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之慈父斯大林——他也曾是一个温柔的孩子啊

北街老酒 2024-10-28 14:09:25

1878年12月18日,在俄罗斯帝国格鲁吉亚地区的首府戈里,一个鞋匠家庭迎来了一个小男孩,取名约瑟夫。约瑟夫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徒,她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牧师,而约瑟夫对此也颇为认同,时常出入教会,还加入了唱诗班。谁能想到,这个性格温柔腼腆、甚至有些内向的孩子,日后会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斯大林,意为钢铁之人。

关于斯大林的童年,流传着两个版本,难以辨别真假,在此为大家一一道来。其中一个版本称,1878年12月18日,斯大林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格鲁吉亚地区首府戈里。如前文所述,小约瑟夫敏感且温柔。这样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父母。

在约瑟夫出生之前,他的父母曾有过两个孩子,但都不幸夭折。所以,当第三个孩子约瑟夫降临时,他的母亲立刻为其进行洗礼,祈求上帝保佑这个孩子存活。不知是母亲的祷告灵验,还是这个孩子命硬,约瑟夫确实活了下来。然而,刚出生的约瑟夫十分虚弱瘦小,左脚的第二个脚趾和第三个脚趾连在一起,天生带有残疾。用约瑟夫母亲的话来说,他就是这般虚弱的模样来到世间。对于这个幸存的孩子,约瑟夫的母亲视他为神的奇迹。但这个“神的奇迹”的一生并不顺遂。

这个虚弱的孩子能够顺利出生,没有胎死腹中已属不易。可刚出生的小约瑟夫又染上风寒,且不愿进食。这可把约瑟夫的父母急坏了,他们又是去教堂献祭羔羊,又是给约瑟夫找乳母,这才让约瑟夫活了下来。

历经这些磨难后,约瑟夫的父母给他取了个小名——索索。据说在格鲁吉亚,给孩子取小名能带来好运,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所说的“取贱名好养活”。虽说是封建迷信,但有了这个小名后,约瑟夫和他的家庭似乎真的变得越来越幸运。

人们发现,小约瑟夫虽然身体瘦弱,但非常聪明。别的孩子还在咿呀学语时,他就已经学会说话,而且特别喜欢鲜花和音乐,经常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声唱歌。

与此同时,约瑟夫的父亲似乎也交上了好运,生意越做越大,收了许多学徒,还有多达十人的雇工。这些工人在约瑟夫母亲忙碌时会轮流照顾小约瑟夫,这也是约瑟夫对工人阶级最早的印象。

这段时间,约瑟夫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约瑟夫也在茁壮成长。然而好景不长,约瑟夫的父亲在赚了很多钱后,开始有闲暇去喝酒,后来竟演变成酗酒。每次从酒馆喝得酩酊大醉回来,他就会发脾气,变得越来越易怒冷漠,打架斗殴更是常事。

就在这时,一件决定性的事件让斯大林的童年变得不幸。约瑟夫的母亲长得非常漂亮,但在私人生活方面似乎不太检点。以前约瑟夫的父亲整日忙于工作,没时间去酒馆这种闲言碎语多的地方。如今却不同了。

一次,约瑟夫的父亲在喝醉后与酒馆的人聊天,得知有人说约瑟夫可能不是他亲生的。得知此事的父亲怒不可遏,回家后不出所料地对约瑟夫的母亲实施家暴。

自那以后,父亲不再工作,整日沉迷于喝酒。约瑟夫的家境每况愈下,最后一无所有。他的父亲甚至卖掉皮带去喝酒。多年后,斯大林曾解释说,格鲁吉亚人只有在陷入绝境时才会卖掉皮带。

此时,约瑟夫的家境可谓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的日常依旧是父亲出去喝酒,回来后对约瑟夫和母亲一顿毒打。有一次,父亲竟把年仅五岁的约瑟夫举起来狠狠摔在地上,约瑟夫被打得好几天都尿血。

这个男人不仅殴打他们母子,还要求妻子出去当洗衣工,把赚来的钱全给他拿去喝酒。若违背他的心意,他就会把母子俩打得半死。据斯大林后来回忆,有一次因为没钱让父亲去喝酒,父亲大发雷霆,斯大林吓得躲在床底。父亲不停地骂“狗杂种,你藏到哪里去了”。找不到孩子就只能打妻子,而且打得特别狠,几乎是要把这个女人打死。

好在小约瑟夫从窗子翻出去,满脸是血地在大街上大哭大喊,求过路的人救救他的母亲。等警察赶到时,发现他父亲几乎快把他母亲掐死了。即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约瑟夫依旧成长为一个温柔的孩子。据他的母亲回忆,每次挨完打后,约瑟夫都会忍住眼泪,抱住正在哭泣的妈妈,盯着妈妈的脸说:“妈妈不要哭了,不然我也要哭了。”如果没有这个孩子,这位母亲不知能否熬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后来,稍大一些的约瑟夫选择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妈妈。每次父亲家暴时,他都会奋起反抗。有一次,他狠狠地把两把刀朝父亲扔去,阻止父亲家暴。结果自然是约瑟夫被打得很惨。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约瑟夫七岁那年。那一年,天花席卷了约瑟夫所在的戈里地区。那段时间,每个家庭几乎都传来哭声,死亡人数众多。约瑟夫也不幸感染了天花。

直到这时,那个已经家暴了两年的父亲终于不再打约瑟夫,只对约瑟夫的母亲留下一句“照顾好孩子”,便离家出走,不再管这对母子。好在约瑟夫最后挺了过来,战胜了天花。

在这个事件之后,母亲决定送约瑟夫去读书。她觉得像约瑟夫这样聪明的孩子,若读书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肯定能成为一名受上帝庇佑的神父,不用再像自己一样遭受苦难。

但这时,约瑟夫的父亲又回来了。他坚决不同意约瑟夫去读书,要求约瑟夫必须继承自己的手艺,成为一名鞋匠。对于每一个劝他让约瑟夫去读书的人,他的父亲都怒吼着否决,还说:“不要毁了我的儿子,否则我跟你们没完。”

在父亲的胁迫下,约瑟夫最后没能去学校。在他十一岁之前,一直跟着父亲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鞋匠。但约瑟夫很听母亲的话,母亲希望他读书,于是他经常一个人悄悄地躲在父亲找不到的地方默默看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直到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因一场意外去世,这才为约瑟夫悲惨的童年画上句号。

这段斯大林的童年取自《青年斯大林》这本书,作者通过对斯大林的亲戚、朋友、邻居的采访写成。很多关于斯大林的视频,斯大林的童年都是采用这个版本。

讲完了第一个版本,现在来讲讲第二个版本的斯大林童年。1878年12月18日,斯大林诞生于俄罗斯帝国格鲁吉亚地区戈里的一个手工业家庭。斯大林的父亲贝索是位鞋匠,凭借精湛技艺,获得附近工厂大量订单,家庭生活相对富裕,这使得斯大林的童年十分快乐。

长辈们时常给他讲述古代格鲁吉亚英雄抗击侵略者的传说。斯大林小时候虽瘦弱,却对爬山和攀岩饶有兴致。他常常登上山头,眺望远方,想象着那些民族英雄的壮举,幼年的斯大林总是心潮澎湃。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一击。父亲有了一笔积蓄后,决定自己开一家鞋铺。但独自经营的鞋铺终究无法与大工厂竞争,很快就倒闭了,周围工厂也不再给贝索订单。

迫于生计,贝索只能把家搬到迪比利斯,继续打工。他打算打两年工,攒些钱,凑一笔资本再开一家鞋铺。为尽快实现这个目标,贝索认为斯大林应该子承父业,成为一名鞋匠。

而斯大林的母亲则觉得孩子应该上学,将来成为一位东正教神父。但在那个年代,母亲的意见往往无足轻重。斯大林最终还是听从父亲,成为了一名鞋匠学徒。正当斯大林要开启鞋匠生涯之际,意外发生了。在斯大林12岁时,他的父亲在一次酒后斗殴中去世。至此,分歧画上句号。

这便是第二个版本的斯大林童年。与第一个家暴版本不同,这个版本中斯大林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但不论哪个版本,在小约瑟夫的父亲贝索去世后,斯大林都成功进入了学校。按理说,约瑟夫的家庭十分贫困,按理来说没钱供孩子读书。然而,街坊邻居对小约瑟夫的遭遇十分同情。毕竟这个孩子既懂事又听话,甚至不像是一个格鲁吉亚孩子。所以约瑟夫的邻居们给予了这个孩子帮助。

几十年后,斯大林的同学们还能回忆起第一天在学校见到斯大林的情景。那所学校有 150 名学生,约瑟夫的家庭应该是所有人中最穷的。但约瑟夫却穿着全校最好看的衣服,一件格鲁吉亚人的正式外套,一双崭新的高筒靴,精致的皮腰带,还有一个上过漆的帽子。约瑟夫的这身装扮,像极了一个贵族子弟。特别是他还背着一个红色印花的棉布书包,给同学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几十年后,斯大林的同学们回忆起那天的斯大林,形容他站在阳光下,整个人仿佛在闪闪发光。当然,这闪闪发光的背后,离不开约瑟夫母亲的努力。据邻居回忆,约瑟夫的母亲在那段时间几乎把缝纫机都踩断了。但也离不开街坊邻居们的帮忙。那条街的神父、酒馆老板、警察以及普通街坊们,都为约瑟夫的闪亮登场出了一份力,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斯大林的惊艳亮相,并未给他的学生时代带来好运。

由于悲惨的童年经历,斯大林非常早熟。同学们回忆时都说,斯大林的性格十分僵硬,大家都很害怕他。因为他身上有一股成年人的味道,比同龄人更加坚强、成熟,但也比同龄人更加怪异。他高兴的时候,甚至会单脚跳来跳去庆祝,还会大声喧哗。总之,在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中,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合群。

而不合群的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容易产生矛盾。戈里这座城市,或者说格鲁吉亚地区,民风相当彪悍,能动手就尽量不废话。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温柔内向的约瑟夫,几乎每天都在学校与人打架。

据邻居家的儿子回忆,那个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能根据约瑟夫回家的表现,推测出约瑟夫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如果他哭着回家,那就是被人打了一顿;如果他蹦蹦跳跳回家,那就是他把别人打了。至于没打架、平静回家的情况,几乎没有。

这段时间,约瑟夫的性格也开始发生变化。他逐渐变得越来越调皮,甚至有一次,为了和学校里的同学比谁更有勇气,玩起了一种叫做“捉小鸡”的游戏。格鲁吉亚的民风真是彪悍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给大家描述一下“捉小鸡”这种游戏,就是当马车飞驰而过时,伸手去抓马车的车轴,这就是格鲁吉亚小朋友们最喜欢玩的“捉小鸡”游戏。

像约瑟夫这么勇敢的人,自然也要玩这个游戏。结果,他的左手被碾断了。这个事故给约瑟夫的左臂造成了永久性创伤。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时期的斯大林,他的左手经常戴着手套,甚至比右手更细一些,这就是小时候调皮的代价。

不过这段时间的约瑟夫,虽然打架、玩“捉小鸡”,但他并没有放下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底比利斯圣灵神中学。从这所学校的“圣灵”和“神”这几个词当中,大家应该能隐约感觉到,这个中学与宗教脱不开干系。

约瑟夫刚考入这所学校时非常兴奋,因为他的母亲一直希望约瑟夫能成为一名神父。加入了这个学校,约瑟夫离神父这个职业就近了一大步。所以在这个学校里,约瑟夫开始认真学习。

而且这个时期的约瑟夫发现,自己竟然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基本上达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他刚来学校没多久,文法、修辞、几何、代数、逻辑、希腊语、美术、音乐、击剑、射击、游泳这些课程就被他轻松拿下。这些学科在满分5分的情况下,约瑟夫基本上都是满分。而一些稍微偏科的学科,他也能拿到4分。

学校教授的课程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约瑟夫全部学完了。但约瑟夫是个好学的孩子,没书看总不能剩下的学期天天打架取乐吧。于是他开始在学校里疯狂寻觅,在哪里可以获取更多知识。

这不找不知道,一找,约瑟夫发现学校有一个秘密读书会。这个读书会里,大家主要聚集起来读一些学校、教会或国家不让看的禁书。对于约瑟夫来说,管他什么禁书不禁书,有的看就不错了。于是约瑟夫也加入了秘密读书会。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一本由德国人写的书,名叫《资本论》。刚开始,约瑟夫只是随手翻了翻这本《资本论》,打发时间。结果没想到越看越入迷。这本书对约瑟夫来说,仿佛一道晴天霹雳,对他以往的世界观发起了强烈冲击。书中关于商品、货币、剩余价值、资本的理论,深深刺激了约瑟夫。这给只接受过神学教育的约瑟夫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但是,约瑟夫并没有立刻接受这种思想,反而对这本书产生了怀疑。会不会这本书里写的都是假的呢?毕竟这是一本禁书,而且书里的内容与约瑟夫十几年来的认知完全不同,他怎么能相信这种思想呢?

如果相信了这种思想,那自己按部就班为神学付出的努力又算什么呢?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那他约瑟夫该何去何从呢?于是约瑟夫合上了这本书。但小约瑟夫却不知道,有些东西一旦看过,就会刻在脑子里。回到神学世界的约瑟夫加入了唱诗班,成为了唱诗班里最优秀的歌手,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神学。这段时间的约瑟夫,就像是在用自己的努力对抗脑子里的那种思想,像是一种逃避,像是不愿意承认那赤裸裸的一切。

约瑟夫依旧梦想着成为神父,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成为神父,因为他想帮助穷人,只有成为神父才能拯救他们。直到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拉多。拉多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知道约瑟夫读过那本被俄国禁止传播的《资本论》后,就来到学校找到了约瑟夫。

曾经拉多也是这个神学院的学生,但因为读过《资本论》后在学校里领导了一次起义,被学校开除了。拉多找到了约瑟夫,得知了约瑟夫想成为神父然后拯救穷人的想法,便与约瑟夫进行了一次交流。拉多没有嘲笑约瑟夫的梦想,也没有强迫约瑟夫相信那种思想。而是告诉约瑟夫,如果你想证明这种思想是错误的,那你是不是应该读更多的书,找出证据来,证明书中的话都是假话呢?而且成为神父救不了多少人,但我们的事业却可以拯救很多人。

后来拉多就拉着约瑟夫来到了戈里这座城市的一个小书店,花了5个戈壁办了一张借书卡,然后把这张卡给了约瑟夫,并自信地对约瑟夫说:“现在去证明吧,去证明那种思想是错误的。”

约瑟夫也是不信邪,于是,他从这家书店借到了第一本书,那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那天晚上,约瑟夫花了一个通宵看完了这本《物种起源》。他没有找到那种思想的错误。

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去借书。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本又一本的书被约瑟夫读完了,但没有一本书能证明那种思想是错误的。这让约瑟夫感到恐慌。

此时一种想法在约瑟夫的心中浮现:有没有一种可能,自己一直在学的东西是错的?一段时间后,约瑟夫和他的朋友们躺在草坪上聊天。这一次,他们聊起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公平。但不知为何,约瑟夫这时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上帝是不公平的,甚至上帝根本不存在,我们都被他骗了。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为什么不让这个世界更加公平呢?”

约瑟夫的朋友格里莎非常吃惊地问道:“约瑟夫,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于是,约瑟夫从包里掏出一本《物种起源》,递给了他的朋友,然后说:“我借你一本书看,等你看完了你就明白了。”

这个时候的约瑟夫已经有了很大的思想转变,但他还是没能完全相信那种思想,只是在这段时间里,约瑟夫认识到了可能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上帝。所以他的梦想也变了,从想成为一名神父变成了一个想要成为能改变穷人命运的官员。此时的约瑟夫,与我们后面所能想到的那个钢铁之人、天才革命者斯大林之间还有差距。那么,是什么事情让他彻底转变了呢?

在1897年2月13日,那是斯大林人生中终生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教会学校的老师们说要带学生们去参观一场盛大的表演,而这个所谓的盛大表演实际上是一场绞刑。

有三个人犯下了罪,他们将被执行绞刑。这三个人犯了什么罪呢?偷盗。这三个人本来是农民,但因为地主的压迫太狠,他们根本吃不上饭,还要挨打,所以他们就从地主那逃跑了,跑进了森林。他们躲在森林里,靠打劫为生,但他们从来不打劫老百姓的东西,甚至还会帮助其他农民,他们只抢地主的东西。

而这一次他们偷了一头牛,众所周知,在沙皇俄国,有钱人叫警察的时候,警察总是来得特别快。于是他们受到了警察的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反抗杀死了一名警察,然后就被捕了。竟敢偷地主的东西,他们自然被判处了死刑。

在行刑的这一天,约瑟夫和小伙伴们爬上了一棵树,仔细观察着这场行刑。现场的人群非常躁动,因为这附近有不少农民都受过这三个人的帮助,甚至还有人称这三个人叫做“高加索好汉”,还有人称他们为“神圣的烈士”。好在现场有一群俄国士兵,根据高尔基的回忆,这群士兵表情严肃阴沉,而且对人们充满了敌意,这才维持住了现场的秩序。

随后这三个死囚就走上了绞刑台,其中一个被赦免了死刑,而另外两个则神情自若。其中那个要被执行死刑的头领甚至还在对着观众们大笑,和观众们开着玩笑,然后要来了一口水和一支烟。喝完水抽完烟之后,像个英雄一样高昂着头,走上了刑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巧合的是,在第一次行刑的时候,绳子莫名其妙地断了。这场行刑甚至找了三条绳子,才吊死了两个人。

这场行刑给约瑟夫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在他观察这场行刑的过程中,脑子里那些思想中的关键词不断浮现,商品交换、剥削、剩余价值。我们具体不知道这一次行刑的时候约瑟夫到底想了些什么,但在那天看完行刑之后,约瑟夫仿佛觉醒了一样,他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且他开始相信那种思想了。

但约瑟夫却不是行刑现场唯一一个相信这种思想的人。约瑟夫自己所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就在这个行刑现场,还有一个此后会跟他成为朋友,甚至成为战友的人,这个人叫做高尔基。现在则是一名记者。

在这次行刑后不久,约瑟夫就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了。他的所有老师们联名举荐了他,让他成功入学了一个神学院。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去到了高加索的首都。这是斯大林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从前的约瑟夫,是一个身体有轻微残疾、脸上长着痘痘的男孩。虽然他学习努力且优秀,但这个世界上的恶意从未停止过对他的迫害。他出生时就差点去世。童年生活中充斥着父亲的家庭暴力。学校里肆意攻击和辱骂他的同学们,一起把他变成了一个怪异的人。

唯一能给他救赎的,是他所敬爱的上帝,所以他努力学习神学。而当他接触到马克思之后,这一切都变了。他明白了上帝并不能拯救他,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而且他认为自己还能拯救更多的人。

从这一时期开始,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好斗且怪异。这一时期接触到斯大林的人,在他们的回忆录里说道,约瑟夫变得冷静且谨慎,卑微且腼腆,但他的眼神当中如同燃烧着熊熊烈火。

这导致了学校的神父们以及后来约瑟夫的诗歌编辑们,都将约瑟夫称为“眼神灼人的年轻人”。诗歌编辑们认为是对创作的热爱让约瑟夫拥有了这样的眼神,而学校里的神父们则认为眼神里的热情是敬爱上帝的结果。但只有约瑟夫自己知道,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就在约瑟夫去往神学院之后不久,约瑟夫的母亲突然收到了自己儿子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这封信只有一句话,却弄得母亲一头雾水,又想哭又想笑。那这封信里到底写着什么呢?在那封信里,只写着一句话:“致亲爱的母亲,很快我就会让您脱离贫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