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琛
云问科技创始人兼CEO;国家大数据标准委员会委员;语义行业科学家。于2012年8月创立云问科技,带领团队获得“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最具创新力企业大奖”、国家工信部“大数据产业战略布局”合作企业、中国“最具投资价值SaaS团队及产品”。
云问科技
云问科技(简称“云问”),国内第一家智能问答机器人SaaS服务供应商,是覆盖行业最多、用户量最大的智能机器人研发高新技术企业。云问聚焦面向B端的智能客服、企业助理、智能政务等业务场景,通过机器人智能语义交互定位用户所需的信息与服务,已覆盖包含西门子、海尔、工行、中国邮政、国家电网、金蝶、如家、美的以及近50余省市政府部门等超过4万家大中小客户。
“一方面,人工智能解放人力是一个不可扭转的大趋势。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智能问答机器人对企业效率的提升。”
接受未来图灵采访时,谈及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会造成失业恐慌”这一话题,王清琛如是说。
事实上,他是最有资格评述这一热点话题的。
技术出身的王清琛是云问科技的创始人兼CEO。成立于2013年的云问,主打产品就是智能问答机器人,目前主要服务包括金融、证券、互联网、酒店、电商等在内的各行企业级用户,尤其在智能客服这一领域进行了布局和深耕。
提及 “企业效率提升说”,是云问在接触一些B端客户的服务场景时萌生的感触。王清琛表示,其实对于有和大量普通用户进行直接交流需求的企业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现有人力与服务对象间不对等的服务冲突。
他举例:“一个企业有20名客服人员,总体日均可解决1000名用户的咨询量,但背后或许还有一万个咨询等待解决。”王清琛认为,这种情况下,企业并不能简单通过成倍扩张人力的方式消除矛盾。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及管理负荷必定也会上升。当然,云问智能客服这类智能问答机器人产品就是为解决该问题而生。
根据云问的数据统计,目前对于场景单一且重复性较大的业务,智能机器人对人力的解放程度可以达到80%及以上,即便是复杂广泛的场景下,替代程度也有20~50%。“其实我们更倾向于人工智能与人的互相配合,以辅助企业高效地解决业务所需。”王清琛觉得,譬如原来的20名客服人员,就可以在智能机器人普遍应用的情况下转为VIP客户服务或具有指导性的咨询人员。
李开复曾表示,未来10年,大部分人类需要思考5秒钟以下的工作都会被取代。2016年的创新工场年度峰会上,他直言人口红利已经到顶,移动互联网风口已过,下一场革命是人工智能。
王清琛深以为然,一直到今天,这支技术研发人员比例逾50%的队伍在智能问答这一领域已经深耕了近四年半。好而专,这是他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愿景之一。
但摆在云问,甚至是整个智能问答领域面前的还有一个痛点问题——多轮交互。此前,未来图灵就当下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问题咨询过大数据传播教授沈浩。沈浩表示,如今许多领域的AI技术其实还是弱人工智能,远远达不到强人工智能的标准。
那么,云问怎么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王清琛坦言,多轮交互的确是痛点之一,但也并非是最大的痛点。在有逻辑、有边界条件下的多轮对话并不存在问题,但达不到“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程度。只是对于行业来说,从底层知识建设、语义框架理解、意图推理到智能辅助决策等技术环节,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痛点,最重要的也是要结合场景和实际业务需求一个一个打磨。
“接触不是很懂人工智能的客户的时候,你不能拿一些很炫酷的概念当噱头。”王清琛说,“我们更倾向于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多维度解决客户的具体问题。”
但如今面对智能音箱等语音交互产品的火爆,对于云问这类面向B端用户的企业来说,很难说不艳羡。可是考虑到一旦开启C端市场入口,面对用户们广泛的需求边界和云问本身几乎零经验的C端实践背景,王清琛还是决定专注于企业服务端。不掺和不擅长的领域,是他的准则之一。
同时,在擅长的部分,王清琛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业务拓展。目前,除智能客服平台外,云问也开发了辅助企业内部人事、IT、财务咨询问答的智能服务平台,还打造了帮助企业、开发者在各类渠道上建立任意事件的智能交互入口,以及提供基于企业业务的智能实体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确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我也相信市场空间足够大,能容得下云问。”对于BAT等大企业的入局,他认为并不会与巨头产生大冲突。“云问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要解决的问题,BAT也有自己的立足和落地点。”
王清琛的乐观也不止体现在企业的成长上。他对未来图灵表示,不难想象,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势必会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并把人类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享受生活。结合云问现在的研究,或许还会推出财务助理机器人、人事助理机器人等辅助人们处理工作。
“懒是一种瘾。”
这是云问智能客服产品宣传页上一句非常俏皮的广告语。言下之意,解放人力后的高效实在太容易让人“上瘾”。而这种用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的魔法,对于技术出身的王清琛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