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陈玉昶是谁,但你一定见过他的作品。
那不是什么名画,也不是什么雕塑,而是你每次坐火车都能看到的那个符号:一个形似火车头的图案,上面是“人”,下面是嵌在铁轨横截面里的“工”。
没错,就是那个你可能看了一眼就忘到脑后的铁路路徽。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案,为什么能从3200多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铁路的象征,一用就是七十多年?
这背后,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段你不了解的故事。
01
时代召唤:百废待兴,路徽先行
时间回到1949年,那是一个春天,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
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对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没有什么比重建交通体系更重要。而铁路,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自然被寄予厚望。
同年1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成立,标志着中国铁路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然而一个新部门的成立,光有组织架构还不够,还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其形象和精神的象征——路徽。
于是1949年5月,铁道部向全国发布了征集铁路路徽设计的通知。
消息一出,全国的设计师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开动脑筋,设计稿如雪片般飞向铁道部。一个月时间,就收到了3200多份作品,这热情,杠杠的!
你可能会想,设计个标志而已,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
还真别说,这铁路路徽可不是随便画个图案就行的,它得体现新中国的精神,得代表铁路行业的特征,还得让人一眼就能记住,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02
一位普通职工的设计逆袭
面对堆积如山的作品,铁道部的专家们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为了选出最合适的设计,他们不仅仔细审查了每一幅作品,还邀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北平市文委的领导,以及一些知名的艺术家参与评选。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一个来自交通部的普通职工——陈玉昶的设计,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陈玉昶是什么来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既不是什么设计大师,也不是什么艺术奇才,而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
191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38年毕业于日本山口高等商业专门学校,之后一直在交通部工作。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人,却设计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标志。
03
解密经典
陈玉昶的设计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征服评审专家们的挑剔眼光?
乍一看这个路徽设计得十分简洁:一个形似蒸汽火车头的图案,上面是一个变形的“人”字,下面是一个嵌在铁轨横截面里的“工”字。
可就是这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人”字代表人民,“工”字代表工人,两者结合,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核心理念。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句话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将铁路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彰显了新中国铁路的性质和宗旨。
而“工”字与铁路轨道的横截面相结合,更是神来之笔。它不仅突出了铁路行业的特点,更象征着工人阶级的力量。
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工”字,正是对当时奋战在铁路建设一线,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广大铁路工人的最好致敬。
“人”在上,“工”在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托起了新中国铁路事业的未来。
04
中国铁路路徽的独特魅力
其实铁路路徽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铁路路徽。但与中国铁路路徽相比,其他国家的路徽设计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了。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铁路的国家,英国的铁路路徽是由两条带箭头的平行线组成,代表上行线和下行线。这个设计虽然简洁明了,但未免太过抽象,缺乏辨识度,很难让人将其与铁路联系起来。
还有日本的铁路路徽,构图形成一个火车头形象,中间是铁轨横截面,下面一条横线代表铁轨下面的枕木。这个设计虽然突出了铁路的特点,但也过于具象,缺乏艺术性和象征意义。
相比之下,中国铁路路徽的设计,不仅简洁明了,易于识别,更重要的是,它将“人”的因素融入其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在世界各国的铁路路徽中,是独一无二的。
05
铁路路徽的传承与发展
1950年1月19日,铁道部正式下发通知,确定陈玉昶的设计为中国人民铁路的正式路徽,并要求全国铁路统一使用。
从那时起,这个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标志,就成为了中国铁路的象征,出现在火车站、火车头、铁路制服、文件资料等各种与铁路相关的场合。
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铁路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乃至高速铁路的巨大变革,但铁路路徽却始终没有改变,它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梦想和追求。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路徽的设计也在不断地进行微调和完善。例如颜色从最初的单色变成了现在的红黄两色,字体也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但其基本图案和设计理念始终没有改变。
这个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志,已经超越了其原本的意义,成为了中国铁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铁路的形象,更象征着中国铁路的精神:安全、稳定、高效、服务。
参考来源:
昆明铁路 为什么它能成为永不过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