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类人动物,预测死亡时间,制造机器伴侣……技术能让你多不适?

未来图灵 2018-01-31 10:51:23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1月25日发表封面文章,宣布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于2017年11月27日诞生于中国。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21年来,人类第一次跨越灵长类动物的屏障。

比这篇期刊文章早一星期,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能预测病患的死亡时间,准确率高达90%。

去年12月,一支著名女星盖尔·加朵的色情视频惊爆网络,后来查明,这只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的换脸术。在未来图灵此前的报道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暗转乾坤的技术还被运用于国际上的政治家们,让他们“说出”自己未曾说过的话。

眼光拉回到国内,阿里巴巴近年来多次尝试把技术落实到场景当中,继无人超市之后,马云又推出了无人餐厅和智能加油站。无人餐厅从点餐到离店,无需服务员,智能加油站则免去了排队、缴费、打开油盖等等繁琐的步骤,机器人将接管一切。

人类也可能被克隆,死亡的时间可以被预知,所有的影像资料都不再可信,基础工人将全面失业……技术的进步频繁挑拨人们脆弱的神经,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逐个破碎,各种惊人的研究成果总是有意无意引起人们的不适。高中历史书给我们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无大影响,但却没有告诉我们,当时的人类是否为生活方式的巨变感到焦虑。

AI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次可以明显感到人们表露出的不安。在各大内容平台上有关人工智能的文章里,网友们的留言往往充满对未知的恐惧。

毕竟面对AI可能带来的革命,人们可以参考的只有科幻片和想象力。科幻片和想象力秒回的未来场景,都不总是积极正面的。索菲亚在去年引起热议,人们关心她的能力边界在哪里,直到知名的深度学习专家Yann LeCun手撕索菲亚团队制造骗局,人们紧绷的神经才稍微放松。不过近期,索菲亚又拍起了写真,让部分网友看过之后不寒而栗。

实际上,人们真正担心和焦虑的是自己在目不暇接的迭代中失去社会价值,变得无所适从:如果我能做的事情,都可以被价格低廉、效率奇高的机器所取代,如果我所习惯的生活模式都有可能会在新时期失去意义,那到时我该如何与世界相处呢?

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们希望破除大众的这些忧虑,因而经常在各种场合上“安抚”人们的情绪。“人工智能会消灭一些岗位,但也会创造更多新岗位。”“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在未来,人类已经不需要工作,直接享受AI带来的美好生活。”这些成为人工智能峰会、论坛上的常见话术。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否定过,会有很多人需要做出适应于社会的改变。马云就曾说,“未来二三十年,这个世界的变化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绝大部分人是很倒霉的。”在直接反映市场活跃程度的猎头圈,“不断学习的能力”逐渐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知名投资人杨守彬则在近期提出了一个“进化力”理论,他认为这是AI时代,比专业水准、知识体量更为重要的个人能力。

知名节目主持人窦文涛有一次在节目中提到了一个“玻璃球”理论,大致意思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本质上是“天地不仁”的,所谓好坏都是针对人类自己。蒸汽机、汽车都是造福人类的白玻璃球,但无数的科学发现里,总会有一个招灾的“黑玻璃球”,比如原子弹。“你怎么知道人工智能不是黑玻璃球?”

即便有如此多的未知变数,人们还是从未打算停下前进的脚步。埃隆·马斯克频繁呼吁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但这并没有阻碍各国持续不断的投入与研发。知难而退,从来不是人类的style。

可以预见,对于全人类而言,未来多半还会有更多“令人不适”的变化接踵而至。不过回顾人类的全部发展历史,这其实是一种常态。人类社会曾经只靠情感和血脉联结关系,但后来遇到了契约,契约扩大了交际圈,恐怕也曾引起保守者的抵触和反感;东西方的朝代更迭也曾涉及到许多生活方式的变化,细致到饮食起居的礼节都是如此,人们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重新适应;互联网普及时,人们也曾担心虚妄的线上生活吞噬人类在现实世界的本性,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谈“网瘾”则色变……所谓的不适,其实只是时代在逼迫人们走出“舒适区”。

对于人工智能引起的“不适”,没有人比世界第一围棋选手柯洁更有发言权。在本应属于他的时代里,他遭遇了一个意外的对手。最近他和腾讯研发的AI围棋选手“绝艺”两次切磋,取胜一场,只不过,这两盘比赛柯洁都被让两子,这在人类当中,是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差距。作为“唯一能在棋盘上把我杀哭”的对手,人工智能给柯洁造成了很大伤害。

不过就在昨天凌晨,柯洁发微博,称“我要坚定的继续走下去,我必须再一次超越自我。无论是人生的路,还是围棋的路。”

编辑:Bixby

本文为未来图灵(futureturing)独家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