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宴请郑洞国,一处细节令他感慨万分:共产党领导人不是官啊

绿海看历史 2024-08-10 22:16:44

1925年,黄埔学生军在蒋介石和周总理的带领下,东征旧粤军陈炯明部,在攻打淡水城之时,敌人借着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数次击退了学生军的冲锋,蒋和周见状无比心急,为了尽快突破敌阵,他们决定组织一支敢死队,向敌人发起绝命一击!学生军的官兵都是有志青年,各个视死如归,纷纷主动申请加入敢死队,郑洞国便是其中之一。

郑洞国早年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后来投考黄埔军校,是为第一期学生,与陈赓将军是同窗。淡水一战,他作为敢死队的一员,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最终成功撕开了敌人的防线,赢得战役胜利。此后的华阳、棉湖之战中,他又屡建奇功,一时成为黄埔学生军的楷模典范,并由此得到了老蒋的赏识和青睐。北伐战争时期,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东路军,跟随大部队沿着福建一路北上,连克泉州、福州、杭州、上海等战略要地,1927年,他因功升任主力团团长,加上校军衔,此时的他方才24岁,可谓年少有为、意气风发。

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调派郑将军前往湖北与红四方面军作战,当时四方面军中有不少原黄埔学子,郑将军不想与昔日的同学刀兵相见,因此一直消极怠战,极力避免与红军接触。后来,老蒋察觉到了这一点,不禁勃然大怒,狠狠训斥了郑洞国一番,并将他调离华中,转往华北驻防。

1933年,日寇集结重兵进攻长城一线,意欲染指华北,郑洞国得知此事后当即率部增援长城,在南天门与日寇展开殊死战斗,先后击退了日军数十次凶狠进攻,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与意志。

全面抗战爆发后,郑洞国升任少将师长,并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累积歼灭数千敌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943年,他被派往印度担任新编第一军军长,1944年,他参与指挥了缅北反攻,与友军互相配合,一连克复南坎、腊戍等重镇,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并将日军逐出中南半岛的核心地区,加速了对方的败亡。

抗战结束后,郑将军升迁为中将,1946年,他进入东北,在陈诚的指挥下与解放军作战。起初,国民党军靠着装备和人数的优势,还能在战略上压制解放军,可到了1947年,战局开始发生变化,解放军慢慢占据上风,由守势转为攻势,而国民党军对此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挨打。至1948年,国军几乎已经丢掉了大半个东北,只能龟缩在沈阳、长春等几个大城市防守。

彼时,郑洞国就驻扎在长春,他麾下虽有十万部队可供调遣,但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无法和解放军相抗衡。当年年底,东野集中兵力,对锦州、沈阳、辽宁、长春发动了猛攻。郑洞国见大势已去,也就不再抵抗,转而阵前投诚,加入红色阵营。中共党组织非常关照郑洞国,不仅在生活上处处优待他,而且还几次邀请他到核心军政部门担任要职,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但郑洞国已然无心从政,因此婉拒了党组织的好意,执意解甲归田,安然度日。

1954年,毛主席特地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慰问郑洞国,席间主席和他相谈甚欢,并频频为他夹菜,以示关切。而在郑洞国抽烟的时候,主席更是亲手划火柴为他点烟,这让他受宠若惊。毛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竟一丁点官架子都没有,好似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让人如沐春风,也难怪中共如此团结、稳固,不可战争、撼动。

反观国民党,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向来颐指气使,而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更是玩弄权术,将下属当做蝼蚁、草芥,毫不爱惜,以至于国民党后来离心离德,党员们全都丧失了信仰,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

郑洞国晚年又迁回北京居住,并经常受邀参加政协会议,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极力促成两岸消弭矛盾与争端,走向和解、统一。1991年,这位抗日英雄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骨灰被葬于八宝山。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方面在得知郑洞国的死讯后,竟在台北搭建灵堂向他致哀,这也从侧面说明,郑洞国的历史地位与政治影响力有多么高深!

1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