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时,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新树岭村,阙友军跟在父母身后,沿着村里的马路,到村旁路边等候公交车。之前,阙友军和同村的两个孩子要在每天早上6时起床后,步行去学校。“现在坐着平稳的公交车去上学,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可以吹着空调,这就是老师之前说的‘满满的幸福感’吧。”阙友军说。
近年来,江西把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作为服务民生、服务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兜底性任务,对通客车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一村一策”,因地制宜采取公交、班线、预约响应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不断提高建制村通班车率,构建起镇村衔接、城乡一体、安全便捷的农村客运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走得了、走得好”的美好愿望。 一村一策 让群众走得了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多数村子常住人口少,通村道路弯多路窄,且临崖临水。长期以来,群众出行非常不方便,村里通客车成了群众的热切期盼。“2019年,公司试行农村客运车辆小型化,购置18辆14—19座中型客车,用于4个小散远的建制村通客车,结束了这些村长期不通客车的历史,目前万载建制村通客车率已达到100%。”江西省宜春汽车运输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江西省北部较为平坦,东、西、南三面环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每个村有每个村的特点和难点,江西采取挂图作战的方法,实施‘一村一策’,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江西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客货运输处处长章华平介绍。
“对于客流量稳定、客流规律明显的通村客运线路,实行定线定班客运经营;对于地广人稀、客流量小但存在区域性和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区域,实行循环运行、区域经营或班车加包车混合经营;对客流不大,出行规律明显的地区,采取周末班车、赶集班车、干支接驳、包车、电话预约等其他客运组织方式;对于客流量大、出行需求旺盛、道路条件设施完备、运行距离适中的区域,鼓励实行公交化经营,保障农村客运服务持续供给。”章华平说,运管部门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指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创新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切实解决群众走得了的问题。
优化运营 让农村客运可持续村里通车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搭上了顺风车。“小伙子,搭把手,赶紧来接今天的包裹。”上饶市横峰县横峰至姜家班线司机岳海龙正忙着把大大小小的包裹从农村客运班车上搬到岑阳镇朝堂村物流服务点。
农村客运开得通,更要留得住。近年来,在巩固和发展建制村通客车的基础上,江西注重将客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运营模式,采取“客运﹢物流”的方式,开展农村客运带货配送服务,促进了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农村客运与物流公司的合作,扶持和引导物流公司在乡镇客运站建设乡镇级和村级物流配送服务网点,设置小件快递窗口和大件快运仓储,拓展农村客运服务功能,为农产品进城,农资、消费品下乡提供物流载体,促进道路客运与物流、商贸的融合发展。
除了“客运﹢物流”的模式,江西还合理调整班线,进行班线捆绑式经营。通过新辟、改线、延伸等方式把过去交通闭塞、出行不便的建制村连接起来,做到客流大的班线带动客流小的班线,连点成片,有效配置运力资源。灵活采取定期发班和电话预约相结合的运营方式,根据人们出行需求延长和增加晚班车的运行时间和班次等多种形式,服务更多群众便捷出行,既方便了农村群众的出行,又兼顾了经营主体的利益。
多重身份镇村公交拓展新功能“我们家家户户都种了菜,以前菜多了,只能剁了喂猪、喂鸡。自从开通了镇村公交车,我们几家人凑在一起,多开了几块大菜田,现在每天坐早班车送菜到县里的菜场,鸡、鸭、蛋我们也送。这样一来,大家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东坑村一位村民介绍。
公交车徐徐开进村,缓缓在公交站牌处停了下来。江西长运旗下抚州长运驾驶员王红雷拉下手刹,打开车门,车上几个村民陆续下车。
“今天就一篮子,豆角、茄子、南瓜,还有一只土鸡,我女儿爱吃,麻烦你了。”村民陈师傅把篮子往前送了送,王红雷从驾驶室提出一箱牛奶,递给陈师傅,“这是你女儿要我带给你的。”
此外,乐安欣达公交也逐渐形成了向村民购买土特产,奉献爱心助力脱贫的风气。驾驶员王红雷是这条乐安县城至东坑村班线的开班“元老”,了解沿途每一个村,与村民熟识。现在,王红雷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向大家推销村里的蜂蜜、土鸡、土鸡蛋等物产,帮助乡亲们打开销路。
由此,镇村公交的“身份”变得更加得多重。它是快递车,帮乡亲们运送农产品;它也是接驳车,谁家孩子要去城里亲戚家,大人送不过去,孩子跟车走,到站后亲戚来接即可。镇村公交驾驶员的身份也在驾驶员、快递员和托管员之间来回切换。
据悉,目前江西省内建制村已经达到镇村公交全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都有了公交专线,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作者|于文广袁圆
策划 |常亮
责编 |李旭雅