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拒绝50万年薪去山里做老师,面对央视采访,他却说:放过我吧

九天揽月呢 2025-01-22 09:39:27

“你们放过我吧!我不想再面对镜头了。”

面对记者们的采访,刘秀祥一再推脱,在他的心里,自己仅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并没有必要被大肆宣扬。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成为乡村教师之前,刘秀祥每年的年薪高达50万,在专业知识上,就连不少的高校老师都要向他请教。

明明有不可估量的前途,刘秀祥为何突然间要去乡村教师?如今的他又是否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从未停息的奔跑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一个贫困小山村里。

他的父亲是村里最勤劳的农民,母亲也很是温柔。

然而在刘秀祥四岁那年,一场意外击碎了这个家。

刘秀祥的父亲突发重病去世,这个家瞬间崩塌。

母亲因为无法承受打击,精神逐渐失常。

从此幼小的刘秀祥,便成了母亲唯一的依靠。

他的哥哥和姐姐在父亲去世后相继离开,姐姐失联。

哥哥拿着卖家里唯一一头牛的钱消失在了远方。

家里的顶梁柱走了,家人也散了。

家中唯一剩下的是疯癫的母亲,和这个四岁的孩子。

生活的重担毫不留情地压在了他瘦小的肩膀上。

他每天起早贪黑地种地,捡垃圾,甚至四处讨饭。

他固执地告诉自己:“只要能让妈妈吃饱,我干什么都可以。”

刘秀祥本以为他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他不敢奢望读书,只希望能在村里挣扎着活下去,但命运似乎并不想放弃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情况被村里的小学老师发现。

那个老师说了一句改变他一生的话。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读书才能让你有更好的未来。”

老师不仅帮他交了学费,还亲自接他到学校。

可他的同学并不欢迎他,甚至给他起了个外号“小疯子”。

因为他的母亲总是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学校门口四处游荡。

而他却从不辩解,默默忍受着周围人的嘲笑,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

尽管条件艰苦,他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

后来他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望谟县重点中学。

他没钱租房,就带着母亲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一个稻草棚。

每天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

生活的艰难远远超出他的年纪能承受的范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在苦难中前行

高中时为了交学费,他在暑假到工地搬钢筋,每天肩膀被磨得鲜血直流。

他也曾在工地上因为劳累过度从高处摔下,幸亏掉在安全网上才保住性命。

然而这些苦难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开学后他咬着牙背起母亲来到学校。

租下了一个已经废弃的猪圈,简单清理后当成住处。

高考时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体力不支,直接晕倒在了考场。

他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那一天他在母亲面前跪倒,痛哭失声。

他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但他又一次站了起来。

他给县里所有的高中写信,恳求能复读一年。

最终他的真诚打动了一位校长,校长破例让他回到校园。

第二年,他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大学。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母亲:“妈,我们终于可以住进学校宿舍了。”

大学生活并不轻松,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挣来的钱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要寄给贫困的弟弟妹妹。

他“背母求学”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他一夜之间成为焦点。

很多人愿意捐款帮助他,但他一一拒绝。

他说:“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我能养活自己了。”

大学毕业后,刘秀祥收到很多公司的工作邀请,其中一家开出了50万的年薪。

但他放弃了这些机会,选择了一份普通的保险工作。

他以为自己可以就这样过上平凡的日子,但一次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计划。

那是一个他曾资助过的女孩,她在电话里哭着告诉他,自己准备辍学去打工。

他急忙赶回老家,想尽一切办法劝说女孩继续读书。

但女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说:“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嫁人。”

这件事让刘秀祥深感痛心,大山里还有无数孩子可能会因为贫穷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他辞掉了工作,带着母亲回到老家,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

刘秀祥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他用自己的经历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他开摩托车跑遍了全县的村寨,劝回了1800多名辍学的孩子。

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用来资助学生,最后甚至因为没钱买新摩托车。

只能找学校门口的老板们借车用,成了当地老板们“最怕见到的人”。

我只是个人民教师

十年里,他骑坏了8辆摩托车,劝学无数,但自己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变得宽裕。

他和妻子、女儿依然住在学校的公寓里。

但他却很满足:“学生读书改变命运,我的生活就值了。”

当刘秀祥被问到,为何愿意放弃高薪回到山里时。

他的回答直击人心:“一个人不应该活得让人同情或可怜。我想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拥有自己的未来。”

面对央视采访,他平静地说道:“请放过那个曾经的我,过去已经过去了。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做了该做的事情。”

他不愿再谈过去的苦难,而是希望人们把目光转向教育本身。

“我希望有一天,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像刘秀祥一样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教育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除了刘秀祥以外,还有不少的人民教师,一直奋斗在一线。

十年前24岁的袁辉从南京大学毕业,拒绝高薪工作,来到湖北恩施州姜家湾小学支教。

他带着简单行李和一袋大米,住在用课桌拼成的“床”上。

从此扎根大山,过起没有工资、靠捡废品补贴生活的日子。

学校条件极差,没有自来水,吃水要走山路取,洗澡靠雨水。

他教着两个年级的课程,课余时间陪孩子们踢球、聊天,设计各种活动让他们找到自信。

为了不让孩子掉队,他坚持每周三次走十几公里山路为“瓷娃娃”青青上门授课6年。

孩子们亲切地叫他“袁哥”。

他经常用自己微薄的补助资助困难学生。

有时把仅有的1000元补助全给孤儿小谭,或为贫困学生买学习用品。

他还联系公益组织,为学校争取书籍和生活物资,改善了孩子们的条件。

十年间,他骑坏几辆摩托车,送走一批批考上大学的孩子。

他自己却始终坚守山区,没有编制,也没离开。

他的父母、朋友都劝他回城发展,他却说:“孩子的未来最重要。”

如今他依然支教在恩施州另一所学校,每月仅靠补助生活。

他用自己的坚持,为大山孩子带去了希望。

有人问他何时离开,他只回答:“我会一直做下去。”

也正是有他们这些人民教师,才让乡村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