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荣|王夕岐:“二级人民英雄”、拥政爱民的模范

大院文化 2024-07-24 03:43:49

文/赵明山(王夕岐烈士外孙)

编辑/孙建荣

图片来源:

王夕岐烈士画像:山东济南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警官赠送

王夕岐的故事彩色插图载自《抗战时期王锡岐的事迹画刊》(出版年代不详):山东博物馆仪明源提供

1945年5月17日《大众日报》电子版图片(含文章《王希岐》):孙建荣提供

1946年版《王锡岐故事》和1947年版的《王锡岐的故事》:赵明山从“孔夫子旧书网”购买,46年版《王锡岐故事》赵明山已免费捐赠临沂市档案馆。

照片、证书:赵明山提供

我外公王夕岐(曾用名:王希岐、王锡岐,王希奇,王喜奇),1910年2月生于山东省荣成县大疃镇西岭长村(原山东文登县大疃公社西岭长村)农民家庭。1939年9月在文登县后郭家参加了八路军,1948年4月18日在襄县入党。1942年10月任山东军区特务团副班长,1945年7月任华东野战军8纵队22师70团支部书记,1946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8纵队22师70团民运股干事,1949年3月任华东野战军26军77师231团民运股干事,1949年6月任26军炮团政治处干事,1950年11月任26军炮团政治处干事。

外公王夕岐跟随华东野战军南征北战,抗日战争参加了临沂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洛阳、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11月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金化、铁原防御战等重大战役。1952年6月,志愿军26军接到回国命令,在归国途中,他本有机会平安回到营地,但是在返回营救受伤的战友的途中遭到了敌机袭击身负重伤,最终没能抢救过来,牺牲之前,他还在衣服上写下几个孩子的名字。牺牲后安葬在朝鲜。(图片为1946年4月,山东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叶华编著的《王锡岐故事》封面)

图为外公王夕岐的遗物:《干部登记表》(王锡岐)

这是我外公南征北战获得的部分荣誉,有好多遗失了。只有这三枚有分量的荣誉章:渡江战役章,淮海战役章,和二级人民英雄奖章,上衣口袋上缝制的人民英雄4个红彤彤的大字,述说着我外公一生为新中国的丰功伟绩!

这是外公获得的华东野战军2级人民英雄奖章

2级人民英雄奖章的背面有颁发时间是1947年。

山东省荣城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王夕岐“有何功绩”一栏为“二级战斗英雄”。

《中华英烈网》对外公王夕岐的记录:

王夕岐烈士:出生日期:1910年2月:籍贯:山东省,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牺牲日期:1950年10月,牺牲原因:遭敌机扫射,牺牲地点:朝鲜安葬地点:不详。

烈士事迹:王锡岐膀阔腰粗,力大过人,入伍后在部队当过劳动、节约、群运、练兵、卫生、行军等八项模范,作战勇敢,荣获“二级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一九四六年曾将其节约事迹以《三斤半的大鞋》为题,编与荣军课本中,书中说:"胶东军区特务团警卫战士王锡岐,一双鞋子帮破了补帮,底破了补底,补了又补,钉了又钉,足足称了三斤半,发下的新鞋不是送给战友,就是交还上级。"号召大家学习他节约为革命的精神。练兵时,他身背六只大盖枪,六尺障碍物飞跃而过,由于他事事先进,处处带头,大家亲昵地喊他“王希奇”。在抗美援朝归国途中,遭敌机扫射牺牲,时年40岁。

2019年12月4日,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威海市地方史志研究院)主办的威海党史史志网首页发布的“著名英烈和知名人士”有外公王夕岐的事迹:

王锡岐,山东省荣成市大曈镇西岭长村人。1939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锡岐膀大腰粗,力大过人,可以身背6支大盖枪,飞跃而过6尺高的障碍物。入伍11年,先后当选为劳动、节约、群运、练兵、卫生、行军等8项模范,获得“二级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1946年,他的节约事迹以《三斤半的大鞋》为题,被编入《荣军》课本中。书中说:“胶东军区特务团警卫连战士王锡岐,一双鞋子,帮破了补帮,底破了钉底,补了又补,钉了又钉,足足称了三斤半,发下的新鞋,不是送给战友,就是交给上级。”1950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二十六军炮团干事。在归国途中,遭敌机扫射,不幸中弹牺牲。(外公牺牲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

《荣成县著名烈士英名录》中关于王夕岐烈士简要英烈事迹:同《中华英烈网》内的“烈士事迹”内容。王夕岐膀大腰粗,力大过人,入伍后在部队当过劳动、节约、群运、练兵、卫生、行军等八项模范,作战勇敢,荣获“二级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荣成著名烈士名录档案由我外甥原红军去找荣成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提供拍摄)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博物馆内《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荣成籍著名烈士》展示板上有我外公王夕岐的名字,上写王夕岐:大疃镇西岭长村,26军炮团干事,二级人民英雄。(图片是我外公王夕岐的妹妹王秀英的孙子汤华龙拍摄)

在《荣成县著名烈士英名录》中,关于王夕岐(曾用名:王锡岐)烈士的介绍:

王锡岐:山东省荣城县大疃公社西岭长党员,1910年2月出生、1939年9月参加革命、牺牲时间1950年(朝鲜),曾任志愿军26军炮团干事。(牺牲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图片为山东济南林警官给外公画像)

我小姨王永莲保存的外公王夕岐烈士证书上记载外公牺牲时间是1950年10月。(证书记载牺牲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

我母亲王永兰1952年6月2日生的我大哥赵海明,大哥还没有满月母亲收到了我外公在朝鲜牺牲的消息,失去父亲的痛苦,精神上受到太大打击,后来精神崩溃疯了,一直念叨着我外公的名字,我外公的牺牲成了我母亲永远的伤痛!(外公的牺牲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据母亲收到牺牲通知时间推算,外公牺牲时间应该是1952年6月份前后。)

这是我父亲赵熙伦和我母亲在解放上海后的合影。我外公去朝鲜前,我父亲在上海见过我外公一面,我父亲说我外公很魁梧,长方脸,战友都叫他王团长。(可能是战友尊称他团长,查询王夕岐档案履历里面没有担任团长职务的记录)

我舅舅王永成的口述:听王正儒(曾用名汤华文,是我外公的外甥、抗美援朝27军81师干部)讲,在第五次战役后,有一次召开干部会议遭遇美国飞机轰炸,人员疏散后,王希岐又跑去会议室救战友,遭第二次轰炸受伤。

我父亲赵熙伦口述:我外公的战友回来说,他为了抢救战友受了重伤,曾经在野战医院救治,牺牲前曾在衣服上写上了他所有子女的名字。

我外公的妹妹王秀英的女儿汤秀丽说:我外公是在车上,下车救战友被飞机袭击受重伤。

三方面的传说我外公都是救人受重伤,证明了我外公是舍己救人的英雄。

(照片是外公王夕岐的两个外甥,左是王正国(曾用名汤华国),右边是王正儒(曾用名汤华文)。

图片为山东济南林警官模拟创作的外公画像。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七日《大众日报》第六版刊登了一篇文章《王希岐》,作者大众日报社记者朱民。作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四连民运组长我外公王夕岐拥政爱民的事迹。赞扬了八路军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一心一意为人民而工作的精神。原文如下:

编者:不久以前,本报曾发表过一篇陈善的故事,并在另文中指出陈善的事迹对于我们,是“一面镜子”,可供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又发表了王希岐同志的事迹,王希岐的事迹虽然不如陈善同志那样丰富,但同样可以当作“一面镜子”,使我们从他的事迹中学会怎样坚决继承我军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而这一点,却正是我们有些同志所忽视了的。

在军直拥军爱民大会上,王希岐是个最惹人注目的模范。(图:《抗战时期王锡岐的事迹画刊》封面)

他向大会如实地报告他拥爱工作的成绩:穿过一只缝补了六十多次,重达三斤半的大鞋去年一年宣传了八百个群众,八个月帮群众挑了六百多担水,组织了四个变工组,一个合作社,订了四户兴家计划,他的报告引起了全场的惊诧和感佩,大家一致选举他为军直特等拥爱模范。下边一些事情,就是这位拥爱工作中的模范人物所创造的模范事迹。

热烈的爱护群众利益

王希岐是四连的民运组长,他常常为群众设想:“老百姓和军队不一样,东西来的不容易啊!”因此,他能够从许多细小的地方爱护群众的点滴利益。

今年春天,王希岐向一个老大娘借了三根秫秸晒衣服,被另一个同志烧了。以后老大娘记起这事,伸着头到屋里望了半天,见秫秸没有了,毫不介意地说:“噢,烧了。”当时一些人都在屋里,大家觉着:“三根秫秸算什么?”可是王希岐却象犯了错误一样的难过起来,他红着脸,一声不响地跑到伙房里挑选了四根粗大的秫秸,还给大娘,并向大娘检讨了自己。

又有一次,他召集民运组开会,不知是谁无意中把放在桌上的擀面杖弄下来把缸打碎了,以后王希岐追问这事好几次,大家都说不知道。王希岐就一声不响地拿自己的津贴赔了大娘的缸。

他看到别人做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自己心里就很难过。有一回庄里给队伍烙煎饼,有些同志把好的挑出来,把坏的又退给庄长,王希岐见了就赶忙过去制止,“这些煎饼是全庄烙的,你给人家拉得乱七八糟,把坏的又退给庄长,庄长退给谁呢?他退没处退,吃又吃不了,这不是叫庄长为难吗?”

王希岐不仅能从这些小地方去爱护群众点滴利益,而且还热烈地帮助群众翻身。队伍每到一庄,王希岐总是紧张愉快的帮助村工作。他经常在半夜以后才从办公处回来,这时别人都呼呼的睡得正甜,而他却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的就是睡不着,他在想着明天的工作,想到得意处就自言自语的嘟哝着。

在帮助群众工作上,王希岐养成了习惯。有一次他到某地去运棉花,车子路过某庄休息,一个老乡送水给他们喝,王希岐一边喝着水,一边就和老乡谈起变工组的事情来。当他知道这庄因为做生意的人太多,还没变工以后,就很着急的从布袋里掏出小本子来,向老乡宣传着:“做生意的参加变工组也行呀,把这些人编在组里,家里的人帮助做活,在外地跑生意的也顶工,赚了钱按劳动力分,这样不也行吗?”老乡听了点着头说:“是啊!俺那天讨论就是忘了这个事了,这回叫你同志一说,什么困难都没有了。”

喝完水他们推着车子继续向北走,王希岐一边走一边想着某庄的工作,越想心里越焦急,当天晚上住在店里,放下车子,王希岐就点上灯,掏出小本子来给某庄写信。第二天到了目的地,他趁休息时又找到村干部去谈工作,在了解了庄中长时间没有清理账目,群众怀疑村干部贪污的情况后,就向在该庄当小学教员的一个荣誉军人建议,要他帮助村干部公布账目,发动群众检查,离开时,王希岐紧紧拉着小学教员的手,热情的说:“你领导这个庄妇女的生产,到今年的劳动大会上一竞选,争取模范村,那你的功劳也是很大的呀!”在回来的路上,王希岐又帮助一个新同志清算过去的工账,村干部自高自大不理他,但他并不灰心,又给区里写了一封信,把这庄情况告诉区里,建议区里派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由于王希岐这样经常不断的帮助群众翻身斗争,从细小的地方爱护群众的点滴利益,王希岐和群众是经常地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经常写信给他的就有四个庄子,他自己也写信给这些庄子,提出自已对村里工作的意见。在队伍住过的庄子,大家都认识这个大个子的劳动模范,几天不见他,大娘大爷们就到班上来打听:“大个子老王怎么这几天不见了?”队伍在×庄只住了一天,这回又去的时候,老乡们都到连部问连长,你这回怎么不把大个子老王带来呢?”有一个大娘说:“几天不见他,心里实在想的慌。”

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几年来,王希岐在党和群众的教育影响下,变成了一个吃苦在前,享福在后的坚强战士。

在将近二十年的劳动生活里,王希岐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开盐滩的时候,有一次王希岐组里的抬筐绳断了,他看了看别的组正干得带劲,他就急急地说:“筐绳断了,也不能落后,你们锄上土,我一个人扛过去。”大家以为他在开玩笑,反对着他:“两三个人抬着都吃劲,你一个人怎么扛得起?”但王希岐坚持着要这样做,大家也只好依着他,两三个人把四五百斤重的大抬筐架到他肩上,王希岐顶着它走到岸上去,大家一看都傻眼了,喷喷的称赞:“好家伙,两三个人抬着都费劲,他扛起来比两个人抬着走的还轻巧。”就这样,王希岐一直扛了一头晌,在劳动里他象珍惜金子一样珍惜着时间,他为了避免抽烟耽误干活,有整整的一个星期没有在白天抽一袋烟。

在运盐中,王希岐和在开盐田时一样的卖劲,哪辆车子不好推,他推哪辆;哪辆车子重,他就推哪辆,而且每次王希岐都走在前面,拉下别人二三里路远,到了庄以后,他就自动忙着烧水做饭,使大家的生活安适,特别是从劳动大会回来以后,王希岐认识到生产劳动是为了军民大家有饭吃,有衣穿,对劳动更积极了,每天天刚一明,他就背着粪筐围着庄拾粪,出去就是离庄二三里地转,开春以后,王希岐积极领导大家开荒,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到庄外找荒地,找好了约和大家一起去开。

有的同志嫌荒地不好开,他就耐心地解释:“我也想省点力开好地,可是好地没有这么许多,地质不好咱就改造么,就是世界咱们也还要改造呀!”的确,王希岐是在把生产当作改造世界那样去重视和进行的。在××庄的时候,白天因为农忙借不到好镢锨使,他就在晚上点名以后自己去开荒,一直到半夜多了才回来睡觉,他一个人五晚上开了二亩多荒地。

王希岐不仅有劳动的习惯,而且也有节约的习惯,王希岐常说:“生产劳动是为了公家和群众,节约也是为了群众和公家。”在全团生产节约展览会上,就曾展览过他的一只补了六十多次,三斤半重的大鞋。每年公家发给他六双鞋,他却节约了四双。他每一双都保持穿六个月以上。

在王希岐的背包里经常放着缝补破烂的针线包,针线包里有用脚踏车辐条打成的一二寸长的小锥子,有几寸长短不一的麻绳头,再就是一捆乱七八糟的碎皮子,其中有小到铜板那样大的,有窄的还没有二指宽的,有的象煎饼那样薄的;王希岐就用这些东西不断修补鞋子,保证鞋子每双穿六个月,在王希岐的脚上有过一个鞋后跟钉上五块碎皮子的事情。

他无论在走路或劳动的时候,鞋子有坏的地方,就马上坐下来,往上补皮子,如果遇到别人鞋坏了,他就马上拉着你坐下,要你脱下来帮你缝好。在行军的时候,他看见你鞋坏了,就很自然地拿出一块大一点的皮子,很珍贵的送给你,郑重的向你说:“同志,你鞋坏了,给你这块皮子缝上好穿,当兵的缺了鞋可不成。现在节约时期,能节省一点就省一点,可不要浪费了。特一会,又像想起一件重要事情一样,拉着你说:“你会缝吗?要不会,到地方以后去找我,我给你缝。一王希岐就是这样自觉的节约并推动大家节约。

克服困难,团结同志

在党的教育和同志们帮助底下,王希岐由一个普通战士变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王希岐懂得:“只要做工作,就少不了困难,共产党员就是在克服困难中工作的。”

在连队里王希岐遇到好些困难。他受到落后战士的讥笑和讽刺。但,王希岐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记在心上。

有一回,教导员遇到了王希岐,和他说:“王希岐,你别光自已干,还要多组织别人去劳动呀!”

“对!”他想这些话很对!“一个人累死了,又能干多少呢?

从此,他到各班去约和大家劳动:“哪位同志去劳动呀!自报奋勇,去帮助哪家大娘送粪。”

“有活俺自己还找不着干吗?还用着你来叫啦!”有些班长和战士就不耐烦地讽刺他。有个别落后的战士,见着王希岐整天督促大家劳动,心里很厌烦,见到王希岐就嘻皮笑脸的装出怪模样,恶意地讽刺着他:“吓!这回大老王可抖起来了,连长指导员都叫你一个人干上啦!”

但,这些话在王希岐脑子里却一点影响都没有,他知道自已不应该因这些怪话而影响了工作。所以每当他受到这些刺激以后,总是郑重的说:“同志,不要这样说,我干也不是为自己干的呀,大家都是为着革命吗。”接着他仍旧匆匆地迈着快步去进行工作。

王希岐很少和别人闹意见,当别人吵他的时候,他总能忍着。在你问起他的时候,他说:“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没有好处。反而伤了同志间的感情。”接着他又会告诉你,他一贯对待同志的态度:“谁错谁对事情摆在那里,用不着和他吵,等他火性消了,他自已就会慢慢的检讨和反省的。”

在其他同志有困难时,王希岐又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同志,他看到你需要什么东西时,他就会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你,有一次推棉花回来,王锡岐分得了五块钱,他想起班上有两个同志不会推车子,钱自己花了不合适,就到小组里把五元票换成二十五个铜板,硬要和那两个不会推车子的同志分,那两个同志不要,王希岐又要捐给一个同志买猪肝治眼,一直到最后才自己收下了钱,在劳动大会上,上级奖给他二百块钱生产基金,他要拿出交公,留下奖给打仗勇敢的同志,他见连长没有钢笔用,就把自己从滨海劳动大会上领来的一支二号金星钢笔送给连长了。

象王希岐这样的人,哪一个人会不说他好呢?

的确,和王希岐在过一起的战士都说王希岐是个好同志。在王希岐住过的村庄里的群众,都说王希岐是自己的好榜样。在连队选举模范去参加军直拥爱大会时,五十个人就有四十六人一致举手选他做为全连的代表。

1946年4月(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山东新华书店出版发行的叶华编著的《王锡岐故事》,王夕岐的故事是在山东军区响应延安精神的历史背景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生产远动,减轻人民负担,拥政爱民的一个缩影。他们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再现了“南泥湾”的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画面!

《王锡岐的故事》原件我(赵明山)已于1922年10月捐赠山东临沂市档案馆。

2011年6月“日出东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大型电子图书展”在人民出版社网上线运行。展览以人民出版社1921年以来出版的著作文献为主,共展出图书1万余册,1947年出版的《王锡岐的故事》在其中展出。

1947年2月,东北书店印刷的《王锡岐的故事》和46年新华书店出版的《王锡岐故事》内容一样。

以下为全书繁体字译文:

一、王锡岐怎样参加八路军的?

胶东文登县有个姓王的老秀才,乡里有名声,光景不孬。人家说:你有是你的,我有是我的,哪怕是亲弟兄,我管我,你管你。这话真不假,王秀才有个亲兄弟,是个老庄户,他兄有钱摸不着,他兄有地沾不着。这家人能糊的不挨饿,全凭自己身子,老庄户跟前有个儿叫锡岐,这可有了盼头,巴着自己的儿比自己强,省下些钱送锡岐上学堂,王锡岐这才捞着念起书来,后来老庄户看见儿子人长树大,心想家里多了个读书的,地里少了个干活的,四年书念下来已怪好,庄户人指望着儿念成了书来治家,不早就饿死了?就带着锡岐去盘地。说起干庄户,王锡岐真不孬,肩挑耕耙使镢头,样样能,又粗又大壮壮实实的汉子,一天到晚忙的不歇真勤力。

老秀才(伯父)原房死了,讨了续弦,这后来伯母有个亲生儿子,因此对她前头丢下的儿媳子(儿媳子是山东方言,指儿媳妇)真狠心,成天不给吃也不给喝,王希岐23岁那一年(1939年)有天从地里回来,听说伯母正在打她的儿媳子,订下了毒计还要送她的命,这种事情王希岐还看得惯?连忙丢下镢头往伯父家里跑,凭他那一身气力,救了一条命,往后还粮个一斗二斗粮食送给这老实人,这可得罪了人,原来是这后来的伯母的亲生子,在外游游荡荡勾上了土匪,存心不良起了恶念头,把王锡岐的娘叫土匪打死了。娘一死,家里就不想蹬,给贩卖买货物的商人当脚夫。那苦日子不要提了。

就在这一年,东跑西跑,道听途说听说是,共产党在这里领导老百姓成立个队伍叫三军,自从有三军,老百姓都过着怪好的日子。王锡岐心里打算盘,俺娘死在土匪富人手里,家弄的不成样,不如参加三军吧,难得这样的好队伍,说不定也可以给俺娘报报仇。就在家乡山后郭家参加了。一九四一年调到七连(特务营,就是现在山东军区特务团的前身。)扛关机枪。

二、主力来了!主力来了!

一九四三年鬼子时常来“扫荡”、“清乡”,老百姓过不安稳,队伍成天跑,吃糁子煎饼,喝稀糊汤,生活真苦。上级号召克服困难,减轻群众负担,特务团把整个队伍开到海边,开盐田,当兵当官都生产,临时编起组来,一排分四组,王锡岐在组里干活,管(管是胶东方言:基本上、几乎的意思)那个同志都要说声王锡岐真了不得,是冬天吧,海风刮得呼呼的叫,你看他赤着两条腿,裤脚卷到大腿腰,扛呀担呀一筐筐的泥筑成了墙。

两个人担不动的,王锡岐说声:“我来!”跑过去接过来顺手往肩上一扛,风一样的走了,有的时候你还看他一肩挑两头呢!海边上一堆堆忙来忙去的人当中,就看这大个子梭一样的穿来穿去的最有劲,组里活干完了,也没见他摸出根小烟袋来歇歇,总是急急忙忙的跑到别组里去帮忙,这组干完了到那组,那组干完了到这组,王锡岐跑到那里,那里的人就喊着主力来了,主力来了,这么一咤呼,喜得王锡岐抿不拢嘴,他就越干越高兴,越高兴就越有劲。

六组组长眼看组里任务完不成,愁眉苦脸的跑到排长面前:报告排长,请答应把王锡岐调到我们组里,我们愿意把两个人换一个王锡岐,排长来问问王锡岐可愿意,王锡岐挑着一担泥,气嘘嘘的回答说:你要我到那里,我就到那里,六组组长可真开心的了不得:“主力来了!”

三、老百姓这样不要命的喜爱我们八路军,俺八路军要坚决为老百姓服务到底

一九四四年八路军进攻莒县伪军 ,王锡岐跟着部队赶到城边,连的的任务是阻击敌人,先休息在城东,枪声就同一锅煮开的胡涂汤僻里拍啦,成千成万根据地来的老百姓成群结队的来了,老的、小的、高的、矮的,扛的扛镢头,拿的拿铁锨,说是去干啥?帮助八路军拆城墙,好活捉那些鬼子、伪军,(大家)唏哩哗啦往城里跑,就同当兵打仗冲锋一样,接着后面来的是老大娘、老大爷们,嫂子们,推的推车子,赶的赶毛驴,忙得呼呼的给他们送给养,儿童团担任盘查放哨,识字班救护慰劳,一边走还一边喊:欢迎主力上前方打胜仗!

拆城吧,白天不好拆,有鬼子的飞机配合,只好夜里拆,两夜的功夫就把又高又宽又长的城墙拆毁了,这些,王锡岐都亲眼看见了,你说他看了这些老百姓心里是甚么味儿?可真说不出他心里甚么味儿,他喜的嘴抿不拢,眼睛挤两挤水就出来了,只想着:咱老百姓这样不要命的喜爱八路军,俺八路军要为老百姓服务到底。

四、来,俺给你说袁兆阳的翻身故事!

去年春天王锡岐参加了滨海专署的劳动模范大会,这个会里还有一个出色的人参加,那就是袁兆阳。王锡岐听了袁兆阳的报告,小本子里记得整整齐齐的。以后不论见了那个农救会员,就掏出怀里的小本子:“来,俺给你说袁兆阳的翻身故事!”

滨海箥箕掌有个袁兆阳,十三岁时,光着脊梁放牛,十五岁他爹死了,家种七小亩地,可怜山沟地不长粮食,加上五十七军老爷们住在那里。庄长拿着算盘提着秤来收钱粮,没句好话,开口就是:你有钱还是有地?今天纳三百斤,过几天又要纳四百斤。袁兆阳想:卖地就卖地,缴了这次钱粮,卖光了他总不能教我把命缴出来,心一横把七亩地一起卖光,卖地,卖地,卖地缴公粮,地卖光、算完,横着心袁兆阳将七亩地一起卖光。可成了个光蛋,挑担小挑子做买卖,一年足有四个月接不上粮。

八路军来,庄里组织起农救会,他就领导村里人开荒,镢头不是给叛军弄瞎了?民主政府帮他借镢头,三天开两亩荒地,庄上地瓜秧,晒了五百斤地瓜干,没有人向他要钱粮,不但够吃还有余粮,吃饱了,想法子给大家多办事,眼看着农救会长没选好,是个抱粗腿的,当了会长就同从前做了官一样,吃好的喝好的,不替大家多办好事,袁兆阳领着大家跟他算账,开四十天会,教他吞下的钱吐出来,好人把农会刀柄子拿回来,这可安心种地,一个号召,全庄大生产大开荒,人人高兴,能使镢头的使镢头,不能使镢头的老大娘,年幼的,收拾荒地上的石头,这一下开荒地二十四亩,开荒的开荒,除了开荒还成立合作社,运盐、开油坊。这年头眞真是:又长粮食又挣钱,丰衣足食的日子可盼到头了。

“ 来!俺来跟你说劳动英雄袁兆阳的故事。”我问你王锡岐为甚么这么喜爱啦袁兆阳的呱?

五、种棉花

王锡岐开完劳模大会回来,就调到农业组去搞农场工作,农场有五十亩地,种些什么呢?有的同志说,咱全种上菜,全团伙食可以搞得很好,种菠菜,烧豆腐,又好吃又很补,种白菜,炒肉丝,真好吃……

王锡岐想,不能不能,现在根据地的布太贵,穷人夏天可以不穿衣服,寒天可不能光着脊梁光着腚,咱还是多种棉花,老百姓看见咱军队也种这么些棉花,咱再宣传种棉花的好处,根据地多多种些棉花,布一定贱,穷人就不缺衣穿。

种棉花,种棉花。王锡岐又要上军区去开拥政爱民模范大会,去的时候王锡岐不放心,这棉花难照顾,不想去,不去也不行,好,等到开了会回来,全长了虫,黑盖虫和小蝗虫两个分工,你吃苗我吃根,遍地都是,多的了不得,真叫人着急,可还有一件事更教人着急的就是,大家看见虫这么多,都不打算(要)这块棉花地了,王锡岐劝劝这个,这个说:有啥法子治?劝劝那个,那个也说:捉就捉得了?

没法治,王锡岐只好单人独马去捉虫,趁着露水没有干,小虫的翅子给露水打湿了飞不动,王锡岐弯着腰在棉花田里,抬头看见别的同志一个也没有来,低下头一边捉一边想:咱前方同志流血流汗,弃性命,为了党,俺在后方工作,那怕是捉捉虫,不松懈,不马虎,不怕麻烦,也为了多种些棉花贡献给老百姓,贡献给党。

六、推盐的故事

棉花种的不太好,长了这么些虫子总要摘得少,怎治呢?工作不好不能教公家亏了本,王锡岐晚上睡不着觉,想出个法子来搞业余生产,怎治?推盐。借了老百姓三辆小车子烙了些煎饼,和两个新同志去推盐,(还有个吃煎饼的故事放在后边啦。)推盐在路上走的时候,他处处照顾这两个新同志,那辆车子重,他推那辆,那辆车子不好推,他跑上去夺过来:“我来”,他推着车在拼命的走,他们两个拉上两三里,他早早到了庄子,借担钩,借瓦罐,找着井,忙挑水,烧好了茶,做好了饭,等到他们上了庄,现现成成的茶饭端出来,他想,我吃这点辛苦,不算啥,管教别的同志安逸了,我就安逸了。

有一回,车子才推到半路上,在个庄子上歇下来,这庄子他曾经来过,老百姓都认识他大老王,有个民兵推盐的路上听说鬼子来扫荡,回来又听说大老王在庄上,车子一丢手,就去找大老王报信:赶明天天不明,你们赶快把车子推着走。

王锡岐一向是天不明就要起,这天老早把两个同志喊起,愁着赶快推了车子走。可是他们说:不吃饭怎能推动车子?王锡岐想:也对。急急忙忙又吃饭,吃好饭,还没出庄子,后面的枪声劈哩拍,劈哩拍响起来了,怎治?只有走,三个人一口气跑了四里路,两个新同志累的满头大汗,肩头酸痛,咤呼着吃不消,想条主意把车子寄在庄子上,空着身子好跑荒。这下王锡岐可为难了,车子丢在庄上,鬼子离这里三四里地,咱空着身子跑了,鬼子追上这个庄,盐是公家的不说,车子是借老百姓的,怎么赔?

枪声又近了,不能犹豫,要赶快想法子,说服吧,来不及,等到你说服好了,鬼子说不定到了跟前,怎治怎治?几个怎治,王锡岐想了个主意,他说:“好,你俩在大路上等着,俺上庄里去找庄长”。三脚两步跨进了庄,恰巧遇见一个老百姓,王锡岐一手拦住他:“你同我到大路上,我们两个同志在等我找庄长,你就说庄长不知上哪儿去了找不着。”

两个新同志没办法,硬着头皮推着车子跟着王锡岐又走,这一下可走了二十里,王锡岐不犯愁了,原车子可以还给老百姓了。

七、订计划

在连里的时候,天天晚上,班里的同志都睡得呼呼的,王锡岐一个人坐在灯前,忙这个忙那个,直等到人家一觉醒来催他睡他不睡,不睡觉干点啥,同人谈话订计划,……

有回也是晚上,可真累了,衣服也没脱,歪倒在床上,一会儿功夫,眼睛闭上了,嘴巴咕哩咕哩还在工作:“这老大娘日子过得真苦,俺来给他订个计划,……种地瓜…”,有个同志给他这么一咕噜,醒来,一听是王锡岐声音,就问王锡岐你睡在床上同谁说话,这一声叫唤把王锡岐叫醒了,王锡岐说没和谁说话,原来王锡岐做梦讲梦话都没有忘记老百姓。

说起订计划,王锡岐一年不知给人订多少兴家计划:这里只说他怎样和民兵订计划:

在农业组的时候,王锡岐的工作忙的没歇的,还要抽空子去帮助庄里民兵工作,常向民兵宣传:劳力要和武力结合,那里的民兵也真是听他的话,下地里干活,除了扛个镢头,还带根枪,他也和民兵一起研究问题,研究些甚么问题呢?鬼子要来“清乡扫荡”,民兵怎样掩护老大爷、老大娘、嫂子、小孩子跑荒,下面就是王锡岐说明民兵建立组织的计划:

“民兵分七个组,每组组员三个人到五个人,一个组长。”

“情报组,专门侦查鬼子动静。鬼子一出动马上回来报告。”

“送信组,有事情马上跑腿送信,平时和战时都要担任联络。”

“爆炸组,得到鬼子出动的消息,早早的在庄前庄后埋起地雷。”

  “战斗组,鬼子来了,拿起枪正面和鬼子应战。”

  “手榴弹组,土炮组,配合战斗组作战。”

八、两百块钱

山东军区拥政爱民大会上,奖给王锡岐两百块钱做生产基金,你说他拿了这些钱怎治?他一个想头,拿了这些钱不能随便化了,要做些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想起自己从前挑粪压断了老百姓一根扁担没有赔,第一笔钱就买扁担赔给老百姓,他想自己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咱别的同志一定还有破坏纪律的事情,就自动的去检查纪律,检查出一个同志挑水打破了老百姓的罐子,第二笔钱就买个罐子赔了老百姓,一共花六十元。

剩下一百四十元,王锡岐想,拿一百元入三营合作社,入股时想,这样可以使三营合作社的同志起劲,一起劲就可以把这合作社办得好好的。

王锡岐在卞家汀河待过,他在那里的时候好多老百姓都生病,因为穷买不起药,曾经提倡当地办个医药合作社,请出一个在那里当小学教员叫徐翱的人来经营,他想这个合作社咱不关心谁关心?俺拿二十元去入了这个合作社使它办得更好,办得好就可以多救济一些生病买不起药吃的穷人。下河地方还有个农救会,工作做得也不孬,这庄上老百姓穷得很,庄上买不起牛的户子很多,庄上要办个合作社,生产法子多一条,困难就容易解决一点,他就拿了剩下的二十元跑到下河村干大会去入股,更好号召别人来入股。

九、二百多眼井那里来?

王锡岐参加了军区拥政爱民模范大会回到了农业组,忙过捉棉花虫就推盐,推盐回来又想起一件重要的工作应该做,什么工作呢,这年年成旱,军区不是号召群众打破靠天吃饭的思想吗?空口说白话,老百姓不相信,俺用行动来宣传,王锡岐是想干就干。动员了两个同志,三个人一起去拣了块低洼地挖井。扛着锨头,三天功夫挖了一丈深,水啊,涌涌的冒上来了,跑到区公所,借了几根树,架起了打水撑子来,吓能浇亩半地。

井打好了,连忙跑到各救会长那里去啦呱,恰巧各救会长召集了村干部来开会,这可是王锡岐宣传老百姓的机会来了:“老少爷们,天旱荒不着了,咱只化了九个工,打了一眼井,能浇亩半地……”会场上议论纷纷,这个办法好,咱要不受饥,回去也打眼井,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全区打了二百多眼井。

十、穷人有个大老王

王锡岐爱老百姓,爱劳动,一双手,又粗又大,手掌心是张大茧子,铁硬,干活干的尽是绉,成天不想偷闲,大前年过年,上级还没有提出拥政爱民的号召,大家都唏哩哗啦要去了,王锡岐找了对罐子,左一趟右一趟的上井挑水,一担担的送上老百姓门,只听他说:“老大娘,挑担水给你家过年。”“老大爷,挑担水给你家过年。”

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领来的津贴,从来不说给自己买点吃的,放在那里,看见穷老百姓,总是塞给他化。他的军装,总是补丁加补丁,舍不得穿好的,省下的衣服,看见没有衣穿的老百姓,他就送给他。

说起帮助老百姓,真是耐心耐意,他总不教老百姓落后,总要想出法子来调理他。有时候也碰钉子,跑到老百姓家里,半天没人理他,说话也没人答腔,没人听他的,子个人掏出小烟袋吸袋烟自个儿走了,可是他心里想,俺嘴说不服你,俺用行动来说服你,明天再去,瞅瞅他缸里没有水,他就跑出去,一担水送上了门,这下老百姓愿教他在屋里歇歇,这一歇,王锡岐啦的呱也听得进去了,越啦越深,王锡岐就发问了:庄里可组织起来了?没有?俺来帮你忙,成立互助组,人工换牛工,牛工换人工,成立农救会,选出带头的,搞起合作社,这么治,左一庄,右一庄,一套一套的都来了。

他行军也不论行多远,只要一进了庄,他就忙的不得歇,庄东头庄西头,这里那里的跑,几天功夫下来,全庄穷老百姓都知道特务团有个大老王,老百姓说:八路军大老王是天生来帮助穷人的,穷人有了八路军,有个大老王,人人都要沾他的光,所以队伍一离开,老百姓早早买好了信纸,头一要写信给他的大老王。

十一、大模范带小模范

王锡岐是团里的模范,也是军区的模范,这个模范真不简单,吃饭,剩下一点饭,他连忙要送到厨房里,还对同志说:不能浪费了,这是公粮,公粮那里来,老百姓地里长,你想老百姓来一粒粮食都不容易啊!睡觉,他从没比人先睡过。干活,他走在前头,轻的让别人做,拣重的自己来。看见别人不干了,他就大声咤呼,好像有次挑水一样,因为井离庄子三四里路,连里缺水用,他就拿了担钩同瓦罐放开嗓子嚷:同志们去挑水呀,谁有劲,俺就同谁在俱乐部去广播呀!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一窝蜂的跑去挑水挑的真有劲。

王锡岐知道光用行动影响大家还不够,又用嘴巴子来宣传鼓动:咱是八路军,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咱当兵不要忘了本,常常这样说,跟他一起干的人,他就把他团结在一起,经常告诉他这件事怎治,那件事怎治,这样就培养出一些小模范,像王永法、张同方、王希功、吴子玉,就是王锡岐培养起来的。不信你听听张同方来啦啦:

“他说(他指王锡岐):张同方,你到那家老百姓家里,首先要看他家的情形,不要一上来就减租减息,还要看他们的行动,要是屋子里坐了两个人,两个人眼睛接了眼睛,你就别想再探出他心里的话来,想法子教他舒舒坦坦的说出了心里的话(还要调查调查讲的确实不确实),那样,你工作算干好了。”

我(张同方)在爱民工作中也碰了些钉子,有回担挑水送给老百姓,他把门关起来往外推,我说不要不要好了,别把罐子打坏了,挑着水回头往伙夫房里一放,想起王锡岐同志同我说的话,拔脚又往这家老百姓家跑:“老大娘,你们还头一回看见八路军啊,不晓得咱当兵的心里甚么个想法,咱当兵的总把老百姓当做一家人,到那里都帮老百姓干活。”这几句话可说出个结果来,“啊!是这么治啊,咱不晓得你八路军这么好,咱还当是从前汉奸队伍和中央军呢。那些熊队伍,还想他替咱担水,得咱给他挑水哩。啊,八路军,八路军当官的也干活吧!”

我就问:“你可看得出咱谁是官谁是兵?咱不是从前那种孬队伍,他们当官的压迫当兵的,当兵的压迫老百姓。”他越啦越深,心里的话全吐出来了:“你们组织识字班做什么?”“组织识字班上学识字,咱老根据地的姐姐妹妹都识字,看个报看个书多能。”“你们组织秧歌队干啥呢?”“提起秧歌队这也不干八路军的事,咱也不叫他不拦他,他们老根据地没有从前队伍在那里的这个捐那个税,咱八路军还帮着他们地里干活,不缺吃不愁穿,有那个心肠扭秧歌,他欢乐,你能不教他欢乐?”“你们为甚么教闺女放小脚?里小脚不痛吗?放了脚一不痛二不啥,泼泼辣辣的干活有多好!”“你们八路军想的可全是好事,真好,真好!”嘿嘿,这些工作方法俺都是跟王锡岐学的。

十二、他为啥这样积极帮助同志做模范?

有回王锡岐一个人在干活,正愁着一个人干不了这些活,教导员走过来说:“王锡岐同志,不要光顾自己干,还要推动大家干!”他想对:八路军同志个个做模范,有几十万件活,一下子也干了啦,咱一个人一百辈子也干不完那些活,累死还是一个人。

团里开过模范会。他就把这些模范同志找在一起啦:“咱大家都是模范同志,不要落了后,不要把光荣称号搅掉了,千万不要做了模范就忘了老百姓,不要忘了宣传,宣传还要和帮助老百姓干活的行动结合起来!XXX同志,你要组织几个农救会会员,这里老百姓还很落后,咱要帮助他们进步,光军队进步不行啊!”

十三、五块钱和一支金星钢笔

劳动模范大会上把一些本子、毛巾、和一支崭新的金星钢笔奖给光荣的模范军人王锡岐,王锡岐揣了这些东西回来,觉得自己拿了不合适,他想:咱原来是一个老百姓,那里知道什么模范不模范,今天当模范,是八路军里学习的,共产党培养的,要是没有八路军,没有俺今天的模范,八路军那里来?共产党领导,和咱队伍里战斗里会打仗的英雄同志,王锡岐想想,俺想的这些都不错,这些奖品俺不能一个人拿,就把小本子、洗脸毛巾……一样样送给连里的战斗英雄,一支金星钢笔想来想去最好是送给指导员,指导员走了,那就送给连长也一样,揣了这支钢笔去送连长,连长说:“你留着自己用。”

连长晓得王锡岐的钢笔旧了,笔套的螺旋和笔杆的螺旋已经扭不紧,笔尖也写的秃头秃脑了,硬不要他的。王锡岐说:“俺有支旧笔可以使使,你一定要收下来用,因为你在前方指挥作战太辛苦。”

有回王锡岐参加连里生产——推棉衣,分得了五块钱,他班里有两个同志不会推车,没有分到钱,他看了觉得自己拿了钱不自在,他想:他们两个不是偷懒,是不会,后来想出一个法子,拿了五块钱跑到小铺子里换了二十五个铜板,走到这两个同志前面来硬要和他们分,这两个同志这么也不肯要,要分的也坚决,不要分的也坚决,弄得王锡岐缩不回手来,结果王锡岐看见一个同志害了眼睛,王锡岐才把这五块钱的铜板买了些猪肝给这个同志治眼睛。

十四、烙煎饼

以上不是说过王锡岐推盐的故事吗?这里还要啦段他推盐时候的故事。

决定了三个同志一起推盐,因为路程远,王锡岐想着路上吃饭的问题,在家里早早的烙好一摞(叠)糁子煎饼,分给大家路上带着当干粮,两个新同志不悦乎:咱出门生产,饭店里吃吃拉倒,还带甚么干粮?“饭店吃饭贵,咱不像老百姓,他挣了钱横竖自己花,咱替公家生产,能省的就省省”。新同志指着煎饼嫌太粗。王锡岐笑瞇瞇的慢慢的说:“前方同志比咱要辛苦的多,咱比他们还吃得好,怎么对得住他们?”说着将煎饼贴锅的光滑的那一面翻过来:“你看这煎饼有多好,不粗。”

新同志掘着嘴,连忙将煎饼翻过去:“你瞧,还不粗!”王锡岐又咧着嘴笑着将煎饼翻过来:“是将就可以吃了,并不粗。”一张煎饼翻来翻去翻四次,王锡岐知道硬强迫他们吃糁子煎饼不对,他是个新同志,还没锻炼出吃苦头,只能慢慢来,带着一脸做错了事的笑走开了。回头跑到厨房里又烙煎饼,没多久捧着一摞又薄又香又脆的秫秫煎饼出来,分给两个同志,自己就把那些糁子煎饼带着。

十五、鞋子和烟袋

公家一年发六双鞋,王锡岐总是只领两双,节约四双,一来也为了他那双脚,比旁人要大上一两寸,不易找到合脚的。可是他脚又粗,人又重,一天到晚跑的又不歇,鞋子容易破,怎治呢?他平常就收拾些破皮子、旧鞋底、绳头子、尖锥子、针、线,一起塞到饭包里,人家睡了觉,他就油灯面前脱下鞋子来掌,帮破了补帮,底破了补底,一双鞋子穿半年,劳动模范大会上,大家发现了他这双出色的鞋子,拿杆秤来一秤,嘿!两三斤,就把它拿到人多的地方去展览。

王锡岐从小学会了吸烟,没法戒。他想:不戒也罢,自己俭省些就是,纸烟太贵,俺不吸他吸袋烟旱烟。哈哈,他那根旱烟袋,也可以说是个“老战士”了,四年前一个同志送给他一根小竹杆,王锡岐舍不得丢它,装个石头嘴,装个铜斗子,拴上个装烟叶的小黑布袋,跟着王锡岐这里跑、那里跑一直到现在,这根小烟袋说吃苦也真能吃苦,王锡岐从来没有拿它装过一袋好烟叶,他的主人真节俭,一个月买一元钱烟,那种烟叶子,真叫不上烟叶子,只能叫它烟杆子,两三寸长,黑黑的,研碎了就同泥沙一样,别人请他吸纸烟,他说:俺有这个烟就行了。

十六、王锡岐在今年拥政爱民月

今年拥政爱民月,军区特务团在新解放区临沂县城南边乡下,团部宣布了帮助地方建立政权,帮助群众建立自己的团体领导翻身工作,王锡岐对老百姓的事情很认真,大家推选他做连里俱乐部民运委员,这个委员可真不顾一切的埋头苦干,没有时间,晚上不睡觉,游戏时间也不歇歇,上课、下课他比别人的步子拉的快,拼命的挤时间,他行政上是个副班长,班里的事情要干,实在没办法,就笑嘻嘻和和气气的同班长说:班长,农救会要开会,或者,我要去同老百姓干活,班里的事情难为你多照顾。班长也高兴。

王锡岐的军装袋里装满了纸条子、本子,上面写的全是庄里的事情,那个人当过狗 腿子,那个人是穷人,遭过汉奸和地主的罪:“王锡岐一向有记工作学习日记的习惯,开一个模范大会,学习本子里有一个模范大会,成立一个农会,本子里有个农会,连里那个好同志有什么好表现,他本子里都找得着,谁说一句话,只要对工作对学习有帮助,他都要记下。”

随便掏出一张纸—农会会员名单。拿出来给班里同志看,一个个名字给你说他的成份,出身……清清楚楚,看了他这张条子,就有人问他:这个人当会长可行?他就说:这是地方政权培养的干部,他很坦白,从前做过坏事,现在坦白悔过了,家里没田没地,是个穷兄弟。又有人问:为什么你把这个名字圈了去?他说:我们一到这里,还没有宣传,他就要参加农会,说家里没有地,没有吃,后来一调查,他家有田地,不但有吃还有余粮,怕不牢靠,所以要考查考查。

有个同志告诉王锡岐说农救会会长胡xx被狗 腿子请去喝酒了,他马上担心怕胡xx站不住脚跟,急的去找他,一次没找着,两次没找着,后来又请人,才去将他找来了,不巧这时班里要开会,胡xx有些心虚,急着要走,硬拉住他,等到班务会开好,细细的给他拉开,诚心诚意的教育他、帮助他才让他走。

这庄上有个老大爷叫胡秉月,没有地,没有儿,老两口子靠买锅饼过日子,常年积点粪卖钱,家里连个地瓜都没有,王锡岐看见了叹口气说:穷人家里没地瓜怎么过日子?今年民主政府来分了两亩地,王锡岐说:咱八路军同志来给你秧上些地瓜,看见他家堆积的粪,硬要给他抬到地里去,老大爷怕累了他,推说:俺的粪要等过了年再抬(过旧历年),王锡岐把扁担、萝、铁锨都拿来了,老大爷还故意说:粪抬到田里就怕人偷,王锡岐笑笑说:不碍事,偷了我赔你。说着就动起手来,三四个同志一会儿的功夫抬完了,天下着雨,衣服袖子肩头都湿了,都不当回事,一路回去,一路说:没有牲口,没有劳动力,分了地怪自,种不了,犯愁,咱不帮这些老百姓帮助谁?

团里要开党代表会,支部里同志都推王希岐当代表,王希岐站起来说:俺不行,比我好的同志多得很……王希岐真是不想去开会,一来还不了解党代表会的重要,主要的原因还不在这里。所以大家在表决三个相同票数的代表时,王希岐的眼睛老是瞪着一个地方想心事:俺还是让副指导员去吧,副指导员总是要去的,俺去了老百姓怎治,农会没人去跑,怎治?

王锡岐的故事啦不了,自从参加了八路军,就一心一意的为老百姓,为共产党。

王锡岐从前做得这样好,现在做得也是这样好,将来一定也做得比这样更好!不要将光荣称号搅掉了。

可是王锡岐也有缺点,在这次群众工作中不大接受别人意见,这里不表,留给王锡岐同志自己来检讨,王锡岐同志一定知道,革命的英雄思想,要建筑在虚心进取之上。

2004年9月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走过的路》,作者是我外公王夕岐的老战友卢兆法。

《走过的路》,作者是我外公王夕岐的老战友卢兆法。

《走过的路》其中第35页有一段标题为“榜样的力量”介绍外公王夕岐(王喜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部队有很多英雄模范人物鼓舞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部队在这一带活动期间,我们班田班长从政治处要了两本小画册给我看。上面印有人物的画面,下面有简单的文字说明,很适合我这样不识字的人看,因为它简单又形象,从中即能学到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又能学到文化。我如获至宝,不论行军或住下休息,一得闲,就拿出来看。

第一本是介绍我们团政治处的王喜奇同志。他年龄在四十来岁,胶东人,身材特别高大有力气,手大胳膊粗,脚也非常地大,一般没有他能穿上的鞋,他脚上穿的那双还是找人给他特做的,穿很长时间了,也舍不得扔,因为再没有第二双合适的,破了他就自己补补,所以补的层数多了,鞋就重了,他的那双鞋,是出了名的八斤半重。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加上部队生活艰苦,养成了他自己缝补鞋袜和衣服的习惯,还给许多同志缝补破了的衣服、鞋袜。

他的挎包比别人的大,里面装着刀子、剪子、锥子、布片、麻绳等针头线脑样样俱全、应有尽有。他是节约方面的模范,是爱民和遵守纪律的模范,更是劳动模范,也是做民运工作的宣传模范。我认为王喜奇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从心里很佩服他。因为我们是一个单位,一有机会,我就去接近他,很想学习他的好思想,好品质和好作风。我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用洪亮的声音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他时,他左手拿着我的右手,用右手在我手上比划着写我的名字,问我对不对,我答对时,他笑了,那笑模样,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走过的路》第46页有一段有外公王夕岐的身影,时间是1947年2月,莱芜战役之后……:

太阳刚刚爬过东边的山头,我们赶上了部队,突然有两架野马式的敌机飞来,在上空飞来飞去,大家急促地走到山沟下面的小道上,因为是整个团直各单位后勤上的人,缺乏实战部队中的沉稳心理,人多有些慌乱,特别是王喜奇和蔡佰川带的民工担架连,他们慌乱得更厉害,开始各自顺着山坡向山上乱跑。大家都有些担心,怕被敌机发觉后,遭受轰炸和扫射。王喜奇急了,掏出他的小手枪大声喊道:“大家注意隐蔽,不要乱跑,我这里还有三发子弹,谁跑打死谁。”大家听到他的喊声,都笑了起来,因为那时每个人的子弹都很少,个人的子弹多少,是保密的,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过经过他这样一喊,大家也安静下来,恢复了正常的行军队列。

这张图片为山东济南林警官为外公画像。

我外甥宋越超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太姥爷王夕岐短暂的一生和在他身上展现出的荣成人优秀品德:

荣成有位王锡岐,龙背虎腰重情义。

神枪六杆震寰宇,六尺飞跃擒寇敌。

补鞋三斤不肯弃,解囊慷慨赠友衣。

侠之大者动天地,人民英雄人民记。

这幅画像是我外公战友的后代赵瑞刚,根据1946年版的《王锡岐故事》的封面找画家画的,然后找技术人员用Al技术还原的画像。看着外公的画像,无比怀念外公,我曾写下自己的缅怀之情:

看着您的背影,您一直不回头,为了你的共产主义信仰,一直勇往直前!

看不到您的容貌,只知道你的名字王夕岐, 我没见过您,但是梦里时常见到你,您是那么魁梧高大,那么的慈祥,那么的伟大!

你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意志坚如钢,解放战争勇往前,抗美援朝血洒疆场!

您入伍13年当过劳动、节约、群运、练兵、卫生、行军等8项模范,作战勇敢,荣获“二级人民的英雄”的光荣称号!

您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战火硝烟中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新中国扑汤蹈火,不怕牺牲!您事事先进,处处带头,人们亲切称您为王希奇!节约为革命《荣军》中颂杨!

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似火,共和国的旗帜有您血染的风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华诞,您长眠朝鲜平安北道67载,党和国家不会忘记您,人民不会忘记您!亲人不会忘记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异国化作杜鹃花,杜鹃花开映山红!

感谢山东济南林宇辉警官为外公王夕岐两次画像。

鲜花献英雄

王夕岐永垂不朽!

这张图片根据林警官给外公王夕岐的画像找技术人员用Al技术还原的画像。

安息吧,我的好外公王夕岐!

孙建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