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版图中,中国制造业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卓越的生产能力,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从精密的电子元件到日常消费品,中国工厂生产的商品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脉动。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国内零售业时,却不难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尽管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国内零售业的商品力却常常饱受诟病,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的刘老实。
PART.012024 年,中国在世界工业产值排名中独占鳌头,占比高达 35%,彰显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制造业增加值方面,中国占全球比重近 30%,且已连续 13 年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
放眼全球市场,每三件商品里,就有一件诞生于中国的工厂,这一数据生动地诠释了 “中国制造” 的强大影响力。
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数量突破600 万家,如同繁星点缀在工业版图之上。众多地方特色产业更是在全球市场中大放异彩,成为行业典范。比如:
广东番禺,凭借其在抓娃娃机领域的强大生产力,占据全球市场90% 的份额;
河南许昌,作为假发制造的重镇,全球市场占比达 80%;
浙江诸暨的珍珠产业,以 73% 的全球市场份额,尽显行业优势;
山东平度的假睫毛,湖南浏阳的花炮,全球市场占比均为 70%;
江苏丹阳的眼镜产业,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 50% 的份额......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国内零售业的舞台上,却呈现出与强大制造业极不匹配的景象。无论是传统的线下零售,还是新兴崛起的即时零售行业,商品力整体表现欠佳,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这一现象与中国制造业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正因如此,国外的山姆、Costco、奥乐齐等零售巨头,以及本土的胖东来,凭借出色的商品力,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从常理推断,依托中国强大的制造业,零售业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拥有丰富优质的商品资源,商品力理应强大。但现实却背道而驰,商品力不足成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短板。
追根溯源,问题并非出在产品本身,中国并不缺乏优质的产品,而是在商品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碍,许多好产品难以进入零售渠道。
PART.02据业内人士刘老实透露,在国内零售行业中,企业的选品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像永辉超市、华润万家这类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设有专门的选品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品类经理、采购分析师等专业人员,他们各司其职,旨在筛选出优质的商品。
然而,大多数零售企业,尤其是商超,却将选品团队与采购团队合二为一,这种混乱的管理模式,使得选品过程缺乏专业性和独立性。
刘老实服务过的众多即时零售企业,也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这无疑为优质商品的引入埋下了隐患。
但凡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过的人都深知,采购环节像是一颗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定时炸弹,是滋生腐败现象最为严重的环节。
这一毒瘤不仅严重侵蚀着企业的健康肌体,大幅抬高采购成本,压缩利润空间,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更恶劣的是,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那些真正优质的产品和诚信经营的供应商,因无法承受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而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在许多零售企业中,采购人员看似拿着不高的表面薪资,但其实际收入却令人咋舌。他们通过各种隐蔽的手段,每年非法获取的收入可达几十甚至上百万元。即便企业设有专门的选品团队,内部的腐败现象依然如影随形,成为优质商品进入市场的拦路虎。
众多从业者向刘老实倾诉,超市采购领域的腐败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采购圈里,存在着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若某品类采购经理一年捞不到50 万,便会被同行视为能力不足、手段不够。
这种畸形的行业风气,导致许多采购经理在工作几年后,即便月薪不过万,却能在一个地级城市轻松全款购房,其背后的非法收入来源不言而喻。
在大型商超的采购交易中,供应商与超市之间存在着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供应商在与超市签订合同后,需要向采购工作人员送上平均 5 万元的打点费,这已然成为了一种公开的秘密。而且,合同每年一签,次年续签时,还需额外支付 1 万至 3 万元的续签费。只有当这些费用足额到位,经过采购经理的暗箱操作,超市才会在货架位置、新品引进、结款等关键环节给予供应商支持。
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如何摆上货架、摆在什么位置,或许并不在意,他们更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但对采购人员来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都是他们获取利益的关键所在。
究其根本,是因为采购人员手中掌握着商品选择的绝对大权。超市采购流程看似规范,包括选商品、选供应商、双方谈判、签合同、下订单、交货、上货架、结账等环节。
然而,正是在这些环节中,尤其是在合同签订前的选商品、选供应商、谈判阶段,采购人员收受钱财的行为屡见不鲜。
在采购人员的操作模式中,资深采购往往倾向于“做熟不做生”。他们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建立起稳固的 “利益共同体”,认为这样风险更低。然而,这种行为对超市而言,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超市可能因此数年都无法引入新的供货商,商品更新换代变得极为缓慢,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而新采购员则秉持 “做新不做旧” 的原则,他们热衷于发展新供应商,这样既能获取个人利益,又可避免与老采购产生利益冲突,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更为安全。
通常情况下,采购人员收取的回扣,会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而有所差异,一般为供应商回款的2%至 10%不等。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回扣金额甚至最高可达企业纯利的一半。如此高额的回扣,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让零售行业的商品成本居高不下。
PART.03事实上,采购环节的腐败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远不止吃回扣这么简单。总结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典型的腐败形式:
01
吃回扣、收受贿赂
某电子商务公司非生鲜商品运营部采购经理余某,在2017 年 8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个人或伙同朋友任某,大肆敛财。他们以坑位费、回扣款、返利款、提成款、推广费等各种名义,非法收受供应商给付的好处费,金额累计高达 408.91 万元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也触犯了法律底线。
02
违规操作订单
在一些生鲜企业中,部分采购人员为谋取私利,与供应商狼狈为奸。他们在采购过程中,通过提高采购价格或增加采购数量的方式,虚报采购成本。例如,在生鲜商品换算时,故意多算采购量,从中获取额外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间接抬高了消费者购买生鲜产品的价格。
03
虚开发票
有些采购人员为了套取企业资金,可谓煞费苦心。他们虚构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采购项目或服务,然后开具发票进行报销。比如,编造办公用品采购项目,开具虚假发票,实际上却并未购买相应物品,却将报销所得款项据为己有。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财务健康,也破坏了企业的内部管理秩序。
04
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谋利
部分采购人员将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之便,将采购业务交给亲友开办的公司。或者在采购决策过程中,给予亲友特殊照顾。例如,某连锁超市采购经理,不顾企业利益,将超市的部分生鲜采购业务长期交给其亲戚的蔬菜种植基地。即便该基地的蔬菜价格偏高、质量一般,他依然我行我素,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
05
接受性贿赂
曾有媒体曝光,个别供应商为了与大型零售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惜采用极其卑劣的手段,安排包含色情服务的应酬场合。在一些城市的高端私人会所,供应商宴请采购方,酒足饭饱之后,便安排所谓的 “特殊服务”。采购方人员在接受了这种性贿赂之后,便会在商品采购的价格、质量把控、合同条款等诸多方面,给予供应商不正当的优惠。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供应商利用自己的员工或其他相关人员,与采购关键人物建立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以此来影响采购决策。比如某供应商安排自己公司的一位员工与零售企业的采购经理频繁接触,发展为情人关系。之后,在商品采购招标等环节,该供应商便获得了诸多优势地位,包括以高于市场正常水平的价格采购其商品、在账期方面给予宽松条件等一系列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的操作。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PART.04那么,面对零售行业采购环节如此严峻的腐败问题,应该如何破解呢,刘老实给出三个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01
建立防范机制
一套完善的防范机制对遏制腐败至关重要。企业要构建起多维度的监督体系,涵盖内部审计、外部监察以及员工举报等。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且深入地审查采购流程,对采购合同、发票凭证、资金流向等进行细致核查,及时发现潜在的违规操作。
同时,引入外部专业的审计机构,凭借其独立、客观的视角,对采购环节进行全面“体检”。为鼓励员工参与监督,企业需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对举报属实者给予丰厚奖励,以此激发员工维护企业廉洁的积极性。
此外,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采购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如采购价格波动、供应商合作频率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02
高薪养廉
适当提高采购人员的薪资待遇,使其收入与责任相匹配,是减少腐败动机的有效途径。高薪不仅能满足采购人员合理的物质需求,降低其因经济压力而涉足腐败的可能性,还能增强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企业在实施高薪策略时,需配套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廉洁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表现优秀者给予额外奖励,违规者则严惩不贷,让高薪成为激励廉洁工作的动力,而非滋生腐败的温床。
03
内部定期调岗机制
采购岗位长期由同一人担任,容易形成稳固的利益关系网。因此,建立定期调岗机制势在必行。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打破他们与特定供应商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勾结关系。
每次调岗时,对原岗位工作进行全面交接审计,确保工作的连续性与合规性。同时,新到岗人员由于对新环境和业务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客观上增加了腐败操作的难度,从而有效降低腐败发生的概率。
当然,有生意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即便在我们仰望的那些国内外零售企业里,也一定存在蛀虫,只是相对绝大多数零售企业,他们的比例少之又少,而这就是绝大多数企业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