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纹银,清代最常见的银锭形式,又叫母鸡锞,是一种成色较高的小银锭,简单的造型估计也是为了方便切割使用,一般的碎银就都出自它,很喜欢上面水波涟漪一样的细纹
01
乾隆年间,南京城,北门桥王氏钱店。
年前,老王正式退休,把家产交到小王手上,专心遛鸟养花去了。
这天,小王坐在店里,昨晚花酒喝得现在还略醺。
远远传来驴蹄子敲打石板的声音,到店门口,栓好驴,一阵干咳声,一个白胡子老头走进店来。
小王斜眼一瞅,拴着的是只沁阳驴,青背白肚,毛色油亮,是高级货色。
再看老头,绸缎衣裳鲜亮,手上一个大个玉板指,一步三晃,上前说,要用银子兑换零钱。
这架式,就是现代人开着法拉利,亮出手上的劳力士。
小王急忙亲自上前,请老头到厅里坐定,边泡茶边聊。
02
老头从兜里掏出一块大银,估摸十五六两,对小王说:“这是库里来的,成色极高,给我个好价,换成串钱用。”
当时正常价是一两银子900钱。
小王接过银子,的确是上好银子。
“老板你是识货的,给个真话,换多少钱吧!”
老头正讨价还价,外边一位器宇不凡的锦衣少年进店,对老人行礼道:“这不是李老伯吗?我是刘三儿,你家阿贵的朋友。”
老头定睛一看,笑了:“是你啊!上回和我家阿贵到家里喝酒,两杯就醉了。”
刘三:“我昨天刚从常州回来,正要去您家。阿贵给您一封信和一笔钱,刚好看到那只大叫驴,有点像您家的,果然是您,这信和银子就交给您老了!我还有事,先行告辞。”
03
老头拆开信,眯半天眼,交给小王:“麻烦您给念一念,我老眼昏花,看不清了。”
小王念信,都是些家长里短,身体健康的鸡毛事,末了一句:寄上纹银十两,给父亲大人补贴家用。
老头儿得意地摸着胡子,哈哈笑:“好孩子,好孩子。”
转头对小王说:“把我那锭大银子还给我吧!就把我儿子的十两银子换成零钱吧。”
小王接过银子,到边上称了一下,足足十一两三钱!
看来这儿子是个马大哈,只说十两。
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嘛!
小王哈哈一笑:“可以可以,您老人家方便,就是我的福气。”
拿出9000钱交给老头。
老头收了钱和原先的大银子,哼着“苏三离了洪洞县”摇摇摆摆地出店,上了门外那匹沁阳黑毛驴,得儿得儿,走了。
04
半晌,一个顾客走上前来,对小王说:“老板,您小心点哟!这个老头是个有名的老骗子,刚才他来换钱,我在一边看着,不敢讲。”
小王一惊,终日打雁让雁啄了眼?慌忙拿出那块银子,大剪刀一剪,果然是包着一层银皮的铅胎!
连连叫苦,慌忙拉住顾客,一边道谢,一边问老头的底细,住在哪儿?哪里人氏?
顾客连连摆手:“是我多嘴,是我多嘴。没事多个仇家,不是玩的。”转身要走。
小王哪里肯放,请到一边,再三恳求。
顾客一脸为难。
“这儿先给你三两银子...您带我找到他...再...”
看在真金白银的份上,顾客勉为其难,银子揣兜里,说:“老儿家离这儿有十里地左右,咱出发..."
05
小王跟着顾客,急忙赶路,走到汉西门外,一家酒店门前五七株大柳树,
一株树下,分明拴着一匹黑驴,正是那老头的沁阳驴。
“掌柜的您看,那老儿不在那边吗?你自己去了结,我先走了。”
小王抬眼一看,那老儿正在柜台边和几个人喝酒,三步并作两步,直冲过去,一把揪住老儿的领口,大喝一声:“老贼,哪里跑?”
几个喝酒的都吓了一跳,有人出声:“这位先生不要冲动,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要动手动脚!”
”你这瓜娃子,不要命了?这是我们村年高德劭的太极五连鞭李大师,你想找死?“
小王愤愤将老头用假银子换钱事说了。
李老头嘿嘿一笑:“不错,我是用我儿子寄来的十两白银和你换了零钱。那是真金白银,你怎么能诬赖我是假银子?”
众人都说空口无凭。
小王从怀里掏出剪开的假银子丢在桌上:“列位请看,就是这个银子!”
老头:“这银子不是我的。只怕你故意讹诈我!诸位,这块假银子只怕不止十两吧!”
店里有人拿出戥子一称,十一两三钱!
众人大怒:
你俩都说是十两银子,你现在掏出个十一两三钱的假银子!
你这店主人好生无礼!敢用这般手段来欺负老人!
你一拳我一脚,打得小王狼狈而逃。
06
被老头骗去9000钱,又给帮忙的顾客三两银子,还吃了一顿拳头,被打得一头包,气得差点吐血:
“他*的!诈骗团伙!”
没错,就是诈骗团伙。
千百年来,换汤不换药。
这版更杀人诛心:吃了你的钱,你还不敢告官。
告官?只怕自己找打,人证物证都在人家那里。
还是那句老得长胡子的老话: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贪小便宜吃大亏。
太阳底下没啥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