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厂、房价跌幅靠前、GDP增速倒数!南京,急了!

城市财经 2024-06-26 11:23:22
作者:余飞01 | 南京,三个烦恼

近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南京:直面城市无大厂论》,将南京推向了城市话题C位。

文章指出:

有大厂,就有学历与才华兼备的年轻人集聚。在北京、杭州、深圳,这样的“大厂定律”一直在鲜活上演。然而,拥有五十多所高校、“双一流”大学数量全国第二的南京,却略显尴尬。

文章从人才、营商环境、城市历史、城市地位角度综合分析了南京缺少互联网大厂的原因。

并给出了一项建议,鼓励被称为体制之城、公务员之城、国企之城的南京,构造长期主义的营商环境。

除了没有互联网大厂的争论外,今年南京还遇到了两件麻缠的事情。

一个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南京二手房同比跌幅超过10%,位居全国前列。

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无论环比还是同比,无一城不降。同比方面,有徐州、厦门、广州、武汉、南京、温州6座城市跌幅超过10%。南京跌幅位居全国第五。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去年到今年,我对南京楼市进行过多次分析。一言以蔽之,南京房价在不断调整的路上。

根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其二手房成交均价去年跌破了3万元,今年5月份已经跌至2.4万元。

另一个,是南京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只有3.8%,跑输了全国平均增速。而且,这一增速与长沙一起,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并列倒数第四。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02 | 稳,是南京的双刃剑

关于南京一季度GDP增速放缓的原因,我在当时就分析过。

从南京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很难找出来,没有哪一项在下跌。

第一产业增加值44.89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17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876.50亿元,增长3.4%。

一季度,南京工业增加值增长了5.2%,消费增长了3.1%,出口增长了4.3%。

一切都平稳,但一切又都中规中矩,虽然没有特别扎眼的数据,也没有特别亮眼的数据。

没错,南京放缓的根本,就是一切数据都中规中矩。“中规中矩”这四个字,似乎成为了南京的标签。

人口增量中规中矩,产业中规中矩。

在中心城市疯狂增长的年代里,深圳、广州都是每年都是五六十万人口增量,成都、杭州、西安、武汉等城市都是三四十万的人口增量。

而南京,过去十年,没有哪一年的增量超过20万。过去十年增量最好的年份是2014年,增加了19.21万,大多数年份增量都只有几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南京市统计局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全国人口增量创新低的2021年,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10.34万人,增量位居内地第11位。

在2022年全国人口见顶减少85万的背景下,南京增加了6.77万人,增量位居第14位。

在全国人口降速加快的2023年,南京人口增加了5.59万,增量位居第15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排名没有很坏,当然更没有很好。

如此中规中矩的人口增量,和有强省会战略支撑的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没法比。

另一方面,产业竞争力中规中矩。

南京的千亿产业数量不错,有6个千亿产业。6个千亿产业总营收达到了10337.8亿元。高于成都、郑州、杭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南京2023年统计年鉴

然而,虽然有6个千亿产业,却没有特别能打的产业、特别冒尖的产业。没有一个产业的产值突破3000亿元。

从产业实力来说,南京的当家产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2年该产业营业收入2318.6亿元,位居南京第一。

然而,就是这个位居第一的当家产业,其他城市比起来,不值一提。

在这一产业上的霸主,是深圳。2021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436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苏州(12096亿元),东莞第三(11037亿元)。南京的IT产业仅排名第16位。

此外南京另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制造业,相比于其他汽车大城,也是不值一提。同样以2021年数据来看,南京位居第15位。第一位的上海,2021年的总产值为7553亿元。

所有的一切都中规中矩,让南京这座城市过往的增速也都表现得很中规中矩,排名也很中规中矩。

有人梳理过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GDP排名,45年时间里,南京的排名堪稳定在第17至第11位。

相比于深圳、合肥等城市火箭式上窜,沈阳、大连陆沉式下跌,南京堪称全国第一稳。

直到最近几年,由于天津被挤掉了水分,南京才取代天津晋级全国十强。

稳,是一把双刃剑,可褒可贬。稳,让南京没有掉队,但同样让南京少了些激情。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而所有经济问题的本质都是产业问题。

在前两天分析佛山出口跳水的文章中,我强调过,佛山前五个月出口大跳水,与深圳形成云泥之别的根本原因,是其产业科技含金量太低。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海关、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产业上的差距,在出口顺畅的时候,不会太明显,而一旦遇到出口逆境,优劣立刻见高下。

南京前五个月的出口与苏州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南京海关披露,今年前五个月,苏州出口累计6283.6亿元,增长9.9%。同期的南京,出口累计1390.3亿元,同比下降00.4%。

南京与苏州产业上的差距,虽然没有佛山与深圳相差那么大,但作为省内老大哥,产业弱于省内地级市,是个有趣的话题。

苏州的工业实力位居全国前三,其拥有11个千亿产业,其中还有一个万亿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苏州市统计局

无论是从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还是千亿产业数量,苏州都领先南京一大截。

产业强悍的结果便是,今年一季度,南京GDP增速在万亿GDP城市中与长沙并列倒数第四,而苏州则位居第一,高达7.9%。

03 | 南京急了

面对这种局面,南京的确开始急了,开始发力产业。

6月24日,2024南京软件大会暨工业软件供需大会开幕式举行,会上南京明确提出:

着力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强劲引擎。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全国示范。

意思很明确,南京要将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产值,提升至万亿级别。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当下多少城市有万亿产业。

经常能看到一些城市的官方,说自己有多少多少个万亿产业。

这里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个是产业,一个是产业集群。

产业与产业集群。产业指单个的产业,是按照行业大类划分。而产业集群,则是一个产业组成的朋友圈。

以城市和都市圈来类比,产业对应的是城市,产业集群对应的则是都市圈。

经常听到的某某城市自夸有多少个万亿产业,基本说的是产业集群。

比如成都说它的电子信息产业早在2020年就已突破万亿,装备制造正在迈向万亿大关。其实说的便是产业集群。南京提出的万亿目标,也是产业集群概念。

按照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也即单个产业来看,全国目前拥有万亿产业的城市,只有三个,深圳、苏州、东莞,三个城市的万亿产业都是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由于很多城市没有公布2023年统计年鉴,甚至2022年统计年鉴,所以仍沿用2021年的数据来看。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二,南京为何瞄准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首先,南京现有的6个千亿产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其当家产业,2022年该产业营业收入2318.6亿元,位居南京第一。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虽然距离千亿甚远,但截至2023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已超80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是最具万亿潜力的产业集群。

其次,软件产业是南京的优势产业。中国第一个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称号的城市,就是南京。

数据显示,南京已拥有中国(南京)软件谷等7个省级以上重点软件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集聚相关从业人员约85万人、重点涉软企业3500余家。

因此,在最具优势的产业基础之上打造万亿产业集群,顺理成章。

第三,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是未来新兴产业的基础。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了新兴产业8个领域和未来产业9个领域:

新兴产业8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未来产业9个领域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这些产业中,都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

换言之,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必然,“软件定义一切”,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成为必由之路。

南京的目标很明显,南京侧重的方向,是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筑牢基石。

就像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大厦一样。

利用稳固的基石,助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我国工业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并通过高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孕育出更高端的工业。

对于软件产业突破万亿的野心,南京早已有之。

早在2021年南京就发布了《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全国示范”。

2022年,南京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2023年,出台《加快开源软件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明星开源项目。同时,2023年还发布了《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快发展高端工业软件”。

今年,南京又发布了《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工业软件跨越发展”。近期又发布了《南京市关于加快工业软件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软件工业的发展。

雄心万丈,作为经济第二强省江苏的省会,南京配得上这样的雄心。如何执行好这个蓝图,就看南京自己的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