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军战俘 来源:《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王牌部队陆战1师正面相遇。在长津湖畔,志愿军9兵团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结合下,迫使200余名“联合国军”集体投降,首创了成建制歼灭美军的战例。本书从“联合国军”参战官兵的视角,记述了这场战斗的前后经过。
1.美军特遣队撞进埋伏圈
截至1950年11月28日拂晓,“联合国军”在长津湖的败局已定。湖西侧,美陆战1师第5团和第7团仍深陷重围。在此危急关头,师长史密斯将军下令组成一支特遣队。该部将向北杀出一条直通下碣隅里的血路,为两个正遭围攻的团开辟补给线。特遣队由陆战1团属下3营的乔治连组成,卡尔·西特上尉统率;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和美7师第31步兵团的贝克连为后援,英军中校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担任总指挥。
由于中国军队的猛烈抵抗,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直到28日下午1点55分才开始出发。队伍以17辆坦克为先导,另有12辆坦克殿后,阵势颇为壮观。然而,由于西特上尉指挥的海军陆战队不久便遭到来自房屋和战壕中的冷枪袭击,步兵们不时得跳下卡车,扫除中国人的顽强阻击。当特遣队于4时15分停下来时,只前进了大约4英里。
军官们认为,他们能够强行闯过剩下的7英里路程,但由于道路状况和中国人的抵抗日益增强,将会承受极大损失。德赖斯代尔用无线电与史密斯将军联系,后者命令他:无论付出多沉重的代价,也要继续前进;援军一定得到达下碣隅里,以解救长津湖边的部队。听到这道命令,西特和德赖斯代尔两人面面相觑,沉默无言。
待坦克加满了油,队伍又开始前进,但在黄昏时分遭到炮火袭击,西特乘坐的吉普车被摧毁。周围的士兵成片地被弹雨刈倒,但西特一人却像是被无形的盾牌保护着。“给我顶住!射击!”他高声喊叫:“大家背靠卡车,不论发现目标与否,给我打!”战斗稍歇,西特走到前面去找德赖斯代尔。“我中弹了,”英军中校说道,“现在由你来指挥。”
西特,这名曾在二战中荣膺过“银星”勋章的英雄此刻也惊恐万分。“那好吧,”他勉为其难地答道,“我来对付这一切,得用坦克火力作掩护。”
终于,下碣隅里映入眼帘。特遣队看到许多巨大的帐篷,那应该是友军的营地。“喂!伙计,”西特自言自语道,“我们成功了。”话音未落,从帐篷里突然冒出了中国军队发射的枪弹,它们如雨点般地倾泻在士兵头上,特遣队顿时阵脚大乱。
2.“在阴间你无法扩大力量”
此时,大约6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美军第31步兵团大部和差不多全体师部人员及后勤部队都落在了后面。不久,这批人员又被分割成几小群。最大的一群由135人组成,约翰·麦克劳林少校指挥。这群身陷重围的士兵仅有一门75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外加几支卡宾枪、M-1型机枪和一些手榴弹。
霎时间,卡车燃起了大火,中国军队发射的迫击炮弹铺天盖地落了下来,军号声、哨子声和中国士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不久,此地便以“冥火谷”闻名于世。到凌晨2点,麦克劳林手下的士兵几乎弹尽粮绝。随行的美联社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埃尔自告奋勇,顶着密集的炮火去搬救兵,然而刚走出一百多码的距离就当了俘虏。幸运的是,中国人的火力渐渐弱了下来,并且在凌晨3点过后突然中止了。
麦克劳林意识到,他的队伍很快便会面临一场灾难。他要求派一名志愿人员,同朝鲜翻译一道,去与中国人谈判。看到没人搭腔,吉拉摩·托瓦中士,一位墨西哥淘金者的儿子,自告奋勇站了出来。托瓦的头上中了一颗子弹,此时还能感受到吗啡的效力。
麦克劳林告诉他要向中国人投降,“他们定会嘲笑你,但是,我们必须争取主动。”托瓦和翻译朝南走去,走了约150码的距离后,就碰上了几名中国军人。托瓦重复了麦克劳林的口信。一名中国军官答道:“回去告诉你们的指挥官,10分钟内投降。”
托瓦带着最后通牒回来。麦克劳林告诉托瓦,为照顾伤员,他需要等到6点30分才能投降。这位少校在玩时间把戏,他指望到黎明时分,空中掩护将会到来。
托瓦和翻译又回到中国人这边。对方干脆地回答“不行”,说他们只剩5分钟时间。麦克劳林决定亲自出马游说。就在他与中国人谈判的当儿,托瓦趁机同詹姆斯·伊根交谈了几句。后者是一位陆战队少校,负了伤,此刻正躺在地上。“你对投降怎么看?”托瓦问。
“在阴间你无法扩大力量。”伊根说道。在四周,中国人至少有3个团。
托瓦看到麦克劳林还在争辩,对方变得愤怒起来,中国士兵开始接近美军。
“少啰唆!痛快点儿!”托瓦冲麦克劳林喝道。后者想了想,摘下随身佩戴的0.45口径手枪,把它交给了一名中国军官。
3.“限我们10分钟内投降”
在麦克劳林以南约300码的地方,运输军官亨利·西利少校正躲在排水沟内,筹划构筑环形防线。陆战队的约翰·巴克中尉与15名师部直属士兵则处在离沟不远的地方。他突然发现,在一座熊熊燃烧的农舍附近,有个人朝这边走来。“大家别开枪!”来者喊道。很快,巴克发觉他身披一件美海军陆战队的风雪大衣。“举起双手,过来!”他命令道。
当来人越过铁路路基时,巴克发现,这是陆战1师军需处的一名上士。上士透露,他的队伍一小时前已全部被俘,所有士兵几乎都受了伤,但中国军队在照料他们。一名会讲英语的中国军官命令他过来劝降。
“我们就是不投降!”巴克怒吼道。
此刻,南边发生一阵骚动,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几分钟后,西利少校带着两人出现在他们面前。西利刚打出一发子弹,右手尚在微微抖动。巴克简要地汇报了一下情况:“现在你是最高官员,我们必须作出决定,下命令吧。”
“我去找中国人,以争取时间。”西利说道,带着那名上士去谈判。他刚一离开,巴克就与师情报官员迈克尔·卡普拉罗上尉开始组织士兵突围。10名战士负责帮助伤员,其余4人与巴克担任前锋。15分钟后,西利孤身一人跑了回来,对巴克说:“限我们10分钟内投降,中国人将随后发起攻击。”
巴克引路,士兵们以环形防御阵势尾随其后,开始朝冰封的长津湖撤退。由于担心冰层不够厚,巴克非常小心。幸好,湖面冻得很坚固,所有人安全地抵达了对岸,并未遇到预料中的机枪扫射。只几分钟,全体突围人员便沿着一座长满松树林的陡峭山脊爬了几百英尺高。此时,迫击炮弹落在了他们原来的掩体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呐喊声以及爆炸激起的烈焰。众人回头一看,中国军队已推过了他们早先的阵地,继续朝南方挺进。
4.中国士兵冒险给俘虏烧水
英军第41突击队安德鲁·康德伦的队伍也一直隐藏在公路附近,只要天色破晓,他们便有机会安全撤离。这位苏格兰人忍受着严寒的侵袭,衣服冻得硬邦邦的。正在给一名负伤的海军陆战队员包扎伤口时,他听到身后有人咕哝了一声:“嘿!”
康德伦转过身,他想那可能是一名南朝鲜士兵,因为来者身上披着防雪斗篷。对方又一次叫道:“嘿!”同时举起冲锋枪对准了康德伦--这是名中国士兵!
康德伦站起身来,打算同他较量一下。不料旁边一名美国兵喊道:“喂!伙计,快把枪扔掉,我们投降。”
康德伦对此感到恶心,但还是把枪丢到了一旁,心想:“怎么没人告诉我这里都是一群胆小鬼呢!”更令人惊讶的是,那名手持冲锋枪的中国人跑了过来,开始与他握手。中国士兵粗粗地搜了搜康德伦和其他士兵,只要武器,不要纪念品。接着,来了位中国军官,他将俘虏们集中到一起,发表了一段欢迎词。“你们不远千里被送到朝鲜,屠杀这里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但这不怪你们,都是帝国主义者的错。我是无产者,你们也都是无产者。”何谓帝国主义者?何谓无产者?康德伦听得一头雾水。
中国人把他们押到一间茅草屋内,一名卫兵提来一大葫芦开水,三十几名俘虏就地洗了起来。当看守返回时,水里已满是肥皂泡,污浊不堪。这名中国士兵惊讶地看看水,愤怒地瞪了他们一眼,随即舞动手中的枪把全体俘虏赶到一堵墙边,让他们背对墙站立。
康德伦等人不知道是什么惹恼了他。只见卫兵一边高声叫骂,一边用脚对着盛水的葫芦又踢又踹。不一会儿,先前发表热情讲话的军官出现了,他解释道:那名看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冒着遭美军飞机轰炸的危险燃起一堆火烧水,以便让战俘们喝上开水。用这些水洗漱,对他简直是莫大的侮辱。战俘们则表示,他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那名军官仍继续斥责战俘,认为他们是故意怠慢卫兵,鄙视他的礼物,让他丢面子。在康德伦看来,这或许是东西方彼此完全误解的一个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