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浅聊我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直觉为云 2024-05-27 03:30:34

在结合本人制作的诗词音画【探春令·花醒唤莺燕】所涉及到的,有必要将愚的粗浅感悟与同道好友商榷。

敝帚自珍原词:

唤得花醒,叫来莺燕,柳芽初绽。

夜深细细淋江岸,又回首、栖林苑。

朦胧身影如纱面,素衣迎风叹。

盼世间、万水千山,芳草脉脉年年见。 ​​​​

(“淋”字为别字,实为“临”字。皆因敲字急就匆匆而不善细考,性格使然。)此处还是由老姐@杉杉而立最早看出来的,在此一并致谢……!

上片开篇以江南早春二月为时间轴,用实写的笔法描述出自然的返璞与现实,直到最后一句才用“又”字为领句,做过片点出预备,其主旨同下片前后呼应成为一体。

下片用美好的臆想、诗意的语句来表达出我对春的憧憬与展望。

关于对填词的理解,在严格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不然哪来的“自度曲”(当然,这点还是尽可能地少用!)。毕竟咱不是大家,非才学至臻者,不过就是个学养阙如者罢啦。

要想学好诗词,大量阅读各种流派、广闻博记是首要。然后结合形势、心态、处境,发挥出中华文人的特性,也就是“兴奋与激情并举”,不愁写不出“好”好的诗词歌赋。

而李煜的词,无论是钟情于婉约派、豪放派的,在其流派的基础上,都是要好好深读的!李煜的词在我们从脱盲后到中小学、大学以至于到了如今的时代,为什么只有那一小本,但必须都是要背的……?其实,就是在找寻一种直接的感觉。那什么是这种感觉:【我口所欲言,已言古人口。我手所欲书,已书古人手。不生古人前,偏生古人后】,有了这个感觉,那么你将会产生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必将引领你进入到浩瀚的华夏传统文化的深邃境地……。

就我个人而言,年轻尚幼时历经了读书“无用论”时代,但家庭氛围是不受其影响的!虽“大环境”相当恶浊,而家庭的“小环境”依然如故。即使发配到穷山恶水之地时,我们姊妹的行李中,或多或少都夹带着“改头换面”后的书籍,而“红宝书”不过就是为了顺应和迎合“大环境”罢啦……。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此类不灭的经典在我们最坚困、寂寥时刻为我们平添了太多继续活下去的动力。而李煜词中所透露出的感觉那可就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啦……。其内含的这个感觉就是人类所共有的一些东西。那么,什么是人类所共有的一些东西呢?李后主他给出了答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潘鬓沈腰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一个做过君王的人,他能够把自己的情怀,和普通人的情怀等量。而且他不很光彩,你想,一个王朝才四十年,还有什么可说的。本来苏东坡就感到很生气,你应该恸哭于九庙之外,你怎么还对着宫女流泪呢?当我们改一个视角去看,历代的帝王统治者,有哪个君王把宫女当人看的吗?没有!

所以,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李后主时才有:“俨有基督释迦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做为亡国之君,他有一颗担荷人类罪恶之心,他认为这一切可不都是我造成的吗?难道不是我治国无方吗?

中国历代统治者,治国无方而有大天才的,有几个!南朝陈后主,天才的诗人;李后主,词坛的帝王;宋徽宗,大书法家、大画家。即便是一代开元、某某之治的封建圣主,还都要广开言路、尊重乡绅,而到了宋代庙堂所及,那更是不得轻言对文人使役、重刑、杀头。甚至连汉武帝还有【罪己诏】呢?打江山时的征伐与维护江山时的休憩、保太平,对统治者而言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潭!而历代君王为了江山永固、永世传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休养生息……,而不是时刻要“斗斗斗”斗得“天翻地覆”、冰火两重天。此刻,多读读唐诗宋词,会使人放下戾气、恢复平和,让烦躁的内心重归安稳。对统治者而言,所有的一切都还是为了体恤黎民、安居乐业……。否则,随着时间的流淌、情感的疏离,今天的“无限”不过都是过眼烟云,而永世长存的还是人性的善与恶。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如果说中国的诗词不讲究境界的话,那它就不是一个好的诗词。王国维要求,好的诗词,有境界的诗词,要有真景物、真感情,然后再论境界始出。即便是辞藻并不华美,但通过这个“真”字,同样能打动一些读者的内心……。在《庄子》书里是特别重视这个“真”字,而不太喜欢圣人的那个“圣”字,就像《老子》书里,不赞成圣人的“圣”字一样。在老子看来,“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圣贤”,大道在没废的时候,这个仁和义是不存在的,因为那时候不存在不仁不义,而庄子所强调的“真”这个字,将会成为我们每个人权衡心灵善恶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尺。如果讲你不真,你必然就伪。要做到真,难不难呢?对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在社会的人,是有相当的难度。而为了迎合某方面的好恶,去做那违背良知的事,这叫伪诈之行。遇到“此君”还是能离多远就躲多远吧……。这就是我学习和了解诗词的一些粗浅的认知吧,愿与同道好友共商讨之。

节外番实录:

【在将此文呈递给两位老人(老岳母是地道的江南人士)、夫人及其闺蜜探讨沟通后,得出结论:在韵律、用字、物候上不违!甚至还有别趣。为此还特举出王安石与苏轼有关“吹落黄花满地金”的典故,试想,春雨贵如油时节,茫茫夜色中,早春时令下的江岸边,一个“淋”字道出了期许,加上一个“细细”状,将直白的烟雨描述,化出别样,岂不有趣……。同时也描摹出江南人家既喜欢雨又讨厌雨的那种复杂心态,逐步展现出来。这可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呀。是否可以将我们推测出来的结论告知于好友你的老姐?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士,而我们只是爱好者而已……。所说的不过是“旁门左道”不入流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