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剑客”之一现身菜子湖!十年禁渔,濒危到重回人类餐桌?

万物灵 2024-12-18 14:12:0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被称为“长江三剑客”之一的鳤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的物种,放眼望去一共就没几条了。你就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学者,也有很多不认识它的。

但您猜怎么着,前不久竟然有大量的鳤鱼,出现在了长江水域内最神秘的菜子湖,里面的鳤鱼多得都看不见水了!

这肯定是好事一件,但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咱们还得扒一扒。

它们回来啦!

2024年10月21日,安徽某高校的研究团队,和往常一样,在菜子湖水域进行水文勘测和常规采样。

这时候研究团队中突然有人惊呼:“你们快来,这是什么鱼,我怎么感觉它看着像鳤鱼呢?”

鳤鱼,又叫刁子,通体银白色,头比较小,眼睛也比较小,嘴巴比较尖。长得就像更短更宽的带鱼一样。主要生活在长江水域,在长江以南的水域中也较为常见。

当然了,是以前比较常见。

回到故事中,同伴的惊呼喊来了周围所有的研究人员,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了起来。这种鱼实在是太稀有了,即便是有多年经验的工作人员也未必能确定。

于是他们就随机捕获了一条小可爱,送到实验室进行无害化监测,在对比相关的资料,最后终于得出答案——它,正是失踪多年的濒危物种,鳤鱼。

一时间,实验室中欢呼声四起,甚至有工作人员的眼眶都湿润了起来。

多少年了,本以为这个物种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不承想,它们竟然就这样水灵灵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眼中。

不止如此,在长江流域的多地,也都有研究人员和钓鱼爱好者发现了鳤鱼的身影,甚至有人在赣江,都钓出了鳤鱼。

这一物种原本销声匿迹,突然像炸开的烟花一样,散射得到处都是,你让人怎么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

有钓友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的话:“我钓鱼这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什么东西我都钓上来过,能钓出鳤鱼,这还是第一次。”

活跃在一线的钓鱼大佬尚且如此,普通人,或者是孩子,可能都完全没有听说过这种鱼。

可想而知,它们是有多么地濒危。以后形容别人运气好你就不要叫他锦鲤了,你就叫他“你个大鳤鱼”。

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野生鳤鱼是极度濒危物种,还有“水中大熊猫”的美誉。

如果大家在野外看到这种鱼,千万不要伤害它们。因为数量比较少的物种,我们还能尚且称呼它们为“国家保护动物”,这个物种,数量少到你想保护,都找不到它们的身影。

虽然它们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你说一共没几口人了,你还钓出几条给焖了,你的良心不痛吗!你是真不知道野生鳤鱼是怎么没的!但没关系,咱们这就说。

怎么没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不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它是怎么没的!”

因为在老一辈的印象中,以前的鳤鱼相当常见,身价甚至都比不上鲫鱼。

哪怕往回退20年,鳤鱼都是经常出入在千家万户的存在,怎么突然间就成了濒危物种了呢?

甚至都有人曾宣告,野生鳤鱼已经灭绝。就算是给地球翻个底朝天,你也找不出几条。

这说法虽然夸张,但也不是乱说的。

一般来讲,物种濒危无非就这几个原因:

第一,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压榨了物种原本的生存空间;第二,本身太脆弱;第三,也是最让人觉得心痛的一点,那就是来自人类的大规模捕杀。

鳤鱼算是比较惨的,它们濒危的原因属于第四种——那就是以上三种,它们全都占了。

自然环境被破坏,不用多说了吧。我们现在正处在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物种大灭绝,物种灭绝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前五次之和。

碳排放、工业发展、水污染、水土流失,这些不都是在破坏自然环境吗?

不都是在压榨各种生物曾经的生存空间吗?再加上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为了防止自然环境被彻底破坏,很多山、水、树林,也都被冠名成了——自然保护区。

自然如果没有被破坏,保护它做什么?

而这对于鳤鱼来说,影响就更大了。

这种鱼喜欢每年游回长江水域进行产卵,但是长江修建的大坝,引起了严重的水文波动,导致它们不能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产卵,种群数量当然就少了。

再说鳤鱼太脆弱的事情,这种鱼类在水中的地位比较低,平时就吃点水中的小昆虫和小鱼,最大的特点就是游得快。

不快不行啊,天敌太多了。

而且它们本身对水质的要求就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只生活在长江以南的水域。

最后一点,鳤鱼同样也没逃脱过人类的大规模捕杀。因为这种鱼,实在是太好吃了。

青鱼、草鱼、鲢鱼,这三种常见的鱼加起来,都没有鳤鱼好吃。你听我的,你现在就出去买两条,闭着眼睛做都好吃。

这就对于鳤鱼来说就太恐怖了。像小龙虾这种,全身带壳的,没多少肉的,在国外都没人吃的东西,现在都被人吃到养殖场去了,更何况离开水就活不下去的鳤鱼呢?

于是就在过去的长江流域,到处都有人捕捉鳤鱼,有的鳤鱼刚出生,还没等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就先跑到了人类的肚子里。

这三种情况加在一起,导致野生鳤鱼的数量急剧减少。在70年代,这种鱼每年能捕捞到26万吨,到80年代,这个数字减少到了20万吨,到了2010年之后,每年捕捞量不到10万吨。

2017年,原本经常有鳤鱼出没的水域,已经彻底没有了它们的身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经过确认,将野生鳤鱼评定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然而万万没想到,这才过去多久,曾经被认为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竟然重新出现在了长江流域,而且数量大得惊人。

这是为什么?

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长江禁渔。

2020年,农业部发布了长江进行“十年禁渔”的公告,从2021年开始,不允许对长江的自然鱼类进行捕捞,直到2031年。

这边长江禁渔,另一边,我们又在努力地改善自然环境,而且还奋斗在“碳中和”的第一线,自然环境日益改善,鳤鱼等濒危鱼类的数量得以上升。

这是野生鳤鱼种群的复苏,却更是长江禁渔成果的具象化体现,是我国在保护自然环境上的切实成果。

不止是鳤鱼,还有中华淡水蛏、长江江豚、背瘤丽蚌等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在持续上升。

禁渔刚过4年,成果已经如此斐然,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到了2031年,我坚信长江将又会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

不能人工养殖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就有疑问了,这么濒危的物种,为什么不去人工养殖?

事实上,鳤鱼的人工养殖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相关的程序也已经被完善了。

早在1977年,湖南省公安县就率先完成了鳤鱼的人工养殖,鱼群产卵率高达45%。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可以人工养殖,为什么它们仍然是濒危物种?

再拿小龙虾出来举例,如果没有人工养殖,估计它们早就被人吃绝户了。如果我们像养殖小龙虾那样大规模养殖鳤鱼,是不是它们就不会变成濒危物种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鳤鱼的养殖?

这个答案也是非常简单,那就是鳤鱼的养殖难度,比其他的常见淡水鱼养殖的难度大很多,成本投入也更多。

前面我们说了,鳤鱼比较脆弱,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水质一但有问题,就可能会闹个小病小灾的,严重一点,那就是“一片一片”地死啊。

虽然人工饲养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但这不代表它的难度降低了。

打个比方,别人养的牛都是高大威猛,你再看看小英家的牛,连狗都打不过。

如果你是养殖户,你是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养殖有难度的鳤鱼呢?还是愿意选择低成本收入高,扔水里就活的草鱼呢?

因此,养殖鳤鱼的企业在过去就比较少,那时候大家也没想到,到处都是鳤鱼,竟然也有被吃成濒危物种的一天。

等大家都反应过来要养鳤鱼的时候,已经晚了,它们的数量已经开始急剧下降了。再想置办有规模的鳤鱼养殖基地,难度就更大了。

当然,这不是说鳤鱼没有人养,只是在解释为什么养鳤鱼的人,没有养其他鱼的人多。

不过以上说的一切,有可能已经完全成为过去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鳤鱼的数量正在极速上升,相信用不了多久,它们又能像以前一样,活跃在全国人民的餐桌之上。

最后还是为我国在自然保护上所做的努力感到欣慰,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