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下葬过程有多恐怖?明史给出的资料,让人胆战心惊

念桃说历史 2024-04-24 09:30:26

明朝是我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之中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开始,朱元璋作为它的创立者,不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还针对朝廷官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通过重拳反腐保证大小官员的廉洁性,有违反者按重罪论处。

在实施这种高压政策的同时,朱元璋还创立了锦衣卫,这个机构主要负责对朝中官员进行行为监督,还被赋予了先斩后奏的权力,等同于将监督,审判和司法权交给了个人,这样就很难保证判决的公平性,如此朝廷中便出现了一种如履薄冰的恐怖氛围。

而这种气氛的营造者正是朱元璋,从他驾崩前后所发生的事情来看,似乎都可以称之为惊悚,明史之中所给出的资料也让人胆战心惊。

朱元璋的皇位和遗憾

说起我国历史上最励志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因为他没身份没地位,真正是从乞丐努力坐到了一国之君的位置上。

生活在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从小就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生活,不久后随着父母的饿死,朱元璋变成了孤儿,为了生活下去,朱元璋加入难民潮之中每天靠乞讨要饭度日。

后来又进入寺庙当了十年和尚,等他还俗时,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社会已经因为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在昔日好友的邀请之下朱元璋也加入其中。随着起义军将领先后亡故,朱元璋逐渐掌握了实权。

尤其是在后来,朱元璋手下有刘伯温等重要人才,在和朝廷陈友谅军队的决战中取得了胜利,随着其他地区叛乱的扫清,明朝正式建立。

朱元璋为了打下大明的江山竭尽全力费尽心血,所以他不仅要完善朝政,还要将皇位千秋万世传承下去。

为了做到这一点,朱元璋认真培养自己将来的继承人朱标,不仅为他请来了儒家大贤作为老师,还亲自培养他的治国理政之道,朱标凭借自己的天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太子,如果不出意外,大明将会在传给朱标之后走向一个盛世局面。

但人算不如天算,本能继承皇位的朱标竟然在一次外出巡查返回途中感染恶疾去世了,这个噩耗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天大的打击,因为这不仅代表着自己失去了最疼爱的儿子,还等同于下一任明君的丧失,这也是朱元璋采取恐怖行为的主要原因。

在一番深思熟虑后,朱元璋决定放弃自己的儿子们,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朱允炆一旦当了皇帝,那藩王就是他的叔叔长辈,很难服气这个年幼的皇帝,再加上朱允炆几乎没有监国的经验,难以震慑朝中群臣。

为了尽可能稳定朱允炆的皇位,朱元璋采取了极端的政策,那就是杀戮。

蓝玉,胡惟庸等都是对明朝有功的大臣,原本朱标继承皇位,他们都可以继续辅佐,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朱元璋眼中,只要朱允炆坐上皇位,他们都将成为潜在的威胁。

于是朱元璋本着宁可杀错绝不放过的宗旨,对朝廷官员进行了大换血,斩首流放者不计其数,连自己的儿子,朱元璋也将其远调去镇守疆土,平常不得入京,在做完这一切后,朱元璋的生命也逐渐走到了最后时刻。

残酷制度与下葬过程

朱元璋的诸多行为之所以被定性为残酷,不仅是他政治上的雷霆手段,还有他统治后期发生的一些令人战栗的事件,比如从朱元璋开始,明朝采取活人殉葬制度。

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时去世,并立下遗诏,侍寝的四十名嫔妃全部陪葬,和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之中,从明史之中看,朱元璋是殉葬人数最多的一个,而这种残忍的制度,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

这个制度是朱元璋最早提出的,他虽然下令禁止厚葬的风俗,但又带头使用活人殉葬,当年自己的次子去世时,朱元璋就曾下令王妃殉葬开了首例,如今在自己的遗诏中更加残忍。

要知道在古代三妻四妾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皇帝而言,后宫人数不仅众多,而且年龄差距较大,每年固定举行的选秀活动意味着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妙龄女子入宫,一旦皇帝去世并下令殉葬,那就意味着会有很多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突然走向生命终结。

更加残忍的是有些嫔妃在经历选秀入宫后没有得到皇帝的冲宠幸,只能在冷宫之中静等青春流逝容颜衰老,在皇帝死亡之时,孤寂了一生的她们还要走向殉葬的厄运,着实十分凄凉残忍。

除了殉葬之外朱元璋的下葬全过程也透露着恐怖的氛围,首先是朱元璋的死亡时间并不确定,在明史的记载之中,朱允炆只阐明朱元璋是润五月死亡的,大门对于具体是哪一天并没有详细记录,虽然如此,但接下来的下葬时间却十分清晰。

也正是因为对朱元璋死亡日期的不明确,朱允炆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迷魂阵,甚至成为朱棣发动叛乱的借口,朱棣认为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在死后将其草草埋葬是极大的不尊重,还曾在朱允炆当皇帝的时候入朝讨要说法。

从这里来看,朱元璋的死亡时间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无论是何时,朱允炆对其祖父的埋葬行为似乎都有些太早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顶着不孝的骂名实施这一行为呢?

一部分人说朱允炆是急于继位,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当时朱元璋已经确定了朱允炆为继承人,并且其余藩王都被外派,所以他的皇位已经坐稳了,无疑是时间的问题,并且当时朱允炆在帮朱元璋处理丧事的时候一直是以皇太孙自称,并没有急着登上皇位。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朱允炆之所以将朱元璋快速埋葬其实是不得已的,当时正是五月份炎夏,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人死之后尸首是无法存放太长时间的。

如果按照习俗将朱元璋的遗体停留很长时间再下葬,那势必会造成高温之下的腐坏,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才是对朱元璋极大的不尊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似乎是最合理的,但还有第三种说法存在。

那就是朱元璋的死后速葬是他自己决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寝陵打掩护。

这种认知的形成和朱元璋早年的经历有关,刚才曾提到过,朱元璋在幼年时期经历了许多苦楚,后来当了帝王自然十分珍视财富,所以下令殉葬的同时,还要求在陵墓中放入大量珍贵的陪葬品。

因为担心死后墓室内的陪葬品会被歹人盗窃,所以便想让更少的人知道关于自己死亡的消息,于是便要求朱允炆对自己速葬,对于这一点,整个下葬过程也可以证明。

据说朱元璋在下葬时,南京皇宫之中的十三道城门被同时打开,总共有十三支送葬队伍同时出发,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朱元璋活人殉葬制度下和他一起埋葬进孝陵的嫔妃,其实并非如此。

此举和当年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朱元璋为了防止后人挖盗,所以选择了这种迷惑群众的埋葬方式,让其他人不知道自己究竟埋进了哪一个地宫之中,甚至有人怀疑朱元璋并不在这十三个送葬队伍之中。

他的尸体其实已经提前进入孝陵的某个地宫之中,这十三支队伍其实都是转移注意力的障眼法。

为了验证这一点,考古学家们从1997年开始对朱元璋所在的孝陵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前后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时间,但奇怪的是,朱元璋安息的地宫并没有按照众人的预料出现在孝陵明楼的周围,反而是在东南方较远的地方发现了磁信号。

后经证明,这才是真正的地宫所在地,但令人惊讶的是,虽然找到了地宫,但入口却因为通道的不连续性一直没有被发现,在经过不断搜索之后,终于在明城墙下发现了入口所在。

宫中除了朱元璋的棺椁之外,还有更加恐怖的场景,那就是超乎认知的殉葬场面,不仅是我们理解中的嫔妃殉葬,从服饰残骸和身上饰品来看,许多宫女太监也在殉葬的行列之中。

从他们的自恃可以大致知道,有些人是被赐死后安葬在此处,而有些人则全都被关在此地,随着氧气减少和食物不足而死亡。

这种残忍殉葬场景背后是残酷的封建制度和无辜鲜活的生命,好在明朝经历五位皇帝之后便将这种残忍的制度废除了,从此可怜的宫女嫔妃们不再受活人殉葬的折磨。

参考文献

[1]辛小山,.朱元璋下葬时的“迷魂阵”之谜[J].科学大观园,2008,(20):2.

[2].南京明东陵考古有新发现[J].科技潮,1999,(06):1.

[3]王峰,.明东陵,揭开大明王朝历史的一角[N].南京日报,2023-10-27((null)).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