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战役之争:许世友罕见地支持粟裕,借此实现人生关键跨越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08-27 01:20:01

许世友上将作为华野的纵队司令,与其他同批当纵队主官的资历、功劳相若,何时何地突然超越他们?

有一个关键词:胶东保卫战。

许世友在这场战役中,罕见地与粟裕持相同意见。就是这次罕见的行动,似乎进一步使唤中央确认了他的某种过人之处。

一、许世友的地位

华野的纵队司令,最后达到的军衔级别,层次相差比较大。高的到上将,低到才少将。

下面是各位纵队司令的军衔:

一纵叶飞,上将。

二纵韦国清(前),上将。滕海清(后),中将

三纵何以祥(前),少将;孙继先(后),中将。

四纵陶勇,中将。

六纵王必成,中将。

七纵成钧,中将。

八纵王建安(前),上将(56年授衔)。张仁初(后),中将。

九纵许世友(前),上将;聂凤智(后),中将。

十纵宋时轮,上将。

十一纵管文蔚(前),未授衔;胡炳云(后),少将。

十二纵陈庆先(前),中将;谢振华(后),少将。

十三纵周志坚,中将。

渤海纵队袁也烈,少将。

鲁中南纵队傅秋涛,上将。

两广纵队曾生,少将。

特纵陈锐霆,少将。

为免冲淡主题,傅秋涛的情况以及各纵队的政委暂时不论。几位纵队司令能授衔为上将,都有各自独特的境遇。许世友比较关键的一步,就是在胶东跨出的。

1947年7月华野七月分兵,陈毅粟裕率二、六、七、九等纵在鲁中作战不利后,再度分兵,陈粟率六纵、特纵转兵向西,与一、三、四、八、十等西线部队汇合,称为西线兵团。谭震林、许世友率二、七、九、十三等纵队向胶东方向前进,坚持内线作战,称为东线兵团。

一个多月后,许世友升为东线兵团司令员,后改称山东兵团。

这个任命,就此奠定了1955年许世友授为上将的基础。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上文所述几位上将,叶飞、韦国清、王建安、宋时轮都还在纵队司令员位置上。

许世友资格比较老,当年红四方面军军长级人物,此时略比叶、韦等一点也可以理解,如果升任兵团副司令员也可以接受。而一步到位变为兵团司令员,与纵队司令员的级差可就是实打实的上下级了。

这是令人费解的。

许世友指挥九纵打了很多硬仗,这不假,但九纵无论战斗力还是功劳,在华野远远超出别的纵队吗?恐怕一纵、三纵、四纵、八纵都不答应。

所以我们说,这段故事要从胶东保卫战说起。

其实1947年七月分兵后第二次分兵,起初陈毅粟裕向中央建议的,并不是许世友出任东线兵团司令员,而是谭震林任司令员,许世友为副司令员。

此事,载于《粟裕文选》第二卷1947年8月5日电。

该电系陈毅粟裕署名,向中央军委及华东局发电,核心意思两条,一是饶漱石到渤海军区主持支前补给中心,专力支持西线兵团工作。二是谭震林、许世友等到东线主持大局,组东兵团司令部,以谭为司令员,黎玉为政委,许世友为副司令员。

这个命令才是符合当时许世友地位的任命,比其他纵队司令员资格老一些,战功也是一流的,所以比别人早一点当上兵团副司令员,完全可以理解。

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许成了正司令员,谭变成政委了呢?

二、内外线之争

关于许、谭二人的任职,许多官方传记都没有体现这个细节,越发显得古怪。

比如《中共组织史料》《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组织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之《许世友传》等,这四套资料书是最权威的,都直接记录许世友为东兵团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

记录这个任命的时间,都是1947年8月。

也就是说,从8月初陈粟发出建议到次日毛主席立即复电同意,到8月底这20来天的时间,一定出了什么变故,才使得兵团司令员的任命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对照一下史实,这段时间还真是风云激荡,乃是一段关系华野生存的重要时刻。

国民党军进攻胶东军区。

1947年8月18日,蒋介石被所谓的鲁中大胜(指南麻临朐两战)所刺激,认为胶济铁路既已打通,运兵没有障碍,于是亲赴青岛,部署对我胶东根据地的进攻,这就是后来军史上所谓的“九月攻势”。

蒋介石调集6个整编师的兵力,整编第8、9、25、45、54、64师,加上青岛的海军第一、二舰队各一部,空军第五、第二十七中队,共约20余万大军,企图一举吃掉兵力寡弱的胶东军区。

整个胶东进攻作战,以范汉杰为胶东兵团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

除了胶东本区,还有整编28、83、44、12等师分守鲁中、滨海等要点,配合胶东作战。

胶东军区军事压力空前增大,在巨大压力面前,部分指挥员的判断力出现偏差,尤其是谭、许、饶之间,思路并不一致。

许世友认为,应当集中全部兵力在内线作战。谭震林则认为应该在外线作战。

当时许世友率九、十三纵在胶东军区内部,谭震林率二、七纵在滨海军区与胶东军区的结合部。据情报,国民党军只知道胶东军区有一个九纵,十三纵系刚成立的尚不为敌所知,国军也不知道二、七纵本也要开到胶东。

谭震林的理由是,二、七、九纵在南麻临朐战役中受到损失,部队元气未复,不宜集中到胶东军区与敌人重兵集团决战。况且二、七纵尚不为敌所知,最好隐蔽于滨海,使敌军放松警惕。以十三纵在区内节节抗击,许世友率九纵南下与二、七纵会合,通过外线机动作战歼灭敌人。

许世友反对,认为南下不一定能引动敌人,范汉杰并不是易与之辈,仅靠十三纵新成立的部队万难抵挡得住敌人。如果胶东区没守住,南下又歼灭不了敌人主力,到时滨海军区也要完蛋,怎么向华东局交待,怎么向中央交待?

在许世友坚持下,饶也同意坚持内线,但他也不好驳回谭震林的意见。

两方面争执不下,来回商量了好几天也没个结果,其间丧失了寻机歼灭孤军游动的黄百韬整25师的机会,被粟裕批评了一顿。

争论传到华野总部,陈毅、粟裕对此很不满意。粟裕的着眼点更高,他认为胶东军区是华野最后的保障,这里是华野的兵源基地,军工基地,物资中转基地,后方勤务基地。

现在全山东的伤病员大部分集中在胶东军区,2000多名高干家属和5000余名病号,以及十几家军工厂、被服厂,大大小小的党政机关、学校、仓库,非一般根据地所能比。绝不能抛弃。

粟裕举了个最直接的例子,华野特纵现缺乏汽油、炮弹,不要说打仗,如果胶东军区全部丢掉或大部被敌摧毁,特纵不仅打不了仗,连移动都困难。

谭震林仍坚持己见,继续在滨海军区作战。

饶从中说合,把粟裕的意见、饶许的意见综合起来上报中央,请毛主席决断。

毛主席初步回复,说那就按谭的意见打一打试试。

我们推想,毛主席或许有安抚矛盾、调停纷争的意思,所以回复的并不是很明确。

饶大概从中窥知主席的潜台词,想了个巧妙的办法,落实了毛主席的意图。当时正值胶东雨季(巧了,本文发布的时间,与毛主席和华野来往电报的季节基本一致,目前胶东地区正在下雨),饶向中央报告,许世友原打算率九纵南下与谭震林二、七纵会合,因胶东大雨,无法行军,故暂留胶东区内作战。

毛主席顺水推舟,既然分成两片作战已成既定事实,那就不再强求许世友南下了。

粟裕看准时机,再次与陈毅联名致电饶、黎、谭,要求二、七纵不要再按之前谭的说法继续南下,就在原地待着,与胶东区内配合作战。

三、事实证明粟、许的思路

谭震林率先指挥二纵、七纵、四纵第10师、华野独立师(皮旅)发起了诸城攻坚战,试图吃掉诸城的粤军整编64师第156旅。

正如谭之前分析的,二、七等纵在南临战役中受损,元气未复,却要去攻坚,那怎么能打得好呢?临场指挥调度上也不是很好,打了两个昼夜,由于没能部署充分打援兵力,敌军一个整编旅的增援部队逼近,造成指挥员慌乱与误判,在已经濒临取胜的情况下下令撤出战斗。

其实当时攻城的主力七纵19师已经打到敌旅部门前,敌156旅旅长刘镇湘龟缩在诸城城内天主堂据点,再打一会儿就能将其活捉。讵料指挥部与一线部队沟通通信迟缓,并不了解城内战斗,在功败垂成之际撤兵。

试想,若果全歼敌一个整编旅,胶东南面形势必然发生重大变化。

与此同时,胶东内线在兵力弱于外线的情况下,许世友指挥九纵和新组建的十三纵,节节阻击国军,取得了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并迟滞、消耗、打乱其进攻部署的效果。尤其是道头反击战战果辉煌,许世友以一个纵队的主力,歼灭敌3000余人,歼敌数字是诸城战役的近两倍。

东线诸领导人饶、黎、许、谭都意识到形势的走向,或是主动或是被迫,开始把二、七、九、十三纵向一处汇集,重新正确审视并认真执行粟裕主张的集中兵力、内线歼敌的策略。

有意思的是,回顾胶东保卫战之前,南临战役失利之后,有人批评粟裕指挥不行,弄的粟裕惊诧莫名。而到了自己指挥作战,批评别人的毛病,自己全都一一重蹈之,也不知是批评别人还是批评自己。

道头反击战之后,二、七、九、十三纵会师,包括四纵10师、华野独立师,发起胶河战役,几乎将敌整编64师全歼,范汉杰的所谓胶东攻势至此突然被扭转方向,变主动进攻为处处被我军牵着走。

胶河战役之后,我军完全掌握主动权,先后打了胶高追击战、攻克莱阳、围困海阳等战役战斗,范汉杰再无进攻之能力。此时由于华野西兵团进军豫皖苏,挺进中原与陈谢、刘邓配合作战,蒋介石阵脚大乱,先后把整编25师和整编9师撤出胶东,所谓九月攻势完全破产。自1947年8月起,至12月底,胶东保卫战以我军胜利告终。

事实证明,粟裕和许世友的策略是对的。

我们再回过头看8月底策略与方向之争,当然并不涉及什么深层次的矛盾,都是纯军事层面的不同认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谭老板是政治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的大拿,大兵团作战指挥并非其所长,尤其面对复杂纷乱的作战形势,应变应急应难的能力不如许世友,并不丢人。

通过这场争论,中央对许世友过人的军事才能有了更全面的认知。8月底来往电文,中央已经悄悄把谭震林、许世友的顺序作了调整,以前来往电文皆称绕、黎、谭、许,后来改为许谭。把绕黎摘出去专门负责华东局和军区的事,东线兵团则按许谭的顺序指挥之,更改了许谭的任职。

以来往电文和既定事实默认许为司令员、谭为政委,而不是以正式任职命令发布,大概是照顾一下面子。

后来各种权威资料记录东线兵团领导人,也就不再体现之前谭正许副,直接把许世友记叙1947年8月当上兵团司令员。

6 阅读: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