尽量拓宽。发挥博世现有的全球制造资源协同优势。比如,博世进入氢电解市场,正在研发使用质子交换膜的电解槽,为了应对未来一些国家地区形成的绿电制氢的需求,有望在 2025 年实现量产。

除了氢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博世也正在积极探索多种氢能应用方式,例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可兼顾分布式电力与热能供应;因为博世本来就有工业应用和家电等多元业务。很难想象,博世甚至能够自给 50%以上用于生产燃料电池的制造设备与测试技术,因为博世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从事核心工艺及非标设备研发制造。

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外,博世也在为氢气内燃机研发进气道喷射和直接喷射系统。该技术对于长途行驶的重载卡车尤为适用,甚至还可用于建筑与农业机械。海恩博士表示“氢气内燃机不仅可实现柴油机的所有功能,更为关键的是能实现‘碳中和’。它能助力实现快速且经济的氢能出行”。

预计在2024 年博世将氢气内燃机解决方案投入市场,并预计在 2030 年能达到超 10 万套销量,博世以往几十年积累的内燃机技术护城河又可重现第二春。

在听完“2023博世科技日”史蒂凡·哈通博士和马库斯·海恩博士主旨演讲后,参观了围绕氢能产业几大新技术板块的展示区和博世与依维柯合作的氢燃料电池重型牵引车,与新华社驻德记者一起去与博世动力总成解决方案的总裁Thomas Pauer博士进行采访交流。

Pauer博士不久前去参观过上海国际车展,对中国汽车品牌之多,产品之丰留下深刻印象,认为未来汽车产销量的增量最大依旧在中国。尤其他很赞赏中国推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种明智、均衡的路线图,远比押宝在一种技术线路上为好。对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市场发展前景,Pauer博士预估还将是中国市场发展最快,其次是北美,接着是欧洲,因此,对博世在重庆的氢动力模块生产合资项目的未来发展规模寄予很大的期望。

在斯图加特逗留期间,抽空去了搬到斯图加特最繁华商业街-国王大街上博世历史陈列室,浏览了一遍这家130多年企业发展历史的各个片段,翻阅携带着的战后就任十年的西德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写于二战结束前夕的《罗伯特·博世传》,不胜唏嘘。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大企业倒闭的有不少,老牌企业消失的更多。像博世这种又大又老的国际行业巨头每每度过经济激荡的激流险滩,靠的是在每次行业转型时都要把握准未来的方向,在领航性的技术上持续强投入,才能始终站在行业的潮头不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