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抛弃的人,连害怕的资格都没有"
深夜11点,老郑握着一份"优化通知",站在工厂门口久久不愿离去。27年前,他曾以工人的身份第一次走进这座厂房,彼时意气风发;27年后的今天,他将以"被优化人员"的身份最后一次离开。
"改革"这个词,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像老郑这样的国企工人们谈之色变。
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一句话:"被时代抛弃的人,连害怕的资格都没有。"看完的瞬间,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这不就是今天国企工人们的真实写照吗?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90年代。那时的国企工人,是令多少人羡慕的"铁饭碗"持有者。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从住房到医疗的全方位保障,再加上退休后的养老金,简直就是当时社会的"人生赢家"。
可谁能想到,短短三十年,命运的齿轮转得如此之快。
2023年的某一天,小王照常打卡上班。刚在办公室坐下,就听说隔壁部门的老张被叫去谈话了。不一会儿,老张拎着办公室里的私人物品,红着眼睛走了出来。
"我干了22年,就这么被一张A4纸打发了。"这是老张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国企里每天都在上演。有人说这是时代的必然,有人说这是发展的代价。但真正承受这些代价的,往往是那些普通的工人。
张大姐今年45岁,是某国企的老员工。前段时间,公司推出"自愿离职"计划。表面上说是自愿,可谁不知道这是变相裁员?不同意的人,可能面临的是更差的岗位调动,或者更低的工资待遇。
"我儿子马上要上大学了,房贷每个月要还8000,老公又下岗在家。我不敢走,可是留下来又能撑多久?"张大姐说这话时,眼神里满是无助。
更让人心酸的是,很多国企工人在改革浪潮中不仅失去了工作,还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李叔是某大型钢铁厂的技术骨干,干了28年。今年公司推行智能化改造,他的岗位即将被机器人取代。"以前觉得掌握一门技术就能吃一辈子饭,现在才发现,我们这些人早就被时代抛在后面了。"
"去学个新技术?"李叔苦笑着摇头,"都快50岁的人了,就算学会了,人家也嫌我老啊。"
最让人唏嘘的是,这些工人们即便看到了风险,却也无力改变。
王师傅的儿子今年刚毕业,他说什么也不让孩子进国企。"我就是前车之鉴啊,这年头,国企工人谁不是谈改色变?我可不能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今年45岁的刘姐就说:"我知道改革迟早要来,可是除了在这干,我还能去哪?"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消极,但这就是许多国企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改变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了。
有人说,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经阶段。可是,当我们在谈论"改革"、"转型"、"升级"这些宏大叙事的时候,是否想过那些普通工人的命运?他们的彷徨、无助和恐惧,又有谁能真正理解?
改革的确是必要的,但改革的方式和节奏,是否可以更人性化一些?是否可以给这些工人们留出一些适应和转型的时间和空间?
毕竟,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应该建立在牺牲某个群体利益的基础之上。真正的改革,应该是共赢的改革。
所以,当我们在为改革叫好的时候,也请记住那些默默承受着改革阵痛的普通工人。他们的"谈改色变",不是对改革的抵制,而是源于生存的本能。
(你是否也认识这样的国企工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