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夫:《长生殿资料汇编考释》序言

古代小说研究 2023-06-18 07:05:34

戏曲剧目真可谓“词山曲海”,十多年前,我和学生一起搜集自宋代以来的戏曲剧目,编纂成《中国戏曲剧目总录》,有五六万个之多,但这肯定不是戏曲史上全部创演过的剧目,因为只有知名度较高的文人编创的和能“立得住”的剧目才会流传下来,或被一些文献著录,而知名度不高的文人、艺人所编创的、在当时或后来又没有得到观众赞赏的剧目,基本上都烟消云散,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了,这些剧目是大量的,不可计数的。

《中国戏曲总目汇编》

然而,就是这五六万个剧目,能在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也只有二三百个;能进入学人视野,不断地进行研究的至多七八十个;能被普通人熟悉、张口就能说出来的,最多二三十个。而清初“南洪北孔”所创作的《长生殿》《桃花扇》就是这二三十个中的两个,它们甚至还能排在这二三十个中的前列。称它们是戏曲的经典剧目,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提出异议。

那么,什么样的剧目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成为经典呢?虽然每个优秀的剧目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学养、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观众,其审美趣味也不完全一样,但能被古今的观众奉为戏曲经典剧目的,它们还是有着共同特点的,即以《长生殿》《桃花扇》这两部剧为考察的对象,就会发现它们至少有着三个共同点。

一是能给人许多教益。

教益是多方面的,政治的、伦理的、人生的,等等,越多越好,因为观众会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长生殿资料汇编考释》,王亚楠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2月版。

仅从政治上来讲,《长生殿》探讨了一个正处于山河一统、百业繁荣、国力鼎盛阶段的国家为何会突然发生逆转,变成了战争频仍、人们朝不保夕、连皇帝都不能保护自己爱妃的社会动荡局面的问题,它告诉我们:君王的倦政是肇祸的根源,因为他惰怠懒散,不再为大唐社会的发展、百姓的福祉殚心竭虑、宵衣旰食,自然会盲目失聪,易于受人蛊惑,从而任用奸臣,放纵逆藩,结果是纲纪废弛,社会失序,叛贼造反,烽火四起。因为他耽于安乐,便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迷恋上了妃子杨玉环。

尽管他的爱也出于真情实意,但由于他是帝王,九五之尊的社会地位、掌控国家一切的权力、后宫三千粉黛争宠一人的所处环境,必然会赋予帝妃之爱政治性、剥削性、残酷性和脆弱性这些无可消弭的特点,从而摇动国家的根基。

邮票《长生殿》

《桃花扇》摹写了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新旧鼎革时期的社会面貌,反映了帝王、将相、士绅、文士、百姓在这一时期的心态与行为,揭示了“三百年基业”为何会迅速崩溃的原因。

其原因即是,帝王没有大志,既不近忧,也无远虑,在亡国的危险日益加重的时候,依然朝欢暮乐,醉生梦死;权臣们对帝王是“只劝楼台追后主,不愁弓矢下南唐”,而他们自己,或以“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的生活态度沉溺于声色的享受,或重兴党狱,打击异己,同室操戈,窝里相斗。文士们呢?平日里调嘴磕牙,壮志满怀,而到了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却成了“银样镴枪头”,起不了砥柱中流的作用。

二是能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戏曲属于叙事性艺术形式,不仅表演与歌唱依赖着故事这一载体,就是剧旨的传导、人物形象的塑造亦以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故事为基础。因此,故事是戏曲艺术的重要因素。

清稗畦草堂刻本《长生殿》

然而,光有好的故事素材还不行,作者得独运匠心,巧妙地将它讲述出来。《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与它们将故事讲好有很大的关系。《长生殿》安排了李、杨爱情和安史之乱这两条线,尽管每一条线的内容都很庞杂,但经过洪升的构建,做到了条理分明,不枝不蔓,且让这两条线时分时合,相互推进,始终保持着内在的统一和密切的联系。

《桃花扇》中之“桃花扇”,“譬如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桃花扇·凡例》)这把扇子,既是侯朝宗与李香君爱情与“离合”的见证,又将表现南明王朝兴亡的诸多事件串连到一起,使“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

三是语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曲词合律依腔,音乐悦耳动人。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上场人物,有名有姓的,都有二三十个,但每一个人的性格皆鲜明突出。《桃花扇》剧中的人物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清客妓女、贩夫走卒等各色人等,因人物的语言都吻合各自的身份,故而,每一个人物的“面目精神,跳跃纸上,勃勃欲生。”

《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王亚楠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2月版。

这两部剧问世之后,都立即被伶人搬演,“长安(指北京)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而观众对《长生殿》更是迷恋,“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蓄家乐者攒笔竞写,转相教习,优伶能是,升价什佰。(《长生殿•吴舒凫序》)”能被搬上台,而没有像许多文人所写的那样成为案头剧,就是因为它们“句精字研,罔不谐叶”,且声腔动人心弦,并有一种引人学唱的诱惑力,“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就反映了《长生殿》的一些唱段成为流行歌曲的情况。

由于《长生殿》与《桃花扇》是经典剧目,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它们的探讨,能让我们把握戏曲的审美特质,了解这两部剧问世之时人们的审美取向,而对作者和作品的研究,则有助于戏曲史的建设,有助于今日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故而,学术界从未停止对它们的关注,不时地发表研究成果。而在这支研究队伍中,王亚楠博士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桃花扇〉接受史》,王亚楠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3月版。

突出的表现在于他专注于《桃花扇》的研究。从2013年发表论文开始,他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都是这部经典剧目,研究它的作者、它的版本、它的传播、它的改编、它的艺术和前人对它的研究。说王亚楠是一位《桃花扇》研究专家,毫不为过。

由于他研究《桃花扇》成绩显著,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得到了同行专家和相关机构的高度认可,便批准了他申报的“《桃花扇》批评史”等科研项目,并将他的专著《<桃花扇>接受史》评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他目下在研究《桃花扇》的基础上,开始涉猎《长生殿》了,先从文献的搜集、整理做起,然后再像做《桃花扇》的研究那样,逐步进行全面的探索。

他的研究方法,能给年轻的学者这样的两点启示:

俞振飞、李蔷华联袂演出昆剧《长生殿》

一是研究的对象须为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经典。

当然,研究经典,难度很大,因为之前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要想突破前人的广度和跨越前人的高度,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正是因为难度很大,做出的东西才有价值,因为你推进了这个领域或这个课题的研究。

我们一些年轻的研究者往往将目光盯在那些很少被人注意的非经典的对象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做出来的成果却不被学界认可,因为这些作品属末流甚至不入流的东西,根本没有研究的价值。

二是要想在学术上做出突出的成绩,并知名于学术界,须在一个领域甚至在一个课题上锲而不舍地研究,发表的一个又一个的成果就像投进水面的一颗一颗的石子,使得水面不断地泛起由你激起来的涟漪,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心底里认同你是该领域或该课题的专家。

待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到了以你现时的能力不能再找到新的材料、新的视角和得不到新的观点之后,便移足到新的领域与新的课题上,去收获新的成果。

王叔晖绘《长生殿》

我们许多人也有在科研上做出一番成绩的理想,也有坐冷板凳的刻苦精神,但他们或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成果虽然不少,但研究的问题都是分散的,学问广博,但不能成为学界共认的某一领域或某一课题的专家;或是一辈子只专注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在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不再向其他领域或其他课题拓展,裹足不前,放弃了本应取得更大成绩的目标。

经典作品除了在审美上具有永不衰弱的生命力之外,在研究上,也会有无穷无尽的空间。所以,对《长生殿》《桃花扇》的探索,永远在路上,而文献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尽管这两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数以千计,但我相信,《<长生殿>资料汇编考释》与《<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由于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丰富、最系统和最新发现的文献,一定会促进这两部戏曲经典剧目的研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