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消息,与摩托车有关。
消息称,哈尔滨和呼伦贝尔同一天发布公告,称在本辖区的部分路段,实施禁止摩托车通行的行政命令。
当然,这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毕竟在我国,禁止摩托车在城市部分路段通行的城市,十个人的双手双脚全部算进去,也算不完。
这两则通告的重要意义在于,你如何界定摩托车。
按照相关法规的定义,主流的摩托车共有两种动力来源:汽油或电池。
所以,主流的摩托车,其实有四种类型:汽油摩托车、汽油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
拥有长长排气管的汽油摩托车和汽油轻便摩托车,拥有极高的辨识度;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和另外一种类型、归属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从肉眼上很难将他们区分开来。
正因为长得非常像,所以很多人看到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便开始满嘴的小可爱。
不仅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拥有和机动车相同的路权。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非机动车道缺失或被临时占用,这两类情况,在我国的道路中经常出现),归属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也是可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
所以,这两地禁摩,是不是连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一起禁了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心的问题。
这两地禁摩,按照作者的理解,大概与全国其他城市的理由一样,是出于治安管理的需要吧。
但在这两地,真有这个必要吗?人口数据为我们了解当地的政策,提供了一个参考途径。
跟全国相比,呼伦贝尔和哈尔滨的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更偏向于收缩型:老年人多,年轻人少。
为什么要选人口这项指标?因为跟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于出行的需求,显然要低很多。
在年轻人口比例更高的禁摩第一城北京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深圳,20岁-40岁人口所占比重是极高的。
这些年轻人,有上班的需求,有周末休闲娱乐的需求。对于摇不到号或买不起车的年轻人而言,长距离出行,公共交通(公交、地铁)显然是成本更低的出行方案。
但从家到地铁站或公交站,这一两公里的出行需求,需要借助哪种工具来实现呢?答案在以前,可能是摩托车,现如今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可能是很大一部分人的选择。
很多地方在尝试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困扰,但不管是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还是社区微型巴士,其效果都非常不理想。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鼓励更多人买车,对道路交通、停车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从目前看,买一辆电动自行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是经济实惠且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案。
阴谋论的网友认为,如果大家都不买车了,汽车卖给谁呢?
经验表明,从没哪个国家,靠禁,实现消费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