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团队带着一丝担心从宾馆出发,开始了我们的黄山之旅。
我们是从南门进山的,可能因为是周末,又是不冷不热不年不节的旅游好时候,游客非常多,用人山人海形容好不过分,据事后公布的数据,这一天黄山接待了25000多名游客的来访,比国庆黄金周的旅游高峰仅少了不到六分之一。
排队验核票证,绕着铁栅栏一圈又一圈的转圈。最后还要过一下安检,才能再次通过刷卡或检票,乘坐景区公交车前往山南的玉屏索道登山。景交在去往玉屏索道的道路上疾驰,弯多车多,不时与对向驶过的景交车交汇而过,速度快,但各行其道,严守规矩,保证了道路的通畅与安全。
关于黄山的游览路径,在充分考虑到大家的体质素养,并经过事先反复征求意见,达成的游览共识是上山下山均乘坐索道缆车。从南山的玉屏索道上山,游迎客松玉屏楼之后,检视天气状况、道路状况,并自我测验自身身体耐受能力,选择从玉屏索道原路返回,或者攀越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而后沿着北山路道游览到云谷索道下山。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从南门乘索道,只有三个游客选择了从北门的云谷索道上山。
景交车将我们送到玉屏索道站,刚下车,轻风拂面,似雾如丝的细雨簇拥过来,如同少女的发丝拂着你的脸。并没有下雨!这是惊喜。向远处的山头眺望,山尖尖被浓浓的雾气笼罩着,仿佛美丽的新娘戴着婚纱。游客们在猜测,浓雾轻纱中的黄山之巅是风雨,还是阳光?
就在这遥望、猜测和期盼中,忽然有个游客大喊:快看,那里有了一道灿烂的光。就像一把大手,把大家的目光全部扯往一个方向。只见那山巅的云彩之中,有一片橘黄色的虹霞,将白色的头纱撩开了一小块。黄山这位美丽的新娘,匆匆露了一下脸庞,很快又有轻纱遮上。
排队,终于登上了去往山上的缆车。一车八个乘客。我们的车厢里有三对年轻的情侣。
玉屏缆车上山只有十分钟的行程,然而变化就在这六百分钟之中。缆车起步的时候,一切还在轻雾和细雨里忽隐忽现。随着缆车向上行进,眼前的景色就像有个高明的摄影师在不断调焦一样,刚才还模糊的一切竟然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阳光从山顶上向下俯冲,山脚的树林沉浸在一片翠绿的欢呼里。近乎直立的崖壁,有将崩欲倾的险峻,这就是古文中所写的“危崖耸立”。崖壁上的松柏,迎光伫立,每一株都努力向上,伸出的松枝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在我的眼里,每一棵黄山松,都是迎客松。缆车不断向上攀升,有一段轨道坡度显得格外陡峭,缆车始终是平衡的,但是我们感受到运行的坡度和缆车的高度。
我对面的女孩只朝下望了一眼,就吓得闭上了眼睛,露出恐高的神情,一头扎进我爱人的怀里。自己已经吓得不敢睁眼,还不忘指挥她的爱人赶紧拍照、录像,留着下山回家以后慢慢欣赏。小伙子就坐在我身边,一边安慰他的爱人,一边摄影拍照,一边将他以前游览黄山的经历与我们分享。他指着山上隐约可见的石阶梯,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几个同学游览黄山就是从这些台阶攀登上来的。那时候体力好,几个小伙子攀爬到我们今天缆车即将到达的地方,用了三个多小时。尽管攀登很苦很累,但能够贴身欣赏黄山之美,今天仍有人选择徒步登山,或者选择一半徒步,一半缆车。车厢之外,悬崖飞瀑,巉岩陡坡。巨岩耸立,如同水墨绘就。山林里有红枫点缀,虽未红透,但已经斑斓多姿,让山色显得丰富灵动多了。随着缆车的再一次大提升,我们被缆车送到了山上。
下了缆车,出了车站,来到山崖上,极目远望,黄山就长在云蒸霞蔚之中。那份壮阔,那份秀美,那份变化莫测,那份顾盼生姿,任你多高明的画家也无法描绘,而那份光影的变幻,不论是度么高级的手机相机,也无法记录她的精彩。在不断的喝彩与赞叹中,我们前往登山后的第一处景点——迎客松。
游客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早已与导游走散。好在沿途都有导游在讲解,我们就这样一路蹭听,一路往前。好在黄山的美都是山色之美,是可以用眼睛看的。只是沿途美景,让我目不暇接,恨不得生有百眼,眼有百珠,能把这黄山的美统统收在眼里带回家,细细品尝,慢慢欣赏。游览中,看到一棵松树,造型特别完美,我以为就是传说中的迎客松,不仅自己拍了很多照片,还让爱人在这里拍照留影。有个游客提示,这个不是迎客松。这里离迎客松远着呢,一打听,还要走几公里。
还好,听起来很远在,走着走着,很快就到了。没有感觉到距离很远,主要是沿途景色好美,而且路径还算平坦,很少攀高登低的路道,加上游览才开始,脚力很足。
迎客松在玉屏楼前面,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就是过去的文殊台,几乎每一个团队都会选择在这里集中。各路导游在这里卖力的给队友讲解。在这里,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是得听一听的。我们游团的一个队友来得迟了点,我把听来的综合起来,给他简述了一下。这玉屏楼,原本是一座佛寺,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上世纪七十年代,文殊寺毁于一场大火,后来就在这里建了玉屏楼。玉屏楼后面的山峰叫做玉屏峰,山峰的造型极像一尊卧佛,慈眉善目,鼻额可辨。玉屏峰上有很多石刻,最上面的一行字是伟人手书:江山如此多娇。
据说这行字原本是“毛泽东思想万岁”。后来有人觉得有个人崇拜之嫌,就将原刻石凿掉,重新刻上了新内容。大概是心有敬畏,也不敢太过放肆,就刻上了伟人手书的诗句。刻石的工人对伟人敬佩有加,在刻新字的时候,故意将“毛”的第一笔留下来,做了“江”的第一笔,意思是江山是老人家带领人民打下来的,谁也不能贪天功为己有。还有一处石刻的文字是“黄山第一处”,那是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手笔。据说徐霞客前后多次来过黄山,我不敢想象,当年徐霞客登黄山该有多么艰难。
玉屏楼前有两块巨石分列左右,右手边的好似一只大象,左边的则如一头雄狮。传说,左雄狮,右巨象,这两只神兽,就是守护文殊院,保护文殊菩萨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过黄山,这里听到两个不同的版本。一说毛爷爷先后来过两次,只是没有登临。一说只有毛爷爷没有来过,其他领导人都来过,而且都来观赏过迎客松。小平还在这里喝茶小憩。
人们神牵梦萦的迎客松就在文殊台左前方岩石上。这里聚集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在拍照打卡,一是记录迎客松的风采,一是证明“我在这里很荣耀”。我来的时候,胆小力薄挤不上,又是较强的逆光,拍的迎客松不太理想。手上拍着,嘴里嘟囔着埋怨光线。一个安保摸样的人告诉我,这样的天气是很难遇上的绝佳观赏窗口,不下雨,有云有雾有阳光。可观赏黄山风景的天气不足三分之一,像这样的极佳观赏天气堪称难得,实属可遇不可求。
登上黄山,观赏了迎客松,对于年纪大的,脚力不济的,就算是完成夙愿,心满意足了。我们团队一位1946年出生的老人,虚岁将近八十了。二十年前预览过黄山,这次重新登临,一是赏黄山美景,二是回顾回味,重温往日美好。接下来的黄山之旅,山路有些险峻和崎岖,老太参观了迎客松之后,就选择了从玉屏索道原路返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