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断发展的大战略是什么?

幼萱解析 2024-06-12 17:33:51

中国的大战略。大国应该有大的战略。中国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大多数 观察家认为中国确实有一个大的战略。不然就不应假设中国存在一个大战略了。我们怎么知道21世纪的中国大战略?中国如何制定大战略?一个大战略对中国的未来会有什么影响呢?在总结中国有一个大战略之后,我们描 述了它并解释了它对中国长期国家发展的影响。

大战略与国家间竞争。虽然大战略的定义很多,但大多数定义都有一些共性。首先,大战略着眼长远,其框架是宽泛和长期的1。采用了一位作者与一位中国学者 合作完成的定义:大战略是旨在以总体和持久促进国家利益的愿景下,国家将长期目标与手段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这一定义构成了对战略的终极方法。换句话说,大战略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或者一个愿望清单。除了明确一个长期目标,大战略还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哪 些资源来实现这个目标。这些战略不是凭空制定的。大战略的构建往往基于对一个国家的优势和 劣势的整体评估,以及对安全环境的仔细分析,包括确定一个国家面临的主 要威胁。在2001年9月11日的事件之后,许多国家提高了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的意识,对打击非国家行为体也更加敏感。

尽管如此,各国倾向于主要把其 他国家作为其最严重安全威胁的根源。例如,美国对恐怖主义保持警惕,但对来自朝鲜、伊朗、威胁更是深表关切。有时,传统的国 家中心威胁和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结合或相互作用,形成混合威胁。例如, 据信伊朗参与了恐怖行动,或至少支持恐怖组织。一个大国的大战略往往与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假想或实际竞争交织 在一起。作者所说的对抗,指的是两国之间卷入“长期敌对”和 竞争的敌对关系,表现为“多重争端、持续的分歧和使用武力的威胁”。但 是,对抗可以包括竞争和合作。敌对国家可以而且经常在涉及共同利益的问 题上进行合作,包括贸易和商业。竞争并不必然导致战争,尽管竞争的存在 确实倾向于增加两国之间战争的可能性。

中国不断发展的大战略。明确了中国的大战略,以及其自1949年以来的演变。以前对中国大战略 的研究倾向于关注中国历史或考察其广阔的知识轮廓。虽然这些著作中有许 多部分对提高我们对中国大战略制定背景的理解是有用的,但它们在实施方 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考察了中国精英将如何实施中国大战略,并 预测未来几十年在执行这一战略方面的成效。这一努力需要对特 定领域的国家战略进行仔细研究,认真考虑这些战略的实施情况,并对结果 进行评估。在此之前,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学者质疑中国是否有一个大战略。虽然 中国可能没有一个正式的、连贯的总体规划,明确地确定为是中国的大战 略,但结合总体愿景和国家目标的一整套计划和策 略,表明中国确实有大战略。

事实上,一些学者坚持认为,美国也没有一个大 战略。虽然美国政府可能没有一份正式的明确文件被称为“大战略”,但通过 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等政策文件和高级官员的讲话,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一 个大战略。尽管人们可以提出合理的理由,反对中国和美国存在着大战略,但 对中国而言,情况似乎不是这样。国内有制定长期计划和制定战略以实现这些宏伟目标的历史记录。实际上,中国的大战略向下延伸就是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和计划,几乎涵盖 了国家政策的所有方面。国家战略比大战略更详细,更具体,关注中 期而不是长期。国家战略体现在制定的正式规划文件和发表的主要讲话中,包括五年计划和主题演讲。

在国家战略之下是更具体的战略,其旨在维持国家稳定和社会凝 聚力,加强对民间机构的联系,促进有效的外交,维持经济增 长和繁荣,推进中国的科技实力,并促进和提高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中国大战略的变与不变。1949年以来,中国先后实施了四项重大战略:革命(1949 - 1977)、复苏(1978-1989)、建设综合国力(1990-2003)和复兴(2004 -至今)。虽然这些战略各 有不同,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些长期的战略目标是可以看到的。这些不 变包括:(1)恢复和维护领土完整,(2)防止另一个大国控制亚太地区。自1978年以来,另外两项战略目标是(3)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4)在 塑造新的全球秩序方面拥有发言权。这四大战略中的每一项都着眼于增强 中国的实力。然而,中国领导人有不同的侧重点,侧重于不同的方法和资 源。

持久的利益。中国的国家利益通常被分为几类。2013年版的《战略科学》涵盖了核心 利益、重要利益和总体利益。核心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根本利益。它们 是决定国家是否参战的“红线”,在这两种选择之间没有中间地带。另一方 面,非核心利益有可以协商的空间。中国经常谈到三个具体的核心利益。例如,在2009年中美战略与 经济对话期间,中国有三个核心利益:“1)维护基 本制度和国家制度;2)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 展。2014年,中国提到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因此,最常见 的核心利益包括三大类:• 安全:维护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家安全

• 主权: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发展:维护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一组(安全)涉及维护中国的基本制度。中国看到了一系列潜 在的威胁,包括不断增加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安全事 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第二个核心利益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2国防部发言人援引国防白皮书称,“台独”、“东突”、“藏独” 等势力威胁国家统一和安全,对中国核心利益构成威胁。

日本媒体报道说,关于东海是否构成中国的核心利益,各方随后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他评论人士猜测,南海也构成 了中国的核心。第三类(发展)涉及那些被认为对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的经济 和其他利益。这指的是经济原材料、市场、海运线路以及其他对国家持续发 展至关重要的资源。对这些利益的威胁包括海盗和其他非传统的威胁,在中 国和国外都有。近年来,中国扩大了国家利益的概念,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主 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随着其全球影响力的增 长,中国的利益已经发生变化,而且似乎对自己捍卫这些利益的能力越来越 有信心。表2.1总结了中国的大战略。 表格2.1 自1949年来中国的大战略

2004–2004年至今:复兴。经过50年的重建、恢复和综合国力的建设,到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中国准备采取更加果断的行动,尤其是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但到了21世纪 末,中国发现了多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抬头。尽管对非传统威 胁的担忧增加,其中包括恐怖主义,特别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国内安全问 题,但认为,最大的生存威胁是以国家为中心的:这个世界上唯 一的大国对中国构成了威胁。用一位著名的中国分析人士的话来说, “超级大国……来自美国的威胁被认为是双重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不仅面临着来自 美国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带来的风险,也受到了美国提倡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的威胁。硬实力威胁是非常明显和有形的,而软实力威胁则不那么有形,但 更加阴险。

中国大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根据中共十 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决议,实现这个梦想,意味着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10月,提出了一个“两阶段发展计划”。 第一个阶段延伸到2035年,到那时,中国将成为创新方面的全球领导者,拥有 更大的“软实力”,并在国内建立“法治社会”。第二阶段持续到2050年,到 那时,中国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虽然这些宏伟目标的 愿景清晰明了,要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也已确定,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却不甚 明确。战略的重点是:•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促进科技发展• 加强现代化国防建设。

事实上,这四项优先事项至少自1970年代以来就已明确提出。其中三个 ——经济发展、技和国防——是在改革时期开始时就强调的,并被 称为四个现代化(经济被一分为二,分为农业和工业)。在方法方面,发挥作用的关键步骤似乎是再平衡和重组。在战略层面, 中国意识到多重不平衡,这需要采取纠正系列行为来重新平衡中国的 军事、经济和外交。在制度层面,这一再平衡要求作出重大努力来重组多种 制度和官僚机构,包括整个中国国家安全和军队。

再平衡。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 衡,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更加繁荣。相比之 下,中国西部的内陆省份则贫穷落后。为了解决这种不平衡,中国启动 了“到西部去”,并拨出大量资金以改善中国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 在这一国内倡议之前,中国加强了与苏联解体后新邻国的接触。中国专注于 通过解决领土争端和共同边界的去军事化来改善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和塔吉克斯坦等邻国的关系。这一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并促进了1996年一个非正式的国家集团的成立,即“上海五国”。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 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一个多层面的机制,通过它,中国可以在军 事、外交和经济上增强其在中亚的作用和影响力。中国帮助整个地区建设了 公路、

铁路和管道,这些努力最终为一带一路倡议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伴随着中国与许多东北亚和东南亚邻国以及与美 国的紧张关系加剧,中国开始重新评估他们国家在改革时期以海上为主的东 亚定位。尽管西太平洋在经济和战略上对中国具有无可争议的重大意义,但 该地区似乎越来越有争议,并被美国及其盟友所主导。相比之下,中亚和南 亚似乎更欢迎中国,受美国的控制也更少。因此,中国的再平衡是对中国外 交和国内政策的合理调整。中国并没有放弃太平洋地区,而是在寻求海洋和 大陆之间更好的平衡。这是一次地缘战略再平衡,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以 及安全和经济方面。到了2010年代,一些有影响力的力量敦促进行地缘战略再平衡。

作为一名杰出而备受尊敬的国际关系专家,认为中国应该更多地 关注其西部边远地区。这并不意味着北中国应该忽视东部沿海地区和海上领土;相反提倡一种更加平衡的地缘方法,既考虑中亚腹地,也考虑 西太平洋。两年前,刘亚洲为《公众消费》写了一篇文 章,他称中国的西部边远地区之所以有价值,原因有很多。刘表示,该地区 对中国的价值在于,它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深度和一系列自然资源。此外他还 说,该地区可以作为国家发展的延伸以及通往中亚及其他地区的门户。他写道:中国西部幅员辽阔,空旷无垠。而且我们的战略方向应该是向西……西 部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世界中心),可以为我们的军事实力提供动 力。我们应该把西部当作腹地,而不是边疆。它们观点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的甚至主流思想,

但他们 确实是中国新兴思想流派的例证。无论思路如何,中国有一个明确的共识, 那就是应该对中国西部、中亚以及其他地区给予更多关注。

重组。中国还打算改组机构。改组需要努力加强并共同努力巩固社会秩序和国内稳定。这种改组还需要在外 交、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采取更积极和行动。此外,提高军队在21世纪进行信息化战争的能 力,就需要对解放军进行重新定位。

结论。中国的大战略,描绘了1949年至2017年的发展历程,描述了 对未来30年的雄心勃勃的愿景。当然,近年来,中国在追求其大战略时更加关注全球环境,但中国的精英阶层的主要目标仍然集中在国内、中国周边和亚太地区。尤其是美国武装部队,在不使自己面临 严重风险的情况下无法部署或使用。中国并不寻求(除了在台湾和中国南海和东海外),而是利用其迅速增长 的硬实力和不断增长的软实力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