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国家通报的荔湾教育曾是岭南翘楚

婷扬聊文 2024-09-22 02:17:58

千年商都中西交汇,有待凤凰涅槃

广州市荔湾教育局因巧立名目,违法收取与入学挂钩的个人捐赠资金5.6亿元,违反了“严禁收取与招生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的规定而遭到国家教育部通报,责成上级部门对其责任人进行“约谈”。多年来死气沉沉的荔湾教育竟以这种名堂登上热搜,闻之令人唏嘘。

其实,如今就算是广州市民,可能也不知道荔湾教育曾经是广州教育的标杆!

要了解这一点,不妨先看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广州教育名校的版图吧。

老广州的地标建筑,爱群大厦

那个年代,广州中小学名校不多,但都是真材实料杠杠滴,不是现而今挂名的那种。当时的名校是老百姓认可的,而不是今天官封的那种。那些年的名校可谓雄立羊城,傲视南粤,名扬港澳。初中高中的话,当时因为都得考试面向全市招生,假不到哪儿去;小学的话,全是广州赖以显摆的窗口学校,他们肩负国家重大教育改革项目,随时需要接待国内外国家元首和显赫贵宾,因此也丝毫不能假。

中学名校最易记,可称“十全大宝”,即八大金刚 + 哼哈二将共十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中 + 执信广雅;如果勉强将省属两架马车华附省实也列入其中的话,刚好“羊城十二钗”。

小学名校也不多,荔湾有沙面、乐贤坊,旧越秀有朝天、旧部前,旧东山有培正、小北路,海珠有同福中一小,白云有三元里,黄埔有怡园,凑起来“九大簋”一桌大菜。

现在教育较有实力的天河、番禺,那个时候还泡在农田鱼塘里,中小学净是村校,师范生分配到天河的中小学,都要大哭一场死活不去。与老城区荔湾的学校相比,那状况就像大唐盛世时欧洲还在蛮荒时代钻山洞玩泥沙烤红薯一样。

在中学名校“羊城十二钗”中,华附省实属于省属学校,二中六中执信广雅属于市属学校,其余的荔湾有一中四中、旧越秀有三中、海珠有五中、旧东山有七中、白云有八中。

在区属中学中荔湾竟然占了两个份额,而其他榜上有名的四个区每区也只有一所!可见,近年来毫无存在感的荔湾教育,在当时十分了得。极盛年代的荔湾,一中一门七院士,院士数全市学校(含省属两所)加起来还不到其一半;四中名压广雅,旧称“宁在西华,不入讲下”,四中在西华路上,教育质量力压名气比自己大的广雅,故用粤语谐音调侃广雅为“讲下中学”,即说它没什么了不起说说而已罢了。

如果说当年广州的中学是“羊城十二钗”同台竞美,荔湾在诸侯中坐大的话,那么,小学的名校绝对是荔湾一枝独秀,其他区只能望其背项,挽起裤腿去追赶的份儿。当年的沙面小学风光无两,与北京景山小学资源共享,是广州唯一一张能拿出手去与京沪小学较劲的王炸,其他区学校经常派员负笈西来虚心取经,可谓日日参观,天天学习,踏破了沙面小学的门坎,挤爆了沙面小学的课室。乐贤坊小学则是全国树立的“家校合作”一面旗帜,现在风行一时并且走了样的“家长学校”,是他们挑起的头办起了全国第一家。 可是时过境迁,这些年荔湾的学校几乎团灭,与老西关的旧街窄巷“老破小”一样变得气若游丝,包括近年扎起过一阵子的百年老校真光,人事更替后也开始沉沦。

怀旧思今,广州教育的历史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如果不懂广州教育的兴盛起落,不懂对其荣衰互鉴,要搞好广州教育谈何容易?就像前不久拍脑袋砍树一样,不闹出点问题来我看都有点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