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凯丰挖苦毛主席照着《孙子兵法》打仗,毛主席:你读过吗?

花开屋语 2024-10-06 20:06:02

“我对泽东同志的发言不认同!”

这话一出来,把毛主席惊得立马转头,他怎么也没料到说话的竟是凯丰。这会儿,会场里那一片赞同支持毛主席的声音慢慢没了动静,大伙的眼神都落到了凯丰身上,想瞧瞧他接下来还能讲啥。

“你毛泽东晓得啥子是马列主义?顶多就是靠《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来打仗!”只听凯丰火急火燎地冲着毛主席讲。毛主席没料到凯丰竟然拿自己没出过国这点来攻击他,并且话说得这般刺耳,在一阵喧哗声里,毛主席使劲压着心里的火气反问:

“你说我依着《孙子兵法》去打仗,那我倒要问问,你读过没?”

毛主席这么一问,凯丰一下慌了神,不知咋回答。毛主席接着又追问:“你都没读过,咋就说我是靠《孙子兵法》打仗的呢?”

毛主席一再追问,凯丰只得不情不愿地坐下,可嘴里还硬撑着自己的看法:“反正邦宪同志不能把权力交出去,到底谁对谁错,咱往后看!”

1935 年的遵义会议期间出了这么一段风波,这次会议让毛主席在党内的地位重新得到确立,而凯丰呢,由于他在会议上的表现,九军团中央代表的职务被暂时给他停了。

凯丰本名叫何克全,家在江西萍乡,家里挺富裕。就因为这样,他顺顺当当读完小学,还考进了萍乡中学。刚进中学那前两年,凯丰就光知道闷头读书。到了第三年,学校来了些北大毕业的老师,这下子,学校的风气大变样,凯丰也从这开始接触到了新思想。

1925 年五卅运动一爆发,萍乡各界立马响应。萍乡中学弄了个学生会,凯丰被选到学生会干活儿。同一年,凯丰从中学毕业,考进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不过,当时到处都是革命的氛围,他没心思读书了,常常逃课,窝在寝室里看进步书刊,还主动在校刊上发文章。

1927年,有人介绍凯丰加入了共青团。大革命失败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凯丰转到了上海,接着去往苏联学习。1930年回到国内后,秦邦宪介绍凯丰成为了中共党员。

上海党中央受破坏后,凯丰接到命令前往中央苏区工作。六届五中全会举行后,凯丰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遵义会议举行之后,秦邦宪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缘由,说成是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势力太过强大,只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差错揽到自己身上。不知情的人一听,会觉得秦邦宪的报告挑不出毛病。

秦邦宪之后,周恩来作军事报告,直截了当地表明失败是指挥出错导致的。当秦邦宪宣布会议要围绕他和周恩来的报告进行发言时,会议陷入了好一阵沉默,一直到毛主席把手里的烟抽完,用脚把烟蒂踩灭:

“我不赞成邦宪同志的报告。”

接着,毛主席很有道理地讲了自己不赞成的缘由。这一通话马上引发了很大的反应,张闻天和王稼祥瞅准时机站出来,坚决地表示不认同秦邦宪的报告。随后,朱德、刘少奇、陈云等人,一个接一个地把心里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会议那一边倒的态势,把在一旁看着会议进展的凯丰给惊着了。为了保住共产国际的权威以及党的组织纪律,保住秦邦宪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凯丰脑子一热就起身了,对着毛主席一顿冷言冷语。

结果毛主席这么一反问,凯丰不但没达成自己的想法,还被中央给批评了。

才过了两个月,凯丰就意识到自己错了。遵义会议结束后,仗打得不太顺,党内有一些人不太服气,小范围地讨论着要换领导,可凯丰通过自己的判断,觉得只有毛主席能带着大家摆脱困境,于是在一次领导干部的会上,凯丰当着大家的面,做了很深刻的检讨,坚决支持毛主席当领导。

“谁要是反对毛泽东同志,那我就跟谁对着干!”

1935 年 6 月,政治局会议否决了张国焘的想法,凯丰坚定地表示支持向北行进,还写文章指责张国焘搞西北联邦政府的做法。之后张国焘擅自另立中央,凯丰始终坚决地维护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强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凯丰获任“少共”中央书记,负责筹备构建共青团中央局。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凯丰跟着毛主席一同东征,并顺利完成东征后的宣传工作。

1937 年,凯丰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对批判张国焘的工作进行指导时,凯丰不合适地把四方面军说成是“土匪”“军阀”的队伍,这让四方面军的官兵承受了很大压力,最后导致了许世友等三十多人“拖枪逃跑”的惨剧发生。

还好毛主席及时出来解决了这个“麻烦”,毛主席批评后,凯丰也晓得自己错了。之后,政治局开批判张国焘的会,还是让凯丰作主要报告,还去抗大引导这场斗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凯丰被安排到武汉做事。当王明想要把武汉弄成第二中央的时候,凯丰坚决地跟周恩来站在同一战线,对王明的不合法举动表示强烈反对。后来武汉情况危急,凯丰跟着长江局搬到了重庆,凯丰变成南方局六个常委中的一个,还担任了南方局的宣传部长。

1941 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毛主席为处理文艺界的一些问题,跟凯丰一块儿找了几十位文艺家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后,毛主席和凯丰共同举办了闻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这是毛主席这辈子唯一一次和别人共同举办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凯丰负责主持的,好多问题都归他解决,后续工作也由他来安排。

1945 年党的七大举行,在选举中央委员时,代表们觉得凯丰曾经大力推行“左”倾路线,还在遵义会议上直接反对毛主席,所以不给他投票。对此,毛主席专门让凯丰在大会发言时,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检讨,并且给代表们做了三次解释。

尽管毛主席尽力去说明,可最后凯丰还是没选上,这让毛主席特别无奈和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北工作挺长时间的凯丰还兼任着沈阳市委书记。那时候,他看到中宣部编的一部宣传片里有领导人的镜头,就把这个事儿直接跟毛主席说了。高岗知道这事后,觉得凯丰瞧不上他,他俩就这么产生了一些矛盾。

后来,毛主席特意给高岗发去电报,对凯丰的行为表示肯定,给予了凯丰支持。

1953 年,凯丰被调到北京,当了中宣部副部长。之后,胡乔木暂时不在中宣部工作了,毛主席专门批示,让凯丰参加中央会议。可让人惋惜的是,才过了一年多,凯丰老病又犯了,没法工作,只好住进了北京医院。

医生一诊断,才晓得之前给凯丰瞧病的那些医院都整错了,错把凯丰得的肝癌晚期当成肝硬化了。

凯丰住院的时候,邓小平、陆定一等领导都去医院瞧过他,还对治疗办法很上心。毛主席知道后,也派了人过去看望,还带话宽慰他:“把过去的事放一边,安心治病!”

可是,疾病太残酷了,1955 年 3 月,49 岁的凯丰在首都北京的医院里静静地走了,中央办公厅发出了讣告。在治丧委员会的名单当中,邓小平是主祭人,陆定一、徐特立、杨尚昆等人为陪祭人。

追悼会结束后,凯丰被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凯丰和毛主席这俩老战友,一开始互相挖苦,最后却是以钦佩收尾。

[1]孙国林所著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凯丰》,刊登在《党史博采(纪实)》2005 年第 7 期,页码为 23 - 27 以及 1 页。

[2]李友唐所著的《凯丰: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发表于《世纪桥》2006 年第 7 期,页码为 39 - 40,DOI: 10.16654/j.cnki.cn23 - 1464/d.2006.07.009 。

[3]李友唐所著的《遵义会议前后的凯丰》,刊登在《档案时空》2007 年第 7 期,页码为 32 - 33 页。

[4]孙国林写的《以挖苦始,以钦佩终——凯丰与毛泽东》,发表在《百年潮》2005 年第 10 期上,页码是 40 - 46,DOI 是 10.16624/j.cnki.11 - 3844/d.2005.10.007 。

[5]陈立旭.《毛泽东以豁达开阔的胸怀用人与待人》[J].《党史博采(上)》,2024,(02):10 - 15.

[6]张学龙所著的《凯丰传》,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于2010年7月在南昌出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