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

千篇历史藏 2024-08-28 22:12:46

【《毛年谱(1949-1976)》纪事本末(535)】1956年,毛泽东63岁。

1956年4月25日晚上,在中直俱乐部再次观看浙江昆苏剧团演出的昆曲《十五贯》。

4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继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陆定一在发言中讲到文艺问题时说:要写新人物,但写一些老人物也可以。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能把上海三十年代社会的变化写出来,我说那是世界第一的小说。

毛泽东说:《乌鸦与麻雀》,那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们电影局就是不许它演,这两天可以找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见识见识,这是中国一篇很好的历史。周恩来问:最近看《十五贯》了没有?陆定一说:我看过,很好。毛泽东说:

《十五贯》应该到处演,戏里边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那些人现在还活着,比如过于执,在中国可以找出几百个来。(过于执是昆曲《十五贯》中塑造的不贪污受贿、执法如山的清官无锡知县,因主观主义而错判案件。)

4月28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继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总结讲话。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他说: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这个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5月2日下午四时,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共一百一十多人。毛泽东发表讲话,又一次系统阐述十大关系问题。在与会者发言之后,毛泽东再次讲话。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他说:

我们在有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还谈到这一点,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

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大的范围内,让杜威来争鸣好不好?那不好嘛。让胡适来争鸣好不好呢?也不好。那末说胡适要回来可以不可以呢?只要他愿意回来,是可以回来的,让我们批评过他以后再回来,就批评不着他了,批评已经过去了嘛。只有反革命议论不让发表,这是人民民主专政。

8月24日 下午,和朱德、周恩来、陈云、林伯渠、康生、陈毅,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代表,并合影。随后,同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谈话。毛泽东说:

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作曲、唱歌、舞蹈都应该是这样。

说中国民族的东西没有规律,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不对的。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自己的规律。音乐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原则,也可以用外国乐器,但是总要有民族特色,要有自己的特殊风格,独树一帜。

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小,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吸收一些外国的东西进行自己的创造为好。艺术有个民族形式问题,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我们当然提倡民族音乐。

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但是军乐队总不能用唢呐、胡琴。外国乐器可以拿来用,但是作曲不能照抄外国。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在政治方面是如此,在艺术方面也是如此。

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把学的东西中国化。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要用外国有用的东西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

文化上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要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保守主义,这两个东西对中国都是不利的。

学外国不等于一切照搬。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应该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收外国的东西,把它变成中国的。鲁迅的小说,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它是中国现代的。你们是学西洋的东西,要重视你们,依靠你们。不要学西洋的东西的人办事,是不对的。要承认他们学的东西是进步的。但要说服他们重视民族的东西,不要全盘西化。

2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