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对印实弹军演:战士们演习前写好遗书,随时准备进入实战

正观历史 2024-08-26 18:54:02

1987年4月,解放军边防部队在中印交界的克节朗地区进行了代号为“87·4”的军事演习行动。在这场实弹演习行动中,解放军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不仅将该准备的战前适应性训练、后勤补给等方面全部准备到位,不需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也做得非常全面,战士们甚至还理了光头、写好了遗书,做好随时转实战准备!

一、中印1987年再生摩擦,印度贼心不死

当时的这场军事演习,我们是带着怒火举行的,目的就是让印度这个“不长眼”的看看我们的实力,让他们知难而退。

要说起来,这件事还有很深的渊源。早在1914年英国人掌控印度的时候,他们就对中国藏南地区有所图,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英国人创造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英国人的这一野心后来也被印度人顺利继承下来,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印度自顾自的将中国藏南部分领土变成了自己的一个临时“中央直辖区”,1962年“摔跤”后,印度野心消停了一阵子。到1986年的时候,印度又将这片意欲霸占的区域命名为“阿鲁纳恰尔邦”。

这个消息一经曝光,中国成为了国际社会上纷纷议论的对象,自己的领土,就这样眼睁睁的被印度一句话就抢了去。且不说中国怎样教训印度,单单是他们的这一行为,就非常“勇敢”,他们的脑思路真和别人不一样。

面对日益强大的,尤其是经过经济改革开放的中国,印度竟然敢“骑在我们头上”,他们真的活够了!

随后,中国外交部通过外交手段向印度方面施加压力,但是对方始终表现得无动于衷。面对印军的非法行为,中国方面依然决定采取柔和政策,但我们有意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印度方面却一点不领情。

见印度仍然和1962年一样执迷不悟,中央军委做出一系列决策,要求采取措施制止印方的扩张计划。在这一系列措施中,也包括展示我解放军的实力的震慑行动。

1986年9月,中国引进美国“黑鹰”直升机,并在西藏地区建立了解放军空军基地。与此同时,名为“87·4”的军事演习行动开始酝酿。

1987年3月,当时因解放军与印军在争议地区的冲突日益升级,双方发生了小规模交火。当时解放军以2个排的兵力击溃印军1个连,迫使其退出交火区。此次交火之后,解放军加紧对“87·4”军事演习行动的酝酿进度,为期4个月的大规模军演行动悄然展开。

在酝酿阶段,解放军做了充足的准备。当时国内已经快开始了经济改革,国内经济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帮助我们尽可能提高军事实力。

在众多的准备工作中,解放军把该准备的方面都准备到了,不该准备的方面也全都准备到了。

二、后勤补给、实行性训练先行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放军在“87·4”行动之前就进行了长时间的运输工作。当时因为解放军部队配属的运输工具并不多,只能够满足日常的补给配额。而当时我们往西藏军区在短时间内调驻了大批部队,战士们日常的吃、喝、衣服等都需要通过运输队才能补给。

西藏地区气候恶劣,尤其是中印边境交界地区,气候更是恶劣,战士们几乎没有办法在前线自给自足。这首先就给解放军的作战提出一个问题。

当年我国对西藏地区的开发并没有现在先进,交通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别说公路了,像样点的土路也没有一条。当时解放军成都军区和西藏军区的各驻地之间的交流、沟通基本上全部靠人力。分团至团是砂砾路,全部都是靠战士们走出来的。这样的道路让人和马匹行走不成问题,但是如果让汽车通过的话,就显得很为难了。

中印交界地区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使用人力和牲畜运输物资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还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同时运输效率也比较低。从使用方面来看,还是使用汽车运输最为合适。1987年的解放军驻地内团至边防连大部分通公路,没公路的连队的物资只能全靠人背马驮了。

用汽车运输就会轻松吗?肯定不会!我们的车太少了。

当时解放军山南军分区后勤部只有1个汽车连,只有46台95马力,载重4吨的CA10B解放牌汽车、1台骊山客车和2台解放牌客车可以正常工作。同时,这些汽车的车况也不是特别理想,只能维持平时日常的运输任务。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解放军中央指挥部感到非常为难。马上演习行动就要开始了,而我们的“腿”却被“拴住了”,这可怎么能行。且不说战士们从军区前往前线作战地需要补给,如果运输问题不解决的话,战士们打仗的子弹从何而来。

经过利弊权衡后,中央军委于1987年2月向成都军区特地调派了一批新型汽车,这些汽车当时全部是通过火车运往青海地区的。在火车即将到站的时候,前线战士们就根据命令前往接车,现在的一分一秒都有可能成为早将印军赶跑的一颗子弹!

在中央的全力协调下,20台115马力载重5吨的新型解放牌汽车、1辆救护车和2辆北京牌指挥车全部上路。接到车后,战士们没有片刻停留,直接将车开回所在部队用于运送物资。根据当时参加作战的解放军老兵回忆,他们在路上全程喝冰水、吃压缩干粮,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疲劳,就这样一直跑了7天才把车全部开到兵站。

汽车到站后,部队的后勤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适应性训练了。

因为当时我军调往中印交界地区参与军事演习行动的解放军部队中有不少都长期生活在地海拔地区,而双方争执属于高海拔区,要想尽可能的发挥出部队的战斗力,实战型训练是必须要进行了。身体适应缺氧环境后,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身体不适,保证行动效果。

同时,在短时间内来到高海拔寒冷地区,武器装备也需要进行调整,在保养的时候也许要下些功夫,否则很容易影响发挥。

三、不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全做了

还有就是一些临战训练的项目,这个项目涵盖了机关干部、后勤部门、卫生员、炊事员、保管员、军械修理所、汽车修理所等多部门、多兵种。单独从作战角度来说,临战训练的某些方面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当时印军都已经打上门来了,我们再做这些准备,多少有些小题大做了,尽管印军经过军事改革后战斗力有一定的提升,但和我们仍有一大截的差距,并不需要过度紧张。

当时我解放军积极吸取部队在和越军作战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改进。

针对军队领导层在战斗中指挥不力的问题,我们考虑到部队基层的一些指战员没有参加过真实的战斗,在战场上的反应不够迅速,决定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培训。通过从战斗实施、打扫战场等方面对解放军机关干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获得一定的战斗经验。同时,抽调军队内部在军校学习过的人员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增加战斗机智能力。

不仅如此,解放军为确保这次演习行动的顺利结束,还对各机关部门在战争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各部门在战争期间更好的协调合作进行了培训,简单来说就是对各部门执行任务的能力,和各部门协调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部队进行大规模统一作战。

不仅如此,我解放军干部还接受了战时公文写作,识图用图、手枪步枪白天夜间射击技巧的训练。这些技能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来定,不同的战士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很多人就用不对识图用图这一技能,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当然了,学会了也不多余,只是对阵印度这样的“弱鸡”,根本没必要这么谨慎。

此外,解放军汽车兵还需要接受强化驾驶技术的培训;卫生员需要接受止血、包扎、固定等战场临时救护技术的培训;炊事员需要接受无烟灶埋设等技术培训;保管员需要训练夜间快速收发物资的能力;军械修理所、汽车修理所需要训练快速完成检修、修复任务的能力。体能训练上更是严格,解放军机关全体人员每周一、三、四早上需要长跑半小时,周二、五早上爬山,还得搞一次夜间行军。

据说当时解放军前线参战部队还让战士们全部理光头、写遗书、领枪弹,还发了急救包,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等印军过来,同时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牺牲,或者让战士们在受伤后更容易营救,提高存活率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解放军的一些准备工作有些多余,但谨慎一些总是有好处的。1987年的印度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军事改革和重新武装,与1962年那个勉强集中起来的装备不良、衣着单薄的军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有大量的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提供给养和支持地面攻击。在演习高潮的时候,印军直接动用了12个师和好几个地方独立旅对抗解放军东线进攻部队,根据其他资料记载,当时印军还动用了5个中队的空军部队。

从这方面来看,解放军的这些准备工作就不那么多余了。虽然我们把要准备的都准备好了,不该准备的也都准备好了,但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是我们中国人始终相信的道理。只要战斗还没开始,我们就可以一直准备,即便是在完全有把握的情况也还是会进行准备,这是我们谦虚谨慎、粗中有细的作战理念。

当然了,这些工作也确实对我解放军的演习行动提供了很大帮助。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我解放军各部队的体力耐力、战时业务和夜间行进等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