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倒幕维新的过程中,长州、萨摩、肥前、土佐这四个西南强藩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在明治政府成立后,出身于上述四个强藩的武士“精英”作为倒幕维新的功勋,便逐渐在新政府中担任要职。
日本四大强藩
然而,由于各藩方针政策、力量对比方面的巨大差异,萨、长两藩逐渐居于优势,但未在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加之双方在政见、人事任用等方面存在分歧。
因此,自幕末明治以来,“长州阀”和“萨摩阀”之间的矛盾分歧接连不断,可以说,在日本政、军、官、财界等各方面,特别是日本军部内部的派阀矛盾纷争,几乎均与此存在一定关联。
与萨、长两藩分掌明治政府权力的局面类似,日本军部大权也被萨、长藩阀握于手中。近代日本军队创建之初,基本上是由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四强藩的士兵所组成的。
但此后,土佐藩的力量渐趋衰落,于是,陆军被萨、长两藩占有,海军被萨、肥两藩占有。然而,因“萨摩阀”专注于海军建设,而“肥前阀”又并非是“萨摩阀”的对手,所以,“长州阀”和“萨摩阀”分别在近代日本陆、海军占据主流地位。
“萨摩阀”主要是指出身于九州鹿儿岛的藩阀武士,因世代从事航海业,故明治政府建立后,“萨摩阀”先后涌现出了:川村纯义、桦山资纪、西乡从道、山本权兵卫、东乡平八郎等海军高级将官,他们不仅在近代日本海军中占据着要职地位,还力主实施以美、英等国为主要目标的“南进”战略,与日后的“南进派”存在一定渊源关系。
“长州阀”主要指出身于本州岛西南长州藩的藩阀武士,因倒幕维新有功而逐渐控制了日本陆军,其主要代表者:大村益次郎、山县有朋、桂太郎等人均居于日本陆军的要职,“长州阀”极力推崇“皇权主义”,力主实施向大陆扩张的“北进”战略,是此后“北进派”之始祖。
起初,日本陆军是由长州、萨摩两藩执掌权力,“长州阀”的山县有朋和“萨摩阀”的西乡隆盛分别任本藩“总帅”,双方为争夺对陆军的主导权,不仅在人事任用方面极力推荐重用本派阀成员,而且在选取军制模式这一问题之上,也存在巨大分歧。
长州藩和萨摩藩老班底
“长州阀”极力推崇德国的“二元军制”,而“萨摩阀”倡导法国的“一元军制”,最终,军政、军令“二元化”的德国模式被明治政府的决策者所采纳。
此后,西乡隆盛于1873 年因“征韩论”之争离开明治政府,陆军中枢部随之被以山县有朋为首的“长州阀”独占,“萨摩阀”在陆军的地位日趋衰弱。
紧接着,“西南战争”使“萨摩阀”主力溃败,黑田清隆主要将精力集中于北海道开拓一事,西乡从道随后转入海军,故“萨摩阀”势力减半,而山县有朋在日本政界、军界的权威迅速上升,山县有朋、儿玉源太郎、桂太郎等人迅速掌控了陆军中枢,“长州阀”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
同时,在人事任用方面,“长州阀”垄断了陆军中央要职,并排挤其他藩出身的有能力人才,由此,“长州阀”在日本陆军中的优势地位日渐升至颠峰,但同时也迅速加深了与以“萨摩阀”为首的“非长州阀”之间的矛盾。
长州藩与萨摩藩
另外,在对外扩张战略方面,分别力主“北进”、“南进”的“长州阀”与“萨摩阀”也存在激烈的矛盾分歧。围绕着甲午战前出兵朝鲜问题,山县有朋不主张日清立即开战,但身为“萨摩阀”的参谋次长川上操六认识到了日清间战争的不可避免,这与主张日清开战的外相陆奥宗光不谋而合。
在随后的“日俄协商”与对俄战争问题上,伊藤博文、井上馨等多数元老主张“日俄协商”,“萨摩阀”基于“南进”优先的考虑,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而山县有朋、桂太郎以及外相小村寿太郎力主“北进”,持对俄强硬立场,极力主张“日英结盟”、“日俄开战”。
最终,上述“对俄强硬派”占据上风,日本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俄国将其在“南满”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而在日俄战后,面对英美等国资本急欲进入中国东北的这一局面,力主对俄强硬的山县有朋、桂太郎等人,从日后实施“北进”的战略整体考虑,逐渐调整了对俄政策,谋求以日俄暂时“提携”的策略手段,来确保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优势地位。
日俄战争
于是,山县在1907年1月的《对清政策意见书》中明确指出,日本与俄国“应该共同策划经营满洲”,
“在不违背日英同盟协定和精神的范围之内,日本与俄国相互提携,这不仅是推进我国满洲经营的捷径,更可以暂时使欧洲列强不致于团结逼近东洋”。
由此,日本将日、俄“合好”作为抵制美国,进而维系、巩固日本“满洲利权”的一种权宜之计。
与此同时,为迫使清政府承认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所获利权的“合法化”,日本急切需要赢得国际支持,因此,在山县有朋和桂太郎的支持下,外相小村寿太郎指示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就中国东北、日本移民问题与美国相协调,经过交涉,双方签署了《高平——卢特协定》。
日本表示不对夏威夷和菲律宾抱有野心,以此来换取美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权益,这是在维持、强化与各国协调关系的背景之下,日本谋求优先确立在“满洲”的权益,将容易导致与各国利益相对立的“南进”加以搁置的一种外交选择。
因此,在“长州阀”迅速占据陆军主导地位的明治中后期,“长州阀”力主“北进”的战略主张,与“萨摩阀”的“南进”优先战略产生了矛盾分歧。
萨摩藩(网络)
但同时,日俄暂时“合好”的策略手段,以及搁置“南进”的“先北后南”战略,不仅使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得以巩固扩展,更对日后“南进”、“北进”战略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长州阀”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的过程中,日本陆军内部也存在着对“长州阀”的反对呼声,如出身土佐、福冈的谷干城和曾我佑准,在陆军中的地位虽仅次于山县有朋,但却对“长州阀”垄断陆军中央要职的状态表示不满,于是二人于1881 年上奏明治天皇,提出有必要尊重民权,并应该反省陆军内部藩阀专横的局面。
对此,山县有朋大怒,以违反军人本分的名义对其进行了严惩,并迫使他们离开陆军,由此,山县有朋大力整肃军纪,并在次年1月4日发布的《军人敕谕》中,明确指出军人不得干预政治。
于是,以此事件为契机,山县有朋的权威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以山县有朋为首的“长州阀”占据陆军主流地位的同时,身为“萨摩阀”的参谋总长川上操六于1899年5月病逝,这进一步加速了“萨摩阀”等“非长州阀”的衰落进程。
于是,“长州阀”完全掌控了日本陆军的人事任免,众多“长州阀”纷纷就职于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重要部门,“长州阀”对陆军的主导权迅速确立。
长州藩(网络)
由此,从明治后半期起直到大正时代,“长州阀”在日本陆军中的权威地位逐渐达到了不可动摇之态势。 特别是在人事任用方面,“长州阀”因迅速垄断了日本陆军的关键部门和重要职位,其优势地位迅速趋于颠峰。
到了明治末期,“长州阀”在日本陆军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开始迅速进入了全盛时代,这场长州与萨摩之争,长州藩最终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
《山县有朋意见书》
《近代的日本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