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54年,东方红一号为何没坠毁?专家:再过1000年也没事

北纬的咖啡豆 2024-11-04 14:07:04

太空无垠的黑暗中,点缀着点点星光,其中一颗并不起眼的小亮点,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它就是东方红一号。

这颗卫星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或许只是历史课本上的一行文字,但它背后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也更让人动容。

不光是一颗卫星,也是一代航天人的心血结晶,是航天事业从零开始的起点,它见证了中国航天从“一穷二白”到“上九天揽月”的伟大飞跃。

01

永恒的太空漫步

1970年的4月24日的黎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睹了火箭射出璀璨的尾焰,撕裂了戈壁滩的寂静,肩负着东方红一号冲向了宇宙深处。

那一刻全国人民都欢呼起来,大家的心都飞向了广阔的宇宙,这颗承载着无数期盼的卫星,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振奋了民族精神,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东方红一号原定的使命期限,只有短暂的28天,电量耗尽时,就是它沉默的日子,成为宇宙的静默存在。

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情况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让人想不到的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颗“超期服役”的卫星,还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没像其他一些早期卫星那样,坠入大气层化为灰烬。

不仅“活着”,还曾与我国空间站“擦肩而过”,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太空同框”视频,这段视频在网上火了,很多网友看了都感慨万千。

人们惊叹我们航天技术的进步,也为东方红一号的传奇经历所感动,这颗“老兵”的持久力从何而来?答案藏在它那特别的轨道设计里。

它的运行轨道并不是随意设置,而是经过精密计算与精心规划,卫星的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距离地球441公里,及2368公里,这样的高度已经超越了大气层的边界。

在这个高度上,空气阻力极小,卫星的能量损耗也相对较低,可以依靠地球引力维持长期稳定的运行。

换句话说科学家们巧妙地利用了地球的引力场,为它找到了一个“永恒的停车位”,让它能够在太空中持续“漫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和一些低轨道的卫星完全不同,这些卫星会因为大气阻力逐渐下降,在大气层中烧毁。

02

自力更生铸造航天的脊梁

在那个年代,我们航天事业几乎是从零开始,技术积累薄弱,资金短缺,科研环境也十分艰苦,雪上加霜的是,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拒绝向我们提供任何帮助。

航天人没有退缩,他们靠着自力更生的精神,迎难开始了漫长艰辛的探索之旅,从1958年正式立项到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历时12年。

这12年是航天人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12年,他们渡过了难以想象的技术难题,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了卫星的研制。

卫星外壳铆接时,因专业桁架的缺失,工人们只得操起小锤逐下敲打,只能用自身躯体,来替代桁架固定工件。

“土法上马”的场景,现在听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是航天人克服困难、自主创新的真实写照。

火箭的每个部分都经过了多次测试和优化,在计算机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很多计算任务都得靠人来完成,科研人员们日夜不停地工作,用算盘和计算尺完成了大量的计算任务。

03

中国航天的时代交响

老一辈的开辟了道路,而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也接过重任,继续传承和发扬。从东方红一号开始,我国航天的辉煌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已经“沉默”的卫星,依然在太空中默默地飞行,它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中国的航天梦。

从神舟飞船的屡次往返天地间,到嫦娥号的探月壮举,再到天问一号对火星的执着探测,我们的航天事业步步为营,接连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未来航天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探索为目标,传奇远未结束,它还在太空中运行,继续见证着中国航天的进步。

成就将持续激发一代代航天工作者的热情,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太空梦想,勇往直前,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或许能将这些航天器带回地球。

让它们在博物馆中安静地退休,向世人讲述航天史上的传奇故事,散发出中国航天精神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是科技的结晶,更是时代变迁的标志性象征,它们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耀。

信源:东方网2020年4月23日,关于发射成功50周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何至今仍在天上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